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威1,沈明1,钟晓峰1,胡学军1,徐美东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威1,沈明1,钟晓峰1,胡学军1,徐美东2

(1江阴市中医院脾胃病科 江苏 江阴 214421)

(2上海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摘要】目的:总结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 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内镜中心所行30例结肠LST患者,均行ESD,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病灶大小约20-35mm,全部病例均一次完整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未有复发。结论:ESD治疗结肠LST病变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结肠LST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结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1-0089-01

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是指直径≥1cm、呈侧向扩展而非垂直生长的一类浅表型病变,是扁平型结肠肿瘤性病变中最重要的一个亚型[1]。随着内镜医师对LST的认识不断提高,以及染色和放大色素内镜应用于临床诊断,结肠LST的检出率正逐渐提高。

相对于传统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优势为切除病灶更完整,提供术后完整的病理标本,目前,对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ESD作为标准方法在临床上使用[2]。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应用ESD治疗结肠LST患者30例,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1.样本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组的30例结肠LST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灶大小20~35mm。纳入标准:(1)入组病变直径≥20mm;(2)内镜下诊断为结肠LST。排除标准:(1)抬举征阴性;(2)经放大及然后确诊为pit-pattern分型为Ⅴ型[3]。经治病患签同意书,告知ESD手术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1.2 术中使用设备与器械电切设备购自德国ERBE公司;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CF-H260或Q260电子肠镜,透明帽。粘膜下注射溶液:0.9%氯化钠溶液稀释的肾上腺素溶液,体积比为1:10 000,并加入少量靛胭脂。

1.3 方法

1.3.1 ESD治疗过程术前做好充分的肠道准备,完善血液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采用色素内镜确定病变范围,用氩气刀在病灶边缘做标记。黏膜下注射后使病灶抬举,手术过程中,可多次行黏膜下注射。在标记点的外侧缘0.5cm处,用钩刀切开黏膜,使黏膜下层暴露,再沿着切缘,将病灶一圈切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内镜直视下,用钩刀和IT刀剥离完整病灶,再使用氩气刀或者热活检钳创面进行止血。标本测量大小,必要时再次染色后送病理科进行病理确诊。

1.3.2术后处理及随访所有患者在术后常规禁食,根据术中具体情况,如创面大小或穿孔的发生与否,应用抗生素和止血药物。观察患者有无腹痛、便血,术后第3、6和12个月行肠镜复查,以后每隔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随访所有患者的肿瘤残留和复发情况。

2.结果

入组的30例LST患者术后病理提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例;管状腺瘤10例,绒毛状腺瘤20例。切除率为100%。ESD术中,共有1例发生出血,出血发生率为3%。本例患者术后第2天出血,为少量鲜血,本例患者创面大,出血后再次行肠镜检查,发现创面边缘有渗血,以金属夹止血成功。术后随访最长术后24月未有复发。

3.讨论

由于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在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研究证实,结直肠的平坦型病变是其癌变的重要前体病变[4]。而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是较为常见的平坦型病变,癌变率高,既往以EMR或EPMR治疗,有残留可能,随着ESD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及推广,目前对于结肠LST,ESD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ESD能最大可能地实现一次性完整大块剥离,为术后病理学检查提供完整、准确的组织标本,同时又能够显著降低病变局部残留率和复发率。

ESD手术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和穿孔[5]。术中止血及术后创面的处理非常重要,需在术中及时应用止血钳或勾刀电凝止血,术后应进一步处理创面周围粘膜下血管及预防穿孔,如有穿孔需金属夹夹闭在进一步保守治疗,部分穿孔病例需外科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Kudo S.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flat and depressed types of early colorectal cancer[J].Endoscopy, 1993,25(7):455-461.

[2] Deprez PH.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umors[J]. Endoscopy, 2011, 43(11):966-970.

[3] Uraoka T,Saito Y,Matsuda T,et al.Endoscopic indications fo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of laterally spreading tumours in the colorectum[J].Gut,2006,55(11):1592-1597.

[4] Binmoeller K F,Shah J N,Bhat Y M,et al."Underwater" EMR ofsporadic laterally spreading nonampullary duodenal adenomas (withvideo)[J].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2013, 78(3): 496-502

[5] Tamegai Y,Saito Y,Masaki N,et al.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a safe technique for colorectal tumors[J]. Endoscopy,2007,39(5):418-422.

基金项目:江阴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项目(JYKJ3139)。

论文作者:徐威1,沈明1,钟晓峰1,胡学军1,徐美东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0

标签:;  ;  ;  ;  ;  ;  ;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侧向发育型肿瘤30例的疗效观察论文_徐威1,沈明1,钟晓峰1,胡学军1,徐美东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