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背景下俄罗斯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_低碳经济论文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俄罗斯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路径论文,气候论文,变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锐减,气候灾害频发。这与人类过度地消耗化石能源存在密切的因果关系。虽然能源给当代人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舒适和便利,但是全球能源消耗量持续增加的趋势不仅使世界能源供应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且给全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带来巨大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本国能源战略和政策时,已将环境因素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不少国家的能源战略强调,以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实现《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温室气体控制目标。

俄罗斯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风险与危机分析中心主任波尔菲利耶夫教授指出:“受气候波动的影响,世界各地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进而引起经济条件的改变,甚至在不久的将来形成新的世界经济。新的技术构成将决定国家的面貌,其中生物和超微技术以及低碳经济等都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在《京都议定书》建立的减、限排温室气体总量机制下,大气中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凸显为一种稀缺的经济资源,拥有这种资源就等于拥有温室气体排放权和经济发展空间。《京都议定书》规定,多余的二氧化碳排放配额可以出售。美国为了国内集团利益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于2004年11月批准了《京都议定书》。俄罗斯之所以能够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减排量,是因为这一指标是以1990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标准设定的。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经济水平急剧下降,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大幅减少。在未来几年中,即使在大力发展经济、污染上升的情况下,俄罗斯仍然可以达到《京都议定书》的要求。

一、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俄罗斯节能减排面临的严峻形势

世界银行2010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尽管拥有潜在的资源,但因东欧和中亚地区一次性能源和电力需求增长过快,而能源领域内的投资又相对滞后,尤其是在能源资产维护和升级换代方面资金严重不足,该地区将面临整体能源紧张问题,能源供应前景堪忧,未来20年需要超过3万亿美元的投资。世界银行在这份关于东欧和原苏联地区能源前景的报告中说,到2030年,东欧和中亚地区的一次性能源需求预计将增长50%,电力需求将增长90%。要想维持或提高能源产量以满足能源需求,需要大量的投资。报告估计,2010~2030年,要确保油气和煤炭的供应,一次性能源的开发资金约需1.3万亿美元。另外,该地区的电力基础设施急需升级改造。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该地区的发电能力几乎没有增加,发电厂破旧不堪。在未来的20~25年,电力行业基础设施投资约需1.5万亿美元,城区供热设施投资约需5000亿美元。

作为世界能源大国,俄罗斯拥有世界天然气储量的35%,石油储量的12%。油气出口是俄罗斯预算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自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政府把发展能源工业视为保障财政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俄罗斯可再生能源资源规模超过46亿吨标准燃料。但是,由于科研投入不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目前,全俄发电总量为1.01487万亿千瓦时,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装置与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不到2200兆瓦,每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到85亿千瓦时,占全俄发电总量的近1%。

此外,俄罗斯能源浪费现象也很严重。据俄有关专家预测,无须增加能耗,只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就可以实现俄罗斯近50%的经济增长量,通过采取节能工艺又可以取得20%的增长量。非低碳能源及低效技术的肆意使用,使俄罗斯在气候变暖方面付出了代价。据专家估计,俄罗斯的气候变暖程度将超过世界平均指标:2001~2027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提高0.4摄氏度;而2001~2015年,俄罗斯平均气温就将提高0.6摄氏度。俄前总理祖布科夫指出,低效利用能源有1/3来自建筑业和工业,1/4来自住房公用事业,1/10来自交通运输业和农业。过时的电网和照明系统使俄电力损耗率达到60%。目前,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耗水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约有1/3的燃料能源被浪费或者没有有效利用。祖布科夫强调,降低俄GDP中的能耗要依靠发展低能耗生产、推广新技术和使用替代能源,并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包括燃料、电力和天然气)。除了气候恶劣等自然因素外,能源价格被低估、节能意识淡薄、能源工业管理不善、市政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工业生产布局与结构不合理等造成俄罗斯GDP单位能耗高企(是工业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世界银行报告指出,2005年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二氧化碳()排放国,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03年俄罗斯GDP单位能耗是丹麦、日本、瑞士、挪威和英国的16倍以上。目前,俄罗斯在能效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俄罗斯GDP的单位能耗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5倍,超过发达国家2.5倍。俄罗斯供热效率比德国和法国低约17%,比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低2/3。根据专家的估计,俄罗斯供热系统的流失量达产热总量的50%,而芬兰仅为6%。

