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品进出口对汇率和国民收入的敏感性分析&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实证检验_汇率论文

我国商品进出口对汇率和国民收入的敏感性分析——基于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实证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民收入论文,敏感性论文,实证论文,汇率论文,国际贸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汇率变动与商品进出口密切相关,因此,长期以来研究汇率变动与进出口关系的文章较多。然而,多数的文献大都研究汇率与一国总的商品进出口之间的关系,或者研究汇率变动对总的产品价格的传递效应,而很少涉及汇率变动对更加细分的产品分类的影响。Obstfeld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相关系数和数据都表明,对于货币贬值在产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工业产品分类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比如在农业和中间资源产品之间就存在低的相关性。有关SITC产品分类之间的差异需要更多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注:Obstfeld,M.Exchange Rates and Adjustment:Perspectives from the New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Monetary and Economic Studies (Special Edition),Dec.2002.)他还以美国—加拿大的双边贸易为例,使用一位数的 SITC分类强调汇率对双边贸易的重要性。Dornbusch曾使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不同分类的产品相对价格变动的决定因素,提出了关于汇率变动将引起大的部门间相对价格变动的假设。

近年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消失,以及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的逐步扩大,一些国家又开始重提人民币升值言论。这也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直接从贸易总量上进行分析,没有结合我国贸易的商品结构进行实证研究;而有的研究虽然进行了实证分析,但是没有区分名义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因而常常得出不准确的结论,这不利于我们从商品结构的角度认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产生的影响。本文尝试在更加细分的产品类别基础上,研究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贸易等式是实证研究领域里一个比较古老的方程,Goldstein和Khan(1985)曾对此前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过去几十年中,大量学者使用标准的贸易方程对各国贸易进行了实证研究,这些方程大都将影响进出口的因素归结为国家间的相对价格和经济的实际活动变量。这些研究已经使得大多数的政策制定者和应用经济学者把标准贸易方程当做事实成立。

在Bayoumi(1999)的一篇文章中,他指出在标准的贸易方程里,影响一国出口的因素是进口国的收入水平和两国的相对价格水平,他将实际GDP作为实际经济活动的替代变量,同时指出,高速增长的经济应该具有相对高的进口水平。

根据伊藤隆敏等(1996)的研究,在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实际汇率对国际贸易和投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若干实证贸易方程一致表明:实际汇率是决定进出口的关键因素之一。”(注:伊藤隆敏,彼德·伊萨德,史蒂文·西门斯基等:《汇率变化及其对亚太经合组织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影响》,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在估计贸易弹性时,他们使用年度实际有效汇率,贸易伙伴国的实际GDP和本国实际GDP进行了回归分析。在他们看来,实际有效汇率可以提供汇率变化与贸易之间更直接的联系。他们得出的结论表明汇率持续偏离趋势线的确会对贸易产生影响。

Cerra和Dayal-Gulati(1999)在其一篇文章中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贸易变化尤其是进出口的价格弹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他们也把影响中国出口需求的因素归结为相对出口价格和影响世界对中国出口产品需求的规模变量,并且使用世界实际收入替代实际规模变量。在这篇文章中,Cerra和Dayal-Gulati还把影响中国出口供给的因素也考虑了进来,他们认为国内外相对价格和本国生产能力是影响出口供给的重要因素。而在影响进口的因素中,他们总结的变量是相对价格,国内实际经济活动。 他们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进出口对实际有效汇率的反应正在变得更加富有弹性。

国内也有一些对贸易与汇率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章。殷德生(2004)使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方法估计了中国的贸易收支方程、出口需求方程和进口需求方程。沈国兵(2004)使用中日双边贸易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发现,中日贸易与人民币汇率之间没有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谢建国、陈漓高(2002)使用协整分析和方差分解的方法得出结论为,人民币汇率贬值对中国贸易收支的改善没有显著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贸易收支短期主要取决于国内需求状况,而长期则取决于国内供给状况。谢智勇等(1999)认为,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效应存在一段时滞,其中对进口影响的时滞较长,对出口影响的时滞较短。此外,也有学者曾进行更加细分产业的研究,比如,许和连,赖明勇(2002)曾利用协整技术验证了中国工业制成品与实际GDP、国外实际收入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注:许和连,赖明勇:《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中国工业制成品对外贸易平稳的长期关系分析》,《商业研究》,2002年第4期。)

