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论文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论文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

郭贤良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西方外来文化的渗透和冲击促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开始发生变化,我国传统的教育文化受到挑战,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逐步凸显。因此,深刻反思我国当下教育弊端,分析产生差异原因及明确改革的方向是降低差异、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中外教育;西方文化;传统;文化差异

教育,事关国家未来兴衰、民族兴旺崛起。纵观世界各国,特别是以美英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他们拥有世界名校的数量是其他国家合起来的几倍,他们获得世界级荣誉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相比之下,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人口第一、地理面积位列世界第三的大国在教育事业上的发展和成就却如此落后与匮乏。

1.抓住“人”这一核心元素。凝聚人心,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群众才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社区自治最重要的是要发挥“人”的作用,没人管是最大的问题。一是发挥社区党委的核心引领作用。只有党组织始终发挥引领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做好创新社会治理工作。二是发挥党员骨干的带动作用。党员一般守纪律、有追求、讲奉献,群众自然就被影响从而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氛围。三是发挥广大带动热心居民的参与影响作用。创新方式方法,通过热心居民的带动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实现“代民做主”“为民做主”向“让民做主”“请民当家”转变。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智能物联云计算平台,结合平台中的智能传感设备和历史负荷、天气变化等综合数据,提出一种基于改进ARMAX模型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提出一种电力负荷量子进化预测算法,并利用制造业企业电力负荷真实数据进行实验模拟对比。

面对这样的差距,我们不禁产生疑问:产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具体差异都是哪些方面?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呢?下面,我将从中西方教育产生差异的原因及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具体差异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反思,希望能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些许参考。

(2)反腐倡廉建设与作风建设的着力点不同。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是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包括教育、监督、法治等。如通过教育,使权力行使者不想腐败;通过监督,使权力行使者不能腐败;通过法治,使权力行使者不敢腐败等。同时,教育、监督、法治建设又是一种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完善此体系,达到对腐败行为惩防并举、标本兼治的最终目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通过各种方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出台各种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

一、 中西方教育产生差异的原因

在西方教育活动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力剂”和“引导员”。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针对书本和教师所提出的任何内容随时随地提出自己的疑问,而且教师还鼓励学生去翻阅资料论证自己所质疑的问题。比如美国的教师在教授知识时会提前翻阅和查找大量的资料选取合适的课题,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题去自行寻找答案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关注学生们完成任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然后在适当的时间给学生做出引导即可,剩下的学习全部交给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查询问题的能力。

当前我国建筑造价管理有多种计价方式,建设工程发承包常采用的两种计价模式是:定额计价模式和清单计价模式。

在我国古代,因阶级制度森严及受尊师重教的封建观念影响,教育活动的主体通常都是指教师。随着近几年各国文化交流,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虽西方发达国家保持一致,但是在实际运行和操作过程中,我们的课堂依旧以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活动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受教育行为依旧被限于听教师讲课、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等,其主观能动性较差,基本上都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状态。

二、 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具体差异

(一) 教育理念不同

我国地域宽广、各地发展不均衡,目前实行的是全国9年义务教育制,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12年义务教育相比还暂时处于落后的状态。西方发达国家很注重公平教育,特别是美国,他们对待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所以在美国基本上看不到标有“重点”字样的学校和班级。此外,美国学校的课程设置标准与要求也与我国不一样,目前我国各级学校课程设置标准和要求都是按照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即使有地域或民族差异,其变动差异也不大。而在美国,国家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只有一个简单且较为核心的基本要求,具体的课程设置标准是由美国各州及各学区的教育委员会联合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置,因为他们普遍觉得标准统一不利于学生自由发挥。在高等教育方面,我国因受西方国家的影响而仿照西方高校采用学分制。但是相对于我国大学生必须要坚持完成4年课程来说,西方国家的学分制更为灵活和实用,只要提前修完学分就可以选择提前毕业。而且在美国的社区大学中,只要学生完成2年的基础教育,就可以凭借优秀的成绩转入普通大学或世界名校继续进行深修。

我国大多是以校园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教学主体、以统一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封闭式教学模式。但在西方,他们的中小学没有统一教材,而且同一个学校同一年级不同班级中所使用的教材都不一样,而他们所学习的内容大多取决于各个班级教授知识的教师,甚至在美国的一些高校里,由于他们比较注重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学生学习的内容及教材均由学生自己选择,这也就显得他们的教育更为开放和自由。

(二) 教育制度不同

我国的教育要求学生尊师重教,但更多时候是要求学生服从于教师的安排,可以被看作是一种阶级制度的体现。但凡有与老师观点或步调等不一致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另类,甚至会遭受来自教师、学校或家长的惩罚。继而许多学生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及质疑探索的勇气也就被扼杀在了教师、学校、家长的威严和强势中。此外,在我国的家庭教育中,功利性太强,许多父母对待孩子无一不是抱着“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他们渴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他们喜欢相互攀比,不能接受孩子过于平凡,过度插手干预孩子的成长。加上我国现在盲目膜拜追星的人越来越多,考研、考公务员的队伍越来越大,许多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严重扭曲,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滑坡的危险和严峻的考验。