为此,俄总理普京在2008年6月的俄罗斯电力部门发展会议上指出,必须在2020年前将俄罗斯经济的能源效率提高40%。到2020年,俄罗斯的电力需求将增长70%。但这只是专家的估计。实际上,如果俄经济继续按照目前的情况增长的话,电力需求的增长还会更大。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必须积极地发展俄罗斯国家电力综合体。目前,除了水电,俄罗斯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风电总装机容量不足1万千瓦;仅有的4座地热电厂总装机容量为8万千瓦;太阳能和生物能尚无供电能力;每年利用可再生能源(不含装机容量25兆瓦以上的水电站)发电量不到85亿千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不到1%。而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部门,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例如,石油勘探投资严重不足,开采条件日益恶化,闲置油井大量增加,以及采油设备老化导致的采油率下降等问题大量存在;天然气产地过于集中,难采气田增加,探明储量增长乏力;油气运输管道设备老化和超期服役造成浪费严重,管道投资匮乏,且运力不足。这些必将从根本上推动俄罗斯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二、俄罗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特殊意义

上面已经提到,只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就可以实现俄罗斯近50%的经济增长量,而通过采取节能工艺又可以获得20%的增长量。也就是说,只有约1/3的增长量需要靠增加能源获得。根据俄方评估,俄罗斯工业企业推广节能技术,每年潜在的经济效益可达242亿美元,每年的节能潜力为3.6亿~4.3亿吨标准煤,占每年能源需求的35%~40%。其中,燃料能源企业占1/3,工业和建筑业占1/3,市政管道占1/4,交通运输业占6%~7%,农业占3%。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表示,到2020年俄罗斯准备将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雨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以及“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和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及其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人类逐步迈向生态文明开辟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应用创新技术和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和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和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作为资源大国的俄罗斯,发展低碳经济也是其客观必然的选择。低碳经济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生活等一系列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之一在于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是经济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三方面的内涵。

首先,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无约束的碳密集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的高碳经济而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降低单位能源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和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

其次,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

最后,低碳经济是相对于人为碳通量而言的,是一种为解决人为碳通量增加引发的地球生态圈碳失衡而实施的人类自救行为。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碳偏好,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减缓碳足迹,实现低碳生存。

可以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质上是要解决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依然是一个技术与生产力革新的问题)。单纯希望从“低碳消费方式变革”的角度入手实现低碳经济发展并催生相应的新兴产业革命是不现实的,因为这种思路只顾及了消费角度而忽略了从生产角度去思考问题。因此,从技术变革和生产力进步的角度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所蕴含的新兴产业革命本质上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使这种发展模式下的产业生产力与生态生产力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抵消。

(一)结构节能

能源消费水平与国民经济结构密切相关。由于不同产业的能源强度相差悬殊,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的产出结构也就成为节能行动的第一选择。其要点有三:一是产业高度化。在三次产业上由第二产业占优势逐渐向第三产业占优势演进,在产业组织上由能源资源密集型产业占优势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演进,在产业产品上由初级产品占优势逐渐向中间产品、终端产品占优势演进。二是产业优化。优化产业内部各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是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三是节能绩效传递。产业高度化和产业优化意味着节能绩效可以在不同国家间进行传递,由于各国能源赋存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节能绩效传递为结构节能的全球性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