虽然这些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但它们都表明,汇率和收入的变动可直接影响进出口商品价格,进而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但是,我们认为,当把所有的商品加总进行研究时,无法准确辨别汇率和实际收入的变动对不同分类商品的影响,汇率和实际收入的变动对不同的商品进出口,其影响力应该是不同的。

三、模型及检验方法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要确定模型的形式。由以上分析,本文中我们选择国内实际GDP、世界实际GDP、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作为分析影响各类商品进出口的解释变量。考虑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期间和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实证模型的稳健性要求,我们进行研究的数据为1980~2003年间的年度数据。

(一)模型设定与检验方法

1.平稳性检验

在进行正式检验之前,我们需要对分类产品进出口、实际有效汇率、本国实际GDP和世界实际GDP变量分别进行水平平稳性检验和差分平稳性检验。我们使用增强的迪克西—福勒检验(ADF),设定的基本检验方程为包括截距项。对于滞后期的选取我们遵循AIC和SC准则,即使得这两个统计量最小的滞后期间。

2.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Engel和Granger提出的基于协整回归方程残差项的两步法平稳性检验,(注:Engle R,Granger C W J.Cointergration and error correction:representation,estimation and testing,Econometria,1987,55:251~276.)二是Johansen与Juselius提出的基于VAR的协整系统的检验。值得指出的是,前一种方法在检验两个变量之间关系时较为常用。而后一种方法不仅可以判断变量间存在几个协整向量,而且可以同时给出这些向量的结果。

本文我们在稳定性检验的基础上,使用Johansen方法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通过建立最大特征值的似然比统计量来决定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因此,我们这里得出的结论是各变量间的长期关系。

我们进行协整检验的基本方程式如下:

LnESITCi=β0+β1×LnREERIt+β2×LnWGDPt+εi,t

(1)

LnISITCi=α0+α1×LnREERIt+α2×LnHGDPt+μi,t

(2)

其中,LnESITCi与LnISITCi分别表示按照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法细分的第i类产品出口与进口的对数值,i=1~9,代表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方式统计的9大类产品。LnREERIt表示各年度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LnHGDPt表示各年度本国GDP指数序列的对数值。LnWGDPt表示各年度世界GDP序列的对数值,t=1980~2003。εi,t,μi代表误差项。

(二)数据的选择

1.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由于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进而影响出口产品的价格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影响商品进出口,因此本文中我们使用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指数进行分析。

我们使用世界银行构建的世界发展指标库中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基期为1995=100,为方便分析,对其取自然对数,以LnREERI表示。

2.本国实际GDP

我们使用本国以不变价格表示的GDP指数作为国内生产能力的替代变量,基年也换算为1995=100,在模型中以HGDP表示。使用GDP指数的好处是可以避免由于GDP总额数值与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相差太大而产生计算误差。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年鉴》各期。同样对其取对数表示为LnHGDP。

3.世界实际GDP

在本文中,我们以世界总GDP作为表示世界需求能力的变量。为尽量获得一致的数据,该数据来源也是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库。先对全世界GDP序列使用当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将其换算成以人民币表示的数值,再以历年人民币GDP平减指数调整。由于数值太大,因而我们采取对其缩小10(11)的作法,由于我们进行的是弹性分析,所以这一作法并不影响最终结论。此外,我们使用世界发展银行的数据计算表明,中国占世界GDP的份额最高年份也没有超过4%,因此,不从世界GDP总额中剔除中国的GDP不会影响我们最后的结论。在实际分析中取对数以LnWGDP表示(注:4)。

4.商品进出口额

在这里我们按照SITC的一位数分类将中国产品分为九大类。为讨论方便,分别以ESITC1~ESITC9表示从1到第9类产品的出口,以ISITC1~ISITC9表示相应分类产品的进口,去除统计中未分类的其他商品一项,数据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获得。为得到以不变价格表示的分类产品进出口额,我们使用人民币对美元年平均汇价先将这些数据换算成以人民币表示的数值,再以中国GDP平减指数换算成以1995年不变价表示的进出口数据。其中,各年度GDP平减指数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库。对各分量取对数,分别以LnESITC1~LnESITC9和LnISITC1~LnISITC9表示。

图1即为1980年至2003年间我国按标准国际贸易分类的九大类产品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情况。图中清楚地反映出在这24年间,我国九大类产品的进出口比重有着明显的变化。最明显的是第八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贸易额比重由1980年的比重15.63%先降低到1982年的10.74%,然后上升到2003年的最高点44.74%。除第五类和第六类产品进出口份额比较稳定之外,其余产品进出口份额都经历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也说明,当我们对影响产品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时,如果只看总量,往往会忽略这些因素对进出口产品各构成部分的不同影响。