(三) 教育活动主体不同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因大部分国家历史较短,受历史文化影响较少,加上他们所处的环境与我们不同,所以就导致他们接受的教育更是异于我国。一般来说,我国儒家思想提倡谦逊、温和、顺遂,而西方国家则提倡勇敢实用与创新。特别是在经过文艺复兴运动、工业革命运动的洗礼,他们看到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好处后,对人权自由、科技创新、国力强盛的要求也更高了,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开始逐渐重视教育的实用性,他们建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制度,将工商等行业业融入校园,大力支持学生自主探索和发明创造,并为之提供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和奖励政策,让学生在轻松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因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所以当儒家思想逐渐演变为封建统治者稳固江山、统一思想的利器时,固定的学习模式和学习内容以及保守统一的授教方式都严重遏制了文人学者们自由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虽然现早已进入新世纪,但儒家思想中的封建因素依然影响着我国现代的教育事业,比如:应试教育机制的呆板、教育理念的严重偏差、受教育的目的过于世俗化功利性等因素也依然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四) 教育内容和方式不同

西方教育的尊师重教却是基于教师与学生权利与义务都平等的前提下,由教师去引导学生主动重视学习。教师不会依仗教师的身份对学生施加压力,师生之间可以随时在课堂上向对方发出提问。他们将学生都视为独立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而且在西方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相互尊重,他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善于遵循孩子们的天性去耐心引导。对比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小心翼翼和过度宠溺,西方的家长们会鼓励孩子们去尝试一些冒险的活动,以此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在教育方式上,探究式学习和实验操作从基础教育开始就是他们常用的教学方式。其中,以美国的STEAM教育尤为著名,该教育主要涉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这5个方面的学习内容组合。其特征是充分结合了书面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双向学习。他们通过引入3D打印机、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近距离地去研究和实验,既增加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兴趣,继而可以让他们在不断地论证、验证的实验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如有学生在征求教师的同意后,还可以去商店、银行、工厂等地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而在我国,虽然是教师讲学生听,但学生空有一套理论知识,却没有可以实践证明理论真伪的机会,所以在我国就产生了一种社会怪象:许多大学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遇到家中电路故障却无从下手。其次,因西方教育强调平等,所以在课堂上学生和教师间的相互提问和辩论也是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会让学生们组成讨论小组去集体探究问题,以此能增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频率和课堂中集体讨论学习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由于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中国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过于看重学习成果和时效性,例如,在学生学习数学的时候习惯让学生套用公式去快速解题。而西方教育则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要求学生在解题前先去全方位了解该公式的由来和规律,甚至他们还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伟人们所总结出来的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与我国教育方式有差异的一点。

三、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启示

通过对比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我们应该认真进行反思。首先是教育理念,学校教育行为不应掺杂太多社会上的不正风气,特别是在当今世人价值观、人生观普遍扭曲的情况下,学校更不应盲目地追求升学率,将教育商业化,功利化,偏离教育的核心轨道。在家庭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学习西方父母教育孩子的精髓,学会放归孩子天性,增强孩子自身能力建设,与学校合力培养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其次是教育主体和方式的改变,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以育人为主,无论教师怎样灵活多变的教,学习的主体肯定是学生,所以我们要尝试给学生放权,通过建立开放平等的课堂氛围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勇于探讨的兴趣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知识多“接地气”,善于将学习内容引入生活,为学生提供实地观察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以此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创新者。最后是教育制度的设置,只要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时效性的制度都可以被我们所用,这也是推动我国教育的一大益处。

四、 结束语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我国现在的教育事业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抛开历史遗留下来的糟糠,我国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精华也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宝藏。而且西方教育文化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毫无缺陷可言,随着近几年中国在世界地位的提高,西方列国也开始学习中国文化,这就说明了我们在面对自身缺陷和这些差异时,只有做到取长补短,互惠共赢才是推动中西方教育文化共同发展的法宝。

参考文献:

[1]金璐.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成功:教育版,2008(7):126.

[2]蔡立颖.浅谈中西方文化差异[J].今日科苑,2007(24):218.

[3]刘菊玲.《愚公移山》与《老人与海》折射的中西文化差异探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97-100.

[4]黄晓萍.日常生活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6(8):28-29.

[5]李亚,周侠.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科教文汇,2007(2):51-53.

[6]钱兴.中西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95.

作者简介:

郭贤良,广东省茂名市,茂名市第一中学。

标签:;  ;  ;  ;  ;  

由中西方教育文化的差异所引发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