(二)技术节能

技术进步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推进节能。一方面,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石油的采收率和煤炭的回采率,提高了能源资源的利用率,进而从供给方放松能源的“存量约束”;另一方面,持续的技术进步将有效改善能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等量能源服务的能源消费量和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进而从需求方放松能源的“流量约束”。从现状看,宏观经济学主要从三方面探寻技术进步与节能的内在联系:一是能源价格上升引发的“诱致性技术创新”。很多研究认为,能源价格上升将激发和诱导技术创新,进而提高能源效率。这种想法最初来自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布克斯。他认为,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刺激创新,使技术向着更经济地利用生产要素的方向发展。二是能源价格上升引发的“诱致性消费倾向”。随着能源价格上升,人们会倾向于使用能源效率更高的产品(如低油耗汽车、高能效空调)。从长期看,这一消费倾向将影响技术变革的方向。三是技术引进与节能的制度安排。由于发达国家拥有更为先进的节能技术,理论上它们应该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无偿提供相关的节能技术,但这常常受各种条件的制约。

(三)能源替代

本质上,结构节能和技术节能是建立在能源消费基础上的。能源替代则另辟蹊径,以不消费能源(或不消费常规能源)实现节能。宏观经济学从三方面探寻能源替代的具体途径:一是劳动力与能源的替代关系。探究劳动力与能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或互补,在什么范围、什么程度上的替代是合理的。二是资本与能源的替代关系。随着能源价格的提高,节能技术大量使用,节能资本的投入使得能源消耗下降,两者表现为替代关系。资本和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说明了节能投资的必要性,并引申出能源金融需求。三是新能源与常规能源的替代关系。这方面需要研究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的“能源替换周期”规律,包括商品能源性的最优内部结构、非商品能源的合理比重、电能与一次性能源的合理比例以及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和发展前景等。

三、俄罗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一)对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做出总体的战略性安排

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的制定经历了较长时间。能源发展战略目标明确,所涉及对象明确。俄能源区域发展具有地域资源特点,相应的能源政策针对性强,对每一种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电能(包括核能和热能)以及能源输送等的发展都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以及为实现改革所应创造的必要条件。同时,指明了能源工业与其他工业部门的相互关系,能源工业科技和创新的重要意义,并且明确了能源战略实施系统。它包括:联邦政府行动计划,实施国家能源政策的指标体系,原有相关规划的修订以及利用国家信息资源建立的能源战略实施监控系统。俄罗斯政府颁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明确要求降低单位生产能耗,采用激励措施尽量减少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将与此相关的技术列入能源战略的优先发展方向。在能源工业科技和创新政策方面,要充分利用世界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在能源领域的研究成果,完善国家在能源领域科技和创新活动的调控机制,制定科技和创新活动规划,实施国家科技政策在能源领域的优先发展项目。

为了加速能源工业的发展并保障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俄罗斯政府于2009年8月27日通过《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取代目前实行的《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该文件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以确保经济稳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巩固俄罗斯的国际地位。俄总理普京在政府会议上指出,必须通过落实能源战略来确保国家未来的能源需求,巩固俄在全球市场的地位。他还表示,必须增加核能、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重。新能源战略分三个阶段实施:2012~201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克服能源危机,为后危机时期加速能源发展、实现能源综合体现代化创造条件;2020~2022年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实施燃料能源行业创新发展计划,提高经济领域的能源利用率;203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大力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并为向新能源过渡创造条件。到2030年,使非燃料能源的比重从目前的10%增至14%。

新能源战略对俄罗斯今后的能源发展提出三大任务:一是确保国家未来的能源需求,并提高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俄总理普京指出,通过实施新的能源战略,首先应当保障国民经济对能源的全部需求,并提高俄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的地位。他认为,最重要的是消除对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对电力基础设施的限制。二是保障能源资源储备快速增长。要采取措施增加石油、天然气、煤和铀的探明储量,以保障每年探明的资源储量超过每年的开采量。为此将加大对远东和东西伯利亚以及大陆架能源资源的开发力度。三是大力发展非燃料能源。一方面,在增加油气产量的同时加大深加工力度,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和天然气化学工业。同时,大力发展非传统替代能源。要加大水电和核电建设,还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新能源战略规定,2030年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到5.3亿~5.35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8800亿~9400亿立方米,发电量达到1.8万亿~2.2万亿千瓦时;石油出口达到3.29亿吨,天然气出口达到3490亿~3680亿立方米。新能源战略还提出,到2030年国民经济中的能源消耗比重将降低50%。为实现上述任务,俄罗斯计划耗资60万亿卢布(约合2万亿美元,其中90%来自私人投资)用于发展能源工业。