附图

图1 我国九大类商品进出口额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比重

资料来源:根据各期《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注:SITC1表示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对应标准国际贸易分类中的第1类商品,以下类推;SITC2代表饮料及烟类;SITC3代表非食用原料;SITC4代表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SITC5代表动、植物油脂及蜡;SITC6代表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7代表轻纺产品、 橡胶制品矿冶产品及其制品;SITC8代表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9表示杂项制品。

四、模型检验结果

(一)平稳性检验结果

限于篇幅,此处省略了平稳性检验的结果。我们的检验表明,各种分类商品进出口序列、实际有效汇率序列、本国实际GDP和世界实际GDP的对数序列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序列。此外,作为对比,我们还对加总的进口(LnALLIMP)与出口序列(LnALLEXP)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得到的结果同样表明它们是水平非平稳但差分平稳的。因此,我们可对这些变量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结果

1.产品出口方程的协整检验结果

下表是我们对九大类商品出口使用(1)式设定的基本模型检验得到的结果,表中反映的是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

表1 对出口商品协整检验的结果

出口变量

 LnREER

  LnWGDP

 常数项

  对数逻辑似然比

VAR滞后数

LnESITC1

 -0.816126

1.890479

-1.297337

126.6262 2

 0.03176

 0.06607

LnESITC2

 -2.830808

0.280456

14.67627

125.3723 2

 0.29285

 0.51028

LnESITC3

 -0.657961

0.538229

5.007556

118.5004 2

 0.06877

 0.1476

LnESITC4

 -0.128027

1.272113

-1.274266

115.9681 2

 0.0699

  0.12633

LnESITC5

 无

LnESITC6

 -0.754403

3.482501

-11.2222

124.3218 2

 0.10417

 0.19128

LnESITC7

 -0.764848

3.412742

-9.523914

124.4998 2

 0.06945

 0.12373

LnESITC8

 -0.529487

7.698844

-35.72756

108.2998 1

 0.1937

  0.38242

LnESITC9

 -3.05001

2.411499

7.346047

137.4974 2

 0.46059

 0.6199

注:变量下方数字是标准差。滞后阶数的选取依据无约束的VAR模型的残差分析确定。

检验结果在Eviews3.1统计软件上实现。下面的分析过程相同。

协整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九大类产品的出口中,第五类(SITC5,在国际标准分类中代表动植物油脂及蜡)产品的出口与实际有效汇率和世界实际GDP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此外,我们还对整体产品出口序列与实际有效汇率和世界实际GDP之间进行了协整关系的检验,结果表明,这三个变量之间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显然,对全部出口产品协整的结果无法恰当反应每个产品分类对实际有效汇率和世界GDP变动的感应程度。

除此之外,其他类产品出口都与实际有效汇率及世界实际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实际有效汇率系数都一致为负,这与理论预测一致。即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表明本币的升值,而理论预测这将使本国出口受阻;世界收入水平(以世界实际GDP代表)的上升会增大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因而可以带动出口,协整结果也表明该变量与各类产品出口的关系是正向的。

从弹性的大小程度来看,对实际有效汇率弹性较为显著的是第三类和第九类产品,它们对汇率的弹性都大于1。对汇率变动反映最不敏感的是第四类产品,弹性只有0.128,在标准分类里,这是指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相对来讲,它是属于中间投入型产品,说明这类产品的价格弹性是比较低的。其他产品对汇率的弹性都在0.5到0.85之间。

分析表明,受世界GDP影响相对不显著的是编号为SITC2的产品(饮料及烟类)以及SITC3(非食用原料)。我们发现,SITC2类产品具有最高的价格弹性和最低的收入弹性,而SITC3类产品两种弹性都较低。此外,其他产品出口对世界实际GDP的弹性都大于1,有四类产品的弹性超过了2。总体来讲,我国各类产品的出口受世界实际GDP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

