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初中文言文“对话”教学策略论文_余军平

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初中文言文“对话”教学策略论文_余军平

余军平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学 726100

【摘要】本文针对“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初中文言文“对话”教学实施的策略从三方面进行阐述:静心深度解读文本、精心设计对话话题;对话话题激发兴趣,方法指导注重实效;对话关注思维表达,全面提升学习能力。并结合具体课例作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初中文言文 ;“对话”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005-01

文言文是文字、文章、文学以及文化的统一,是中国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从中可以透视华夏民族的文化心态、审美趣味、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皆为文质兼美的美文。它们承载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突破窠臼,提质增效,实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集中解决的问题。那么“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初中文言文“对话”式教学如何实施呢? 

一、静心深度解读文本、精心设计对话话题。语文教师在教授文言文前一定要静下心来,反复阅读文本,形成深入细致的文本教学解读,在深度解读文言文文本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突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学情、文本设计好对话话题。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主导文本阐释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施行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生生对话的教学策略,使对话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形成旨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课堂氛围,构建对话课堂、民主课堂。例如,教授《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教师可设计这样的对话活动:

对话活动一:品读体验,假如你是一位记者,穿越千年去采访安陵君,让安陵君谈谈委婉回绝秦王无理要求时的内心活动。

对话活动二:想象补白,假如你是唐雎的朋友,去听听唐雎接受出使秦国使命前的真实想法。

对话活动三:对比评析,面对霸气凌人的秦王咄咄逼人的质问和赤裸裸的威胁,如果你是唐雎你会如何去做?

对话活动四:心灵感应,当唐雎挺剑而起时,你如果是唐雎,此刻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如果是秦王心里又会怎么想?

这样的对话设计,针对文章重点内容,对学生深入把握作品中人物的形象、探究英雄人物身上光耀千秋的爱国报国、无私无畏、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话中消除了学生畏惧学习文言文的心理,注重情境的创设,构筑起了文言文对话的平台。营造了师生、生生、生本之间顺畅自然的学习流程和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自然顺畅的教学中让学生自然接受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

二、对话话题激发兴趣,方法指导注重实效。对话式文言文教学,要求教师设计的对话话题要能真正激发学生对话兴趣,让几乎所有学生都有话要说。《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三、对话关注思维表达,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文言文“对话”式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说话、学会与文本对话、学会与生活对话等方面学习来提高对话能力,从而达到学习文言文的目的,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在对话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也就是关注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实际上二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例如,以教学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一文为例,在对话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对《湖心亭看雪》一文进行“对话式结构”的教学设计。

对话活动一: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读完此文后,你有怎样的感觉,请用一个字说出你的感觉。(设计意图,整体感知文章,突出“奇”的感觉。)学生在回答时,答案可以多样化,但经过反复讨论、甚至是辩论、比对和筛选后最终会感到只有“奇”字最佳。这就是一个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训练和提升的对话话题。

对话活动二:赏奇景

①勾画并品读文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你感觉本文中写景和我们以往学过的写景文言文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勾画并对照文下注解理解句意: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学生谈自己对文中写景句的理解。(设计意图:从语感经验入手,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

②勾画句中数词,说说自己的感觉。(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聚焦三“与”、四“一”、“两三粒”,理解白描手法,教学逐步深入。)

③说说此句写景的视角,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位置,你对此有何疑问?(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探究兴趣,找到矛盾之处理解作者所写之景并非“眼见之实景”而是“心见之虚景”)

④结合作者生平简介,说说为何作者要写出这样的心中虚景?(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理解作者“遗世独立”“孤独落寞”的内心独特感受。理解作品借景抒情的写法。)

对话活动三:悟痴情

通读全文,将自己化身张岱,说说此刻“你”内心涌动着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痴情。雪夜独游的孤独寂寞;钟情山水的清高自赏;遗世独立的落寞傲岸,追忆往事的淡淡哀愁。)

在对话活动三中,要结合张岱生平深度理解。《湖心亭看雪》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表现作者痴迷山水以及淡淡的忧国愁绪。突出古代文人心系家国,关心社稷的情怀,着重让学生在这样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寻根,自然接受优秀文化的洗礼。

总之,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初中文言文“对话”教学设计思路灵活,活动多样,其出发点在学生,其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学生,要兼顾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文言文教学中,创建和谐民主的课堂,实施有效的对话教学,我们语文教师还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余军平,(1973.10-)陕西省商洛市洛南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陕西省第五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陕西省教学能手,商洛市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乡村骨干教师工作坊省级示范坊坊主。全国中小学教师研修网陕西省工作坊主持人高级研修项目省级工作坊副主持人。

论文作者:余军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基于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初中文言文“对话”教学策略论文_余军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