2009年11月26日,俄罗斯能源战略评估中心发布信息,2009~2030年俄罗斯将分三阶段向石油领域投资6090亿~6250亿美元。第一阶段为2013~2015年,预计向石油综合体投资1620亿~1650亿美元,其中1110亿美元用于石油开采和勘探,开采量可达4.86亿~4.95亿吨;第二阶段为2020~2022年,将投入1340亿~1390亿美元,开采量达到5.05亿~5.25亿吨;第三阶段为2030年之前的一段时间,将投入3130亿~3210亿美元,开采量将比现在增长10%,增至5.3亿~5.33亿吨。石油综合体的战略任务之一是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石油伴生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到第一阶段末期,即2015年,石油伴生气的利用率将达到95%。

2009年12月14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俄罗斯气候政策的根本性文件——《俄罗斯气候学说》。《俄罗斯气候学说》由俄总统及联邦政府委托自然资源部制定。该文件由四部分组成,是俄罗斯政府在气候政策上的总纲,反映了政府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根本看法,提出了俄罗斯气候政策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其中包括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俄罗斯气候学说》将促使俄罗斯经济适应当前和今后的气候变化。俄联邦自然资源部将根据该文件制定一系列措施,以降低自然灾害等紧急情况所造成的损失,确保各经济领域更加稳定地发展。俄政府及联邦安全会议将监督《俄罗斯气候学说》的实施。

(二)在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措施

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在能源开发、能源运输方式和设备利用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提高能源系统管理水平和能源运输效率;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实现替代能源,减缓紧缺能源的危机程度;利用化学技术发展洁净煤工程;利用计算机控制理论提高能源设备的利用效率;发展新型材料,建设节能型建筑物。

在节能方面,俄罗斯于1996年颁布了《俄罗斯联邦节能法》,2003年4月进行了修订。该法旨在调节节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系,包括在能源开采、生产、加工、运输、存贮和使用过程中国家对节能活动的监督,研发和推广节能技术及设备,保障能源领域计量的准确、可靠和统一。目的是为有效地利用能源创造良好的环境。该法对其适用范围、具体调节关系、国家节能政策所遵循的原则、节能标准化、计量及认证、节能检验、节能经济与财政机制、节能监督、节能宣传与培训以及节能信息保障都做了规定。

1998年6月俄罗斯政府出台《关于在俄罗斯境内鼓励节能的补充措施》,采用经济机制鼓励节能,要求各部门(包括下属单位)制定节能计划,将燃料能源消费量纳入预算,并责成俄罗斯教育部开展节能教育和宣传计划;严格能耗标准,提高排放费用,改革市政公用服务支付方式,出台地方节能法规和措施等。

2008年年底和2009年年初通过的第889号俄罗斯联邦总统令,提出了提高电力能效的政策目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宗旨和原则及相关落实措施。上述文件为俄节能领域打下了必要的法律基础。同时,俄把适应中长期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列入规范文件或以规范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2009年7月2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与发展经济的会议上指出,考虑到俄罗斯在经济发展中存在能源效能不高的问题,将在国内全面推进照明节能工作。他还指出,由于过时的电网和照明系统,俄电力损耗率达到60%。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负责人指出,从2011年1月1日开始,俄罗斯将在全国推广节能灯,并逐步取消白炽灯的生产和销售。2009年11月12日,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其第二份国情咨文中强调:“俄罗斯的节能计划将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开始实施。我号召俄罗斯各地方政府积极参与这一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在城市交通和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提高能效。只有每个人都以节能为己任,我们才能实现全国节能的目标。”为此,梅德韦杰夫签署俄罗斯节能法命令,并于2009年11月11日在国家杜马三读通过。2009年11月18日,俄罗斯联邦议会通过《俄罗斯联邦关于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法》(新节能法)。该法旨在通过法律、经济和组织措施促进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就日常照明设定了一个“节能时间表”:从2011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销售100瓦以上的白炽灯;从2013年1月1日起,禁止生产和销售75瓦以上的白炽灯;从2014年起,禁止生产和销售25瓦以上的白炽灯。该法还规定,自2011年1月1日起,各政府机构的办公楼内必须切实采取水、电、气、热的节能措施。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私人住宅必须逐步安装特殊节能设施,以进一步提高能效。此外,今后在俄罗斯市场上出售的所有耗电商品,无论是电熨斗还是电脑,都应该有“能耗护照”,并标明节能等级。