2.产品进口方程的协整检验结果

表2是我们对九大类商品进口方程使用(2)式设定的基本模型检验得到的协整分析结果,其内容与表1说明相同。

表2

对进口商品协整检验的结果

进口变量

LnREER

  LnHGDP

 常数项

 对数逻辑似然比

VAR滞后数

LnISITC1

-0.144788

0.306041

4.372647

91.69842 1

0.07335

 0.05445

LnISITC2

-0.598402

0.560162

3.125955

62.3837  1

0.21783

 0.15877

LnISITC3

0.200426

1.487694

-1.637409  89.52901 1

0.11145

 0.09547

LnISITC4

-1.453523

2.429077

0.983832

82.73331 1

0.12688

 0.09387

LnISITC5

-1.913719

0.67451

9.426613

73.29956 1

0.16759

 0.12835

LnISITC6

-0.271621

1.398069

1.509011

93.76535 1

0.05478

 0.04048

LnISITC7

-0.23441

1.346433

1.963642

99.50789 1

0.08087

 0.05733

LnISITC8

-0.510777

1.77469

1.932483

89.97429 1

0.12037

 0.09115

LnISITC9

-0.408191

1.871644

-0.941694  98.4853  2

0.8535

  0.06811

注:表中内容及检验结果说明同表1。

从我们协整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首先,所有产品分类的进口与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实际GDP之间都存在协整关系。而对加总的进口序列进行协整检验表明这种关系是不存在的。除分类为SITC3的产品之外,所有的产品进口与实际有效汇率的关系都与理论预测相一致,即实际汇率的升值会抑制我国各类产品的进口。而实际GDP序列的协整系数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各类产品进口都产生了促进作用。

从汇率弹性角度来看,弹性最小的是SITC1类产品,对汇率的弹性仅为0.145,而弹性最大的产品类也没有超过2。只有两类产品(SITC4,SITC5)的汇率弹性超过了1,六类产品的汇率弹性都低于0.6。其中,第三类产品对汇率的弹性关系与理论预测不一致, 汇率升值与该类产品进口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在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时,SITC3代表“非食用原料”,这说明我国对经济发展中需要的原材料产品的进口需求带有一定刚性,价格上升不能促使其进口下降。

我们的协整检验结果还表明,我国实际GDP对进口的影响还是比较显著的,实际GDP的增长会带动各类产品的进口增加。九大类产品中,有六类产品进口对实际GDP的弹性大于1,其中,第四类(SITC4)产品进口对我国实际GDP的弹性超过了2。弹性最低的是第一类产品(SITC1),只有0.306。分析结果还显示,第一类产品的两种弹性都较低,而第四类产品的两种弹性都较高。

五、结论与研究建议

第一,我国各类产品出口更多地依赖于世界需求水平。从出口协整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对世界实际GDP的弹性显著大于对汇率的弹性。出口产品中对世界实际经济活动弹性最大的超过7.5,而对实际汇率弹性最大的刚好超过3。

第二,我国多数产品出口受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不明显。九大类产品中有六类产品的实际汇率弹性小于1,这说明我国的出口对价格水平的变动敏感度不高。不仅如此,分析结果表明,第五类(SITC5)产品的出口与实际有效汇率和世界实际GDP之间不存在长期确定的关系。

第三,我国商品进口较为显著地受我国GDP增长的影响。在九大类商品中,有六类商品进口对我国实际GDP的弹性超过1。说明我国实际GDP是影响我国进口的重要变量。

第四,我国多数商品进口虽然对实际汇率水平存在与理论预测方向一致的弹性关系,但分析表明这些弹性值都处于较低水平。这说明我国商品进口具有一定程度的刚性,对价格变动不够敏感。此外,分析表明第三类商品(SITC3,非食用原料)的进口与实际有效汇率之间的关系与理论预测不一致。据我们分析,原因之一是由于这类商品更多地表现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急需的原材料,因而进口与价格之间关系不密切。还有一个原因我们认为是由于分类仍然比较粗略,如果对这类商品再进一步细分,则应该能够更好地揭示进口与汇率之间的关系。

第五,我们的检验表明,我国总体商品出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世界实际GDP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此外,总体商品进口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我国实际GDP之间也不存在协整关系。这再一次表明对产品作细分研究的重要性。从政策层面上来讲,如果从整体贸易额出发来研究进出口与汇率和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弹性关系,可能就会得出不准确的结论。

我们的分析表明,对进出口产品进行结构分解的研究可能更加有利于区分影响我国商品进出口的实际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本研究尚可改进之处在于: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我们的数据划分仍然较粗,是以年为单位,如果使用季度甚或月度数据则分析结论肯定会更加细致。此外,对于产品类别仍可做进一步的细分。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将这些建议做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标签:;  ;  ;  ;  ;  ;  ;  ;  ;  ;  ;  

中国商品进出口对汇率和国民收入的敏感性分析&基于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实证检验_汇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