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_赵英娟,张楠,朱博

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_赵英娟,张楠,朱博

宝鸡市辛家山林业局 陕西宝鸡 721004

摘要:随着植树造林活动的不断开展,人工林区面积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覆盖率,但是相对于自然林区而言,人工林区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由于人工林区的生态系统并不完善,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人工林一旦出现病虫害,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较短的时间内就会感染到整片林区,给林木的正常生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人工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为人工林的顺利生长提供可靠保障。

关键词:营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一、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运用

在传统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大部分人员都是以消灭病虫为主,所以会采用生物治理方式。而营林技术是一种比较注重预防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将其运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既能够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处理,也能够促进森林生长速率的提升。同时,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防范措施,营林技术贯彻了植物生长的全周期,能够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例如,在选择树种的时候,借助生物技术使其地域能力得到提升;在进行树木种植的时候,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此实现树种的多样化。此外,可以利用营林技术对森林的布局进行客观评估,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将营林技术运用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程中,能够对病虫害问题进行提前预防,增强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使苗木整体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保证树种的健康生长。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应遵循的原则

1、保护环境。环境是所有事物存在的基础场所,人的生存和森林植物生长都需要依靠环境为主体,只有保障环境的良好和稳定,才能有效的维持森林植物的全面、健康生长。在防治病虫害时使用一些化学农药,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选择不污染环境的类型,科学选择防治产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促进病虫、植物、环境的有机生态链条,从最基础的环节减小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保持生态安全。在森林体系中存在着森林资源,病虫害,以及病虫害的天敌。三者存在着一个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生物会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森林的病虫灾害指的是在育苗、栽植、养护经营的过程中,针对生态系统的不同时期、不同环节进行调节,创造出有利于森林植被以及病虫害天敌生存,而不利于病虫灾害生存的环境,从而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3、注重经济效益。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经济损失巨大,有些传染类的高危病虫害会引起大片的森林出现死亡,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是为了杜绝事件发生的危害,减少经济损失,基于此,病虫害的防治原则之一是以经济为中心,保障相关的经济运转不受到影响。

三、常用的营林技术分析

1、人工造林。人工造林是营林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林技术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要予以充分的重视。人工造林即植树造林,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在进行栽植前需要对种植地的土壤、地形以及自然环境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值得注意的是,在完成人工造林后,还要对栽植的幼苗采取有效的养护管理措施,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确保树苗成活,提升人工造林效益。

2、育苗。育苗是营林技术中的基础性工作。在开展育苗工作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科学的育苗方法,以确保育苗工作效果。育苗地选择的是否合理对于育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尤其是要确保育苗地周围具有丰富的水源,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林区的自然环境,优先在林区周围选择相应的育苗地点,减小树苗成长环境和栽种环境之间的差距,为树苗的有效存活建立良好基础。此外,育苗地点的选择还要结合当地的水土情况,尽量选择地段平整、土壤状况良好的地域作为育苗地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旦育苗地点确定,就可以开展消毒和培育操作,种子必须经过消毒处理后才能进行播种。

3、混交林。混交林是指在同一个林区范围内,同时种植多种类型的树木,进而形成一种混合种植的形式。当前比较常用的树木混交方法主要有区域混交、株间混交以及带状混交3种不同的形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林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相较于单一树种的森林而言,混交林在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由于混交林有多种树木种类,其经济与生态效益往往更佳。因此,在营林实践过程中,合理掌握混交林的应用技术,能够促进森林生态与经济效益的提升。

4、积极改善树木的生长条件。在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要保持良好的林中环境,以此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同时,需要定期进行杂草的清理工作,并做好松土工作,使树木能够处于更好的生长环境中。通过除草能够对害虫的发育环境进行破坏,通过松土保证土壤养分的均匀性,使树木得以茁壮成长;其次,需要充分了解树木的生长情况,进而保证施肥的合理性,使树木得到充足的养分,从而有效提升树木的自我防护能力。对于肥料的选择,需要根据树木的生长需求进行合理施用,并保证肥料的无公害及无污染,防止对森林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若是部分植株已经出现了病虫害情况,需要对坏死部分进行剪除,以降低病虫害所造成的不利影响,使树木能够更快更好地生长。

四、森林病虫害防治对策

1、加强隔离带的设置。森林病虫害一般都具有非常强的扩散能力,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就可能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营林技术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重视隔离带的实施,将病虫害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进而降低病虫害所造成的损失。由于单一食性的害虫幼虫扩散能力非常有限,通过设置相应的隔离带就能避免幼虫发生迁移,可以采取限制幼虫的食物来源,从源头上对幼虫的扩散进行有效控制。

2、提升树木免疫力。树种对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要优先考虑乡土树种,并根据其生长特点采取混交种植的方式,例如,乔灌混交和针阔混交,进而能够提高树木整体的免疫力,为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建立良好基础。同时,还要充分重视播种工作,在进行播种前对树木种子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提高种子的存活率。进入秋季后,还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为树木免疫力的提升建立良好基础。

3、加强幼林抚育工作。幼林对于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要充分重视幼林的抚育工作,避免幼林受到病虫害的过多影响,为其健康生长提供可靠保障。进入5月中旬后,要对幼林进行松土和除草作业,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注重水分的供应和阳光照射情况。

4、做好整枝修剪工作。对于受到病虫害侵害的树木枝干要及时进行修剪,并进行统一的销毁处理,将其中隐藏的害虫卵和幼虫彻底的消除,避免其对周围的树木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发育,能够将养分运输到正常的枝干,避免造成浪费,还有助于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结束语

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体现出较好的积极作用,既能够提高森林的自我防护能力,使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也能够进一步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使林业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在运用营林技术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可以通过封山育林提高森林保护性能,营造混交林、建立良好的森林环境,积极改善树木的生长条件,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水平,为林业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新.森林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9(30):488.

[2]黄涛.浅析营林技术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9(24):112-114.

论文作者:赵英娟,张楠,朱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8

标签:;  ;  ;  ;  ;  ;  ;  ;  

营林技术与森林病虫害防治论文_赵英娟,张楠,朱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