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部长纳比乌林娜指出,从白炽灯过渡到节能灯,俄罗斯约需投资1000亿卢布。目前,俄本国生产的白炽灯单价为10~15卢布,而节能灯却高达150~300卢布;白炽灯的年生产能力为7亿~8亿只,而节能灯仅为500万只,其余全靠进口。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目前正在积极争取于2012年前在俄境内建立节能灯生产企业,使国产节能灯的年产量达到2亿只。用节能灯取代白炽灯,只是梅德韦杰夫这场“绿色革命”整体节能计划的一部分。目前,俄罗斯在电能使用和集中供暖等方面的能耗也很大,俄制产品最终成本的能耗所占比重超过60%。根据最新节能目标,俄罗斯应在2020年前将GDP单位能耗在2007年的基础上降低40%。2009年9月底,梅德韦杰夫在政府工作会议上呼吁切实提高能源效率、在全国加强节能宣传,并要求总统办公厅、国家杜马和联邦政府在这方面做出表率。

2009年12月1日,俄总理普京签署政府令,批准了由副总理谢尔盖·伊万诺夫提交的《俄罗斯联邦提高能源效率规划》。该规划共91条,主要内容包括:根据用户登记的实物设备规定相关(节能)措施,鼓励用户使用节能技术;把提高能源效率用在商品、工作和服务上;规定了居民提高能源效率的措施;所有新建房屋在节热、节水、节能和其他参数方面应实行新标准;规定各部委在未来的几个月内制定详细的节能规划,并将其提交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把节能应用在个别经济部门中,其中包括交通、冶金领域;规定了提高能源效率的信息保障措施。

(三)在节能领域建构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节能计划体系

节能被视为保障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为此,俄罗斯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节能计划。

1.《1998~2005年俄罗斯节能联邦专项计划》(1998年1月24日出台)

该计划旨在采用市场机制和国家调节措施推广环保、高效和节能的技术与设备,使俄经济走上节能发展道路。目标是在1998~2005年间节约3.65亿~4.35亿吨标准煤,2005年GDP单位能耗降低13.4%。计划分两阶段实施:1998~2000年和2001~2005年。

2.《2002~2010年高能效经济联邦专项计划》(2001年11月通过)

其目的和宗旨是通过全面使用节能技术和设备使俄罗斯经济走上节能发展道路,为经济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降低能源产业生产成本(包括运输、加工和消费)及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持并扩大燃料能源企业出口能力。计划分两阶段完成:2002~2005年和2006~2010年。计划资金7.00466万亿卢布,其中502.6亿卢布由联邦预算保证。

3.《2007~2010年及至2015年高能效经济联邦专项计划》

这是俄罗斯节能领域最新的联邦专项计划,2006年由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公布,目前还只是草案。该计划规定在2007~2015年节约1亿吨标准煤,其中2007~2010年节约3500万吨标准煤。与《2002~2010年高能效经济联邦专项计划》相比,这个计划主要立足于节约财政资金,限制能源使用。

除联邦专项计划外,各部门和地方也纷纷出台自己的节能计划。截至2004年年底,俄罗斯有26个联邦级部和机关制定了自己的节能计划,有78个联邦主体出台并实施了650多项节能计划。其中,地区计划45项,各经济门类计划69项,地方和城市计划537项。

