彩超在肠套叠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_刘冬华

彩超在肠套叠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_刘冬华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钵池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肠套叠为婴幼儿的急腹症中最常见的。尤其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随诊超声技术的发展。彩色超声的检查的普及。尤其为高频超声的发展及应用,超声诊断肠套叠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现在将我服务中心在这5年腹部低频彩超和高频彩超诊断为肠套叠,在外院x 线观察下空气灌肠复位及手术证实确诊为肠套叠患者15例的图像,加以分析、整理超声图像,旨在探讨高频彩超在肠套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2011-2018年5月,在我中心门诊就诊的患者,经彩超诊断为肠套叠患者15例,年龄在8月-50岁,平均年龄在2岁,.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8个月为1例。一岁-3岁为11例,10岁为1例,50岁为1例,所有患者均转入外院,其中13例患者在x线下观察空气复位成功。1例10岁患儿每次在空气灌肠复位成功后在短时间内又套叠,前后共三次空气复位,最后为就其原因,手术治疗处,两周后出院,来本中心复查,与左侧中下腹处见一包块,考虑为手术后再次肠套叠,建议上级医院就诊,随访丢失。

1.2方法

使用西门子X-3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在3.5-7.0MHz..患者仰卧位,常规腹部低频超声检查,发现异常后,保留图片,婴幼儿在以高频探头,成年人以低频探头,发现病灶后常规作纵,横、斜等各种不同断面扫查,保留各个切面的声像图。常规详细记录肿块的大小,并同时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显示的病灶效果。。

2.结果

15例患者低频超声发现腹腔肿块为12例,内部呈回声高低回声,漏诊3例,均为肿块在1.0cm左右的患儿。而且其横断面呈现的同心圆征或靶环征不明显,肠套叠的特征图像不甚明显,改为高频超声检查,15例患者显示未14例,其中漏诊患者为50岁的中年患者,其腹壁脂肪较厚,高频穿透深度不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其纵横切面的肠套叠特征图像显示清晰,其横断面呈现为同心圆征或靶环征,纵切面呈套筒证或假肾征。由外向内依次为高、低、高、低回声,,中环和内环之间的强回声为系膜回声。肿块形态规,边界尚清,其中可见肠蠕动3例,内见系膜回声及系膜淋巴结低回声2例。曾有人报道肠套叠多数发生在右上腹,与本组检查发现吻合,在本组发现肿块多数位于右上腹,其中右上腹13例,左中腹部1.例,为10岁的儿童。左下腹1例,为50岁的成年人,后经手术证实为结肠肿瘤所致。

3.讨论

肠套叠是一段伴有系膜结构肠管套入与另其相连一段肠腔,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并可见某些肠道肿瘤,其临床上可见腹部突发性阵发绞痛,腹部包块及呕吐等肠梗阻表现,

肠套叠的肠管长轴切面尚可见肠管重叠的套筒,多层肠管呈平行排列,反折处肠管的折曲上下对称,这一特殊的解剖结构形成超声显示的特征图像,及肠壁和管腔界面缩构成的低回声与强回声交错的图像,多呈现为假肾征,短轴切面为大、中、小环状形成的偏心性同心圆征,外圆均匀低回声为远端肠壁回声,中间和内部两个环状管壁回声稍增厚,是被套入的近端肠管,中环和内环之间界面由浆膜组成。常在局部见较强回声为肠系膜,部分患儿尚可见淋巴结的低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在此部位了解血流的改变,以判断肠壁血循环的变化。曾有人报道肠套叠多数发生在右上腹。在临床中,对于婴幼儿的肠套叠多数为功能性,。而对于中年以上患者需注意病因检查。主要是肠壁内生型肿瘤。

但是在腹部检查出同心圆征及假肾征样的包块时,要注意和胃肠道的肿瘤相鉴别。因为其不是肠套叠的特异性表现,在胃肠道的肿瘤时,其超声也可表现为同心圆征及假肾征,但是肿瘤病人。其肿块形态多数不规则,肠管壁层次显示紊乱,管壁厚薄不均,内部多数呈不均质的低回声。而肠套叠的肠管壁层次显示清晰。内部回声多数均匀,而且多数见婴幼儿,在肠管空气复位后,肿块消失。

腹部低频超声虽然可以检查出肠套叠形成的包块。但是其穿透深度较深,造成近场图像显示不清,使对于超声下的肠套叠肿块特征性图像显示不清。而高频超声,其分辨率增高。而且小儿腹壁较薄,无较多的脂肪,使高频超声不仅能检查出包块,同时对肠套叠的特征性图像。如同心圆正或靶环征及假肾征,能够清晰显示,对管壁的层次显示明显优于低频超声超声。彩超检查对肠套叠的敏感性和诊断的特异性高。方法简便,无需造影,能同时观察近端肠管梗阻的情况,管壁结构的回声情况,同时无X 线辐射便于复查。综上所述,对于肠套叠尤其是在临床中常见于婴幼儿,彩超是其诊断的首选检查,尤其高频超声明显优于低频超声。为临床诊断肠套叠及其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

论文作者:刘冬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0

标签:;  ;  ;  ;  ;  ;  ;  ;  

彩超在肠套叠的诊断中应用价值论文_刘冬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