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论文_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医院 845350

【摘 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在各科室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即在风险管理知识的指导下,识别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减少和规避护理风险,保障护理安全。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护理缺陷发生率等。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结论: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安全;风险因素;管理措施

医院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场所,就诊对象疾病的复发性、多发性、突发性等特点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1]。我院为提高临床护理安全,特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编制床位共有200张,实际开放床位290张。共有98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53岁,平均(33.8±4.9)岁。职称:护士58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24例。我院自2013年1月开始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分别选取风险管理实施前(2010年1月~2012年1月)和实施后(2013年1月~2015年1月)各科室收治的患者500名进行调查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风险的识别与分析

查阅护理风险相关文献资料,分析我院历年来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查阅病历资料,并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相关内容,分析出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护理安全事故。组织护理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既往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潜在风险因素。最后总结出我院护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护理风险有:护理意外(坠床、跌倒、误伤、烫伤等);技术操作风险(药物外渗、静脉穿刺失败、标本遗失等);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发错药、输错血/液、漏发药等)。进一步分析上述护理风险事件,得出护理风险发生因素主要包括护理人员风险意识薄弱、业务技能不过硬、专业知识不牢靠、临床经验不丰富;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

1.2.2 风险管理措施

(1)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定期组织各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集中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邀请法律专家进行讲座,主要对医疗法律法规知识进行讲解,以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风险意识。(2)完善风险预防机制。针对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医院感染、跌倒、药物外渗、自杀、坠床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制定护理给药差错评分表、护理安全隐患评估表、护理安全警示等,分发到各科室,并组织讨论学习。(3)加强业务培训。护理部每月组织1次全员性的操作培训和业务讲座,每3个月开展1次技术操作和理论考核。在考核内容方面,要纳入风险预案、护理工作流程、相关护理制度等内容。对于考核不及格者,需补考直至合格,同时将考核成绩与绩效考核分、薪资挂钩。(4)加强护患沟通。在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要纳入风险防范内容,以提高患者的风险意识。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为患者提供帮助和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效果评价

比较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缺陷发生率、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计数、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前,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500例患者中共出现2项护理缺陷、3例护理纠纷、1起护理投诉,风险管理实施后,500例患者未发生一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或护理纠纷事件。风险管理实施后的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实施前1.20%(6/5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风险管理[2],指的是家庭、个人、企业等经济单位通过识别、衡量风险程度,并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经济手段来对风险进行处理,最终实现最大程度的安全保障的管理行为。

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引入了风险管理模式,分析了临床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主要有护理意外、技术操作风险、医院感染、非技术操作风险几类,并进一步分析出这些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主要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机制、患者就医行为三方面因素有关[3]。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风险防范及处理措施,如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完善风险预防机制,加强护患交流等[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我院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率、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显著提高,同时护理缺陷、护理投诉、护理纠纷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这表明在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能有效识别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减少或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波.风险管理对血液科护理安全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5):121-122.

[2]安连芳.风险管理在老年护理院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6):111-112.

[3]苏临英.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9):2418-2420.

[4]吴福丽,雷璐敏,张敏等.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21-3822.

论文作者: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论文_叶昕鑫,努尔加马力.白先阿里,阿依沙拉克.买买提肉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