(四)加强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开发工作,并确定新能源的优先发展方向

早在国际金融危机前,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就已经启动。在巩固及提高传统能源效率的基础上,俄罗斯加强了对新能源的开发工作。2007年8月,俄罗斯批准了2015年前发展热核能的能源战略。该战略投资近5150亿卢布。时任俄罗斯第一副总理的伊万诺夫在评估这项投资时表示:“发展热核能值得投资这么多。”在随后发表的声明中,他又表示:“发展热核能的战略使俄罗斯向开辟新能源时代前进了一大步。”根据《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俄罗斯将热核能、氢能、快速核反应堆、潮汐发电、太阳能和化学发电作为新能源的优先发展方向,其中的重点仍是具有传统优势的核能领域。俄罗斯发展核能的另一个目的是减少国内对天然气的需求,扩大出口。2005年,俄罗斯核能发电量取代了3500亿立方米天然气,而这些天然气出口给俄罗斯带来了巨大收益,可谓一举两得。梅德韦杰夫总统在参加俄经济现代化及工艺技术发展委员会全俄科学物理实验会议上指出,世界上希望提高核能利用份额以平衡国家能源战略的国家越来越多,因此,核能高新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也会随之扩大。俄罗斯应当占据与本国核能潜力相应的市场份额。为此,俄罗斯提出核能研究和实用领域的三大目标:在最近两三年内利用现代化工业和大量科学工艺,使水—水式反应堆性能达到最优化;在中期规划中,要在利用封闭燃料循环动力的中子快速反应堆基础上建成新的核能技术工艺平台;在长期规划中,必须实际掌握可控热核合成技术工艺,并达到实用化,以作为未来能源的基础。

目前,俄共有10座核电站,包括31个核电机组。俄罗斯能源部部长赫里斯坚科指出,希望在13年内将俄罗斯核能发电总量的比重从目前的16%增至23%~24%。俄罗斯联邦能源部制定了一个规划,从2007年开始每年建设两个核电站发电机组,2011~2012年在俄境内每年将有两个新的核电站发电机组投入使用。自2016年起,每年新建3个核电机组,在2018年或2020年后,这一数量可能增至每年4个。2015年前俄政府将从联邦预算中拨款6740亿卢布(1美元兑换26.04卢布)用于发展核工业。之后,俄核工业有望依靠自身的资金建设新的核电机组。与此同时,俄政府还加大了在该领域的投资力度,2007年拨款541亿卢布(1美元约合27卢布)发展核电。目前,俄罗斯正在加紧研制更安全的第四代核反应堆。2010年2月俄政府批准《2010~2015年及2020年新一代核能技术》。俄总理普京表示,俄罗斯将在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的基础上,建设更为高效、洁净的核电站。即建设使用M0x燃料的快中子反应堆,它用1公斤铀产生的能量是日前热中子反应堆的100倍。MOX燃料又称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使用MOX燃料的快速反应堆可以极大地减少核废料的产生。核电站发电使用后的燃料叫乏燃料,乏燃料中含有未被用尽的铀及其所产生的钚。MOX燃料就是把乏燃料中含有的铀和钚经处理做成的。这种做法可以大大提高天然铀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核电站的经济效益。生产MOX燃料的工厂将于2014年投产,到2019年将建成使用MOX燃料的反应堆样机。这是一种未来技术,15~20年后,俄罗斯将在国内外积极建设此类核电站。俄罗斯政府为该计划批准的预算为1283亿卢布(约合43.1亿美元),其中1104亿卢布来自政府预算。最终的拨款额还需经过俄罗斯财政部的同意。但俄罗斯战略和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安德烈·弗罗洛夫认为,1283亿卢布的投资未必能完成包括建设样机在内的所有工作。现阶段,俄罗斯正在国内外着手设计并建造15个核电机组,将其在全球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市场中所占的份额由目前的16%提高至25%。俄罗斯将大批建设核电站作为自己的能源优先项目之一。2020年前计划建造26个核能发电机组。

