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儿童期不良行为的抑制论文_钟景璐

浅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儿童期不良行为的抑制论文_钟景璐

钟景璐

(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条件反射,称为经典条件反射,此后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条件反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青少年犯罪的研究中,英国心理学家艾克森认为,儿童期的“遵纪守法”来源于经典条件学习,并且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典条件学习的影响远大于操作性条件学习。

【关键词】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不良行为抑制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255-02

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心理学家认为学习方式主要有三种: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这三种理论都是学习理论,是学习行为的理论基础,都可解释生活中特定的学习行为。但是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只能解释一些具体的,被动的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则可以解释主动的组织中的强化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是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的扩展。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关联性学习,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就可以使得个体学会单独呈现该刺激,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经典条件反射最有名的实验就是巴普洛夫关于狗的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巴普洛夫观察到把铃声作为中性刺激与一个无条件刺激即食物结合起来,狗就能学会将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巴普洛夫试验中,一个中性刺激(铃声)产生出另一个刺激(食物)诱发的反应(唾液分泌),这一过程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在条件反射中,动物或者是人都无法控制环境,甚至是无法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动物或人是“被迫”做出反应。就如实验中的狗,当铃声和食物联结后,狗唾液的分泌是不需要靠自己的意志努力,这种学习并不是由于回报和奖励,仅仅是因为将铃声和食物联结起来。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学习的主体必须在某种情境中进行操作才能获得奖励或者避免惩罚,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基于主体知道特定的行为能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而形成的,比如主体知道做了某种事后可能会得到的奖励(或者能避免某些惩罚)。一个孩子发脾气时,发现父亲会用糖来哄他,这个孩子最后可能就学会用发脾气的办法得到糖果。

操作性条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环境中必须有一个目标驱使动物或人进行操作,即个体必须对他或她的行为有需求或期望,而且期望通过操作反应可以获得回报,奖励或强化是提高个体做出反应可能性的重要事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反,经典条件反射只是在刺激和反应(没有任何的回报)之间建立联系。

2.经典条件反射与儿童行为抑制

艾克森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经典条件学习的影响远远大于操作性学习,也就是说,大多数人遵纪守法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已经形成了对社会规范的条件反射,只要做出违反社会规范或社会道德的行为,自我的内在条件反射都会使个体感到不舒服。艾克森强调在大多数家庭里,孩子做了违反社会规范或道德的事情就应受到斥责或惩罚,以此让孩子建立起对社会规范与道德的条件反射是十分必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孩子不良行为的出现与成形。

在巴普洛夫的实验中,假如用电击代替食物,即铃声之后用强烈的电击刺激狗,经过一定数量的配对实验之后,狗听到铃声不再分泌唾液而是害怕得发抖,在此时,狗已经在铃声与恐惧之间形成了条件反射,甚至是停止电击后的一段时间依旧如此。狗显然已经把铃声与电击联结在一起,而不是把铃声与食物联结。

儿童身上也会出现同样的现象即不当行为出现后立即被训斥,比如一个小孩打了另一个小孩后受到了母亲的训斥甚至是惩罚,经过几次这样的事情之后,打人的想法就会使得他害怕,那么“打人”行为就能得到及时的纠正,相反“打人”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孩子将打人与惩罚联系起来,这种不良行为与令人厌恶的结果之间的联结是他不再出现同样的行为,惩罚在个体做出不良行为之后越早出现,建立的联结“恐惧”越强烈。

3.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影响因素

一方面,个体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与负性强化之间所形成的神经联系越早建立越牢固,最好是在儿童期建立,青少年期人格已经趋于稳定,此时要建立这种联结相对来说比较困难,也不牢固,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另一方面,不同的人格特质对于这种联结的形成也各有差异,如性格外向的人比性格内向的人缺乏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艾克森认为狗对铃声形成条件反射的能力有很大的差异,理论上来说这是由于它们神经系统的个体差异所导致的,他将这种观察应用到人得身上,得出:内向的人容易形成条件反射,因此他们就不太可能做出违背社会法律和社会规范的行为,但是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难形成条件反射,这是由于他们神经系统的生物性差异所导致;第三,个体不良行为或越轨行为与负性强化之间的联结也需要适当的机会即社会化。由此,如果没有形成适当的联结,个体就更有可能表现出不良行为、越轨行为或者是犯罪行为。艾克森认为,个体由于没有能有效形成这种牢固的神经联结,所以个体才不能预见足以威慑他们的惩罚性事件或惩罚性后果。

条件反射的建立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特别是在抑制不被期许的行为方面有很强的力量。但是也有证据表明,在青少年犯罪中,条件反射也可能起到了唆使和煽动的作用,所以除此之外,形成“条件制约的良心”也是不良行为预防的另一重要方面。条件制约的良心这一概念来源于艾克森理论,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阻止个体从事违法违规活动;二是使个体在做了坏事之后产生负罪感。

【参考文献】

[1]冯观富王大延等.儿童偏差行为的辅导与治疗[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施良方.学习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郭志宏.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

论文作者:钟景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浅述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儿童期不良行为的抑制论文_钟景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