(五)明确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效率的国家政策重点与方向

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俄总理普京于2009年1月20日批准《2020年前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效率国家政策重点方向》(以下简称《政策重点》)。《政策重点》确立了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宗旨和原则,规定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用电规模指标及相关落实措施。2020年前俄罗斯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用电(不含装机容量超过25兆瓦的水电站)的指标为:2010年占发电、用电总量的1.5%,2015年占2.5%,2020年占4.5%。俄政府责成能源部、工业和贸易部协调实施《政策重点》,针对每一种可再生能源分别提出相应指标,进一步细化包括装机容量、电力生产在内的其他指标,监督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采取相应措施达到上述目标。俄专家估计,俄罗斯可再生能源资源规模超过46亿吨标准燃料。但由于科研投入不足,俄罗斯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很低。然而,伴随着化石能源的进一步消耗,有预测认为,至2020年俄罗斯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将占能源总需求的30%,政府制定的上述目标远不能满足未来的能源需求。与其他国家相比,该目标同样显得过低。欧盟计划在2010年前可再生能源满足其能源总需求的11.5%,到2020年达到20%,2030年达到30%;在加拿大和美国,虽然各地方政府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标不同,美国的同期目标最高达30%,加拿大略低,为15%,均远超俄罗斯。即便是综合国力同俄罗斯不可同日而语的印度,预计2020年前也能让可再生能源占到其能耗总量的10%。

水电是俄罗斯新能源的旗帜,在原苏联时期便得到重视并发展至今。目前,俄水电装机容量为2500万千瓦,由政府参股的俄罗斯水电公司负责运营。为了节约水电,2003年,俄罗斯通过《电力法》。电力改革随之启动。2008年7月,历时5年的电力改革结束,但电力市场开放有3年的过渡期。换句话说,从2011年起,俄罗斯将按照市场规律,以自由价格出售电力。在电力改革的推动下,曾经垄断俄罗斯电力行业的统一电力公司淡出历史舞台。目前,俄全国有2/3的地区已经脱离了由政府控制的能源供应网络,涉及人口达2 000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7。这些地区也因此成为新能源的“试点区域”。纵观改革成果,虽远称不上丰硕,但考虑到诸多发展阻力,也算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风电领域,俄目前的风电站分布于三个地区:西部的加里宁格勒州、东北部的楚科奇自治区和西南部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三地的装机容量分别为5100千瓦、2500千瓦和2200千瓦。目前,包括列宁格勒州在内的7个联邦主体正在修建新的风电站,建成后预计可新增装机容量27.6万千瓦。

在太阳能领域,俄罗斯有很多地区拥有充沛的光照资源,尤以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为佳。此外,黑海和里海之间地区也是发展太阳能的理想区域。目前,俄罗斯国有纳米技术集团已经在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开展多晶硅研发工作。

在地热领域,位于俄东北部的勘察加州拥有4座地热电厂,装机总容量8万千瓦。俄政府还在制定新的地热电厂建设计划。在生物能领域,专家预计,俄罗斯深厚的农业基础可生产出8.5亿升生物燃料,但尚未得到充分应用。目前,俄罗斯和乌克兰两国合资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市建有一座乙醇燃料工厂。

可燃冰是一种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21世纪的替代能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俄罗斯总理普京在考察贝加尔湖时,曾潜入深约1400米处的湖底,探查水底的可燃冰。专家估计,贝加尔湖底蕴藏着大量可燃冰,含量超过相当于1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未来的贝加尔湖也许会成为俄罗斯新的能源开发基地。此外,为了探索新能源,俄罗斯已将目光投向外星能源领域。据一项估算显示,1吨氦-3的价值约为100亿美元,用飞船从月球运回1吨氦-3的总费用为2000万~4000万美元,开发月球氦-3有利可图。根据计划,俄罗斯将于2015年前在月球表面建成一个考察和开发氦-3的基地。如条件允许,俄将在2020年后对月球氦-3进行工业开发。

(六)将节能技术确立为俄罗斯关键技术

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支撑。它包括对现有能源技术的改造;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和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以及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能源效率技术等。2002年3月俄罗斯出台的《2010年前和未来俄罗斯科技发展基本政策》确定了包括节能技术在内的九大科技优先发展领域。以此为基础确定了50项关键技术,最终形成《俄罗斯联邦关键技术清单》。能源领域包括发展生态洁净的传统可再生能源、能源转换技术、蓄能新技术和节能技术。《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发展战略》强调,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主要指俄罗斯燃料能源企业的科研、科技和创新活动。它是俄罗斯能源企业提高能效的基础,立足于俄罗斯本国和国际能源领域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新成就。《2007~2011年发展国家技术基础联邦专项计划》是《2002~2006年发展国家技术基础联邦专项计划》的延续。主要目的是以研发和推广节能、环保技术为基础,保障俄罗斯工业技术的发展,生产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节能及改善生态环境则体现在《为新一代交通装备研发能够满足长期国际环保、节能和安全标准要求的先进汽车技术子计划》中。2007年,政府为该项子计划拨款82亿卢布,2008年拨款111亿卢布。

能源领域的前景与核能源发展密不可分。在《2020年前俄罗斯核能发展战略》中,核反应堆的数量有所增加。核电在国家电力供应中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6%提高到21%~23%。俄罗斯正在进行第四代核电站的研究论证工作。第四代核电技术的目标之一就是部分取代煤电,极大地减少电力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美国和法国也在进行第四代核电站的研究论证工作。目前,核电在发达国家电力供应中的比重较高:法国为77.6%,德国为28.1%,日本为25%,英国为23.7%,美国为20%。上述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并拥有第三代核电技术。

此外,俄罗斯对氢能的研究起步较早。在原苏联时期,“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上就使用了以氢为燃料的电池;俄新乌拉尔电化工厂还建立了容量接近100千瓦的以磷酸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电站。目前,原苏联从事氢能基础研究的设施、基本元件和技术仍保留着,俄罗斯科学院有20多个研究所在氢能技术领域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在氢能技术的研究中,俄罗斯科学院乌拉尔分院电物理研究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人员已研制出大小为0.01微米的颗粒,用1000层这样的颗粒覆盖的薄膜就成为厚度为10微米的质子交换膜。同样,可以用这样的颗粒制成电极。它具有很高的活性,燃料电池的成本将再次降低。

四、结论与启示

第一,21世纪是世界大转型的世纪。这种转型囊括了从经济到政治、从观念到器物、从国际秩序到治理模式等各个层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向新的低碳模式转型。转轨国家也必须顺应这一大趋势,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以汽车、石化、重型装备等为代表的重化工业在许多国家呈倾斜式发展,转轨国家经济呈现越来越重的趋势。这种偏重的经济结构带来众多的负面影响,并没有实现科学发展。所以,发展低碳经济是转轨国家客观的、历史的必然选择,对于俄罗斯这样的资源大国也不例外。

第二,低碳型产业发展模式就是按照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改造,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式低碳发展的模式。根据产业结构的宏观构成,按照不同产业结构与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低碳化。一般而言,按照经济发展和增长的逻辑,产业结构经过从“一二三”到“三二一”的转换过程,由于第三产业是服务型产业,能源消耗、碳排放比第二产业低很多,所以,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多,低碳经济就发展得越好。

第三,非低碳能源及低效技术的肆意使用,让俄罗斯在气候变暖方面付出了代价。据专家估计,俄罗斯气候变暖程度将超过世界平均指标。这是制约俄罗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因素。对于俄罗斯而言,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及开发替代能源。从世界范围看,作为资源大国的俄罗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过程中走发展低碳经济之路具有普遍性。

标签:;  ;  ;  ;  ;  ;  ;  ;  ;  ;  ;  ;  ;  ;  ;  

全球变暖背景下俄罗斯加强低碳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_低碳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