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课题的精心设计,转变形式加深理解--“双折线统计图”实践课教学设计与评价_复式折线统计图论文

借题发挥精心设计,改换形式加深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课教学设计与评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折线论文,借题发挥论文,课教学论文,精心论文,形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基本练习

      1.独立画图,交流评价

      教师创设情境呈现以下表格和没有画完整的统计图(如图1,这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练习二十五第4题的一部分),并提出以下的练习与合作要求.

      

      

      (1)根据表中的数据把复式折线统计图画完整.

      (2)小组互相检查画得是否正确.

      (3)小组针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交流:

      ①在画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

      ②采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独立画图、小组交流之后,教师针对以上要求组织集体逐一反馈评价.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忘了标上图例,教师及时给予提醒.

      接着教师利用投影呈现画折线统计图的过程,还呈现了这四个月两种彩电数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如图2),让学生比较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在交流中学生说道:“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每个月数量的大小,复式折线统计图不仅能分析、比较数量的大小,而且能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评析:以上练习片段的素材选自于教材中的第4题,如果按第4题把12个月A、B两种商品都要求学生画出,显然在操作上是重复的.因此,教师截取了前四个月的数量让学生画,并对照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很好地回顾了画折线统计图的技能和注意点,并进一步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作用.

      2.观察分析,自主解读

      教师在以上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呈现商场全年各月销售情况的表格,接着出示全年的折线统计图(如下页图3).然后,提出以下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的要求.

      

      

      (1)哪种品牌彩电全年总销量最高?

      (2)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从上面的统计图中能得到哪些信息?它对你有什么帮助?

      学生很快从图中看出A品牌的彩电全年的总销量最高.

      师追问:从以上统计表中你能很快地看出A品牌的彩电全年的总销量比B品牌的要多吗?

      生:统计表数据很多,不能一眼看出A品牌彩电全年的销量是最多的.

      从中使学生感受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更强.学生还解读出B品牌彩电的销量呈上升趋势,并说出不同的想法.

      评析:以上教学过程对第4题作了完整的呈现,并引导学生针对图表进行解读.这样的处理不仅没有影响原题的练习目的,而且大大提高了练习效率.

      二、专项练习

      1.分析信息,合理猜想

      教师给学生提供以下没有标题的三幅图(如图4),要求根据以下的学习读懂图的意思.

      

      练习与合作:

      (1)想一想这三幅图分别统计了张亮和陈明的哪些情况.给每幅统计图补上合适的标题以及横轴和纵轴所表示数量的名称和单位.

      (2)读了这三幅统计图后,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从反馈情况分析,学生合理地说出了第一幅图表示的是张亮和陈明两位同学各年龄段的身高情况,第二幅图是表示这两位同学各年龄段的体重情况.对于第三幅图,大部分同学都说出了是表示这两位同学各次的考试分数情况.

      教师针对学生给出的答案组织评价,接着利用投影呈现三幅完整的统计图让学生对照检查.然后,在每一幅图上分别添加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和班级的平均分(如图5).

      

      2.深度解读,加深理解

      针对以上完整的统计图,教师提出问题:现在继续观察这三幅图,你又有什么想法?

      学生小组互动交流后,教师组织集体交流:

      生:从第一幅图可以看出张亮的身高超出标准身高,而陈明的身高比标准身高要矮.

      生:从第二幅图可以看出张亮的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接近,而陈明的体重超标了.

      生:两幅图合起来看陈明同学是矮矮的、胖胖的.

      (投影上呈现表示陈明和张亮两个同学的人物图像,学生在观察中非常愉悦地交流着)

      生:从第三幅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张亮和陈明每次的考试成绩都超过了班级的平均分.

      师:你有什么建议吗?

      生:建议陈明同学要多参加体育锻炼.

      评析:以上三幅统计图是从教材中的第3题想到的,教材第3题仅仅是呈现陈明同学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的比较.教师把这一题拓展成针对张亮和陈明两位同学的三张不同背景的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相关数量的信息读懂每张图所反映的情况.这一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的解读能力.当学生通过质疑得到完整统计图后,教师继续在图上呈现出标准身高、标准体重和班级平均分的折线,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综合练习

      1.分析特点,区分功能

      教师呈现下面两张统计表,并提出思考要求.

      根据下面两组信息,请你想一想:哪一组的信息适合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哪一组的信息适合绘制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在小组里说一说.

      (1)某市四个商场4月份甲、乙两种商品销售数量如下表:

      

      (2)耀达商场1~4月份销售甲、乙两种商品数量如下表:

      

      学生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这时大部分学生都比较明确地知道第一张表是反映各商场甲、乙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商场与商场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只是比较数量的多少,所以适合画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而第二张表可以画成复式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画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师利用投影同时呈现根据第二张表制成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图略).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进一步明确既要比较每月两种商品的销售量,又要比较各月销售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画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更合适.

      评析:以上综合练习素材是根据教材中的第5题想到的.第5题中的第一张表是反映五年级同学“五一”期间采用不同度假方式的男生、女生人数的统计数据,第二张表是各年级参加旅游人数的统计数据,其目的是想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条形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选择折线统计图,但这两组统计数据都适合画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因此,教师另外创设了以上的练习素材.通过对比分析,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进一步明确了:当统计项目数量之间没有直接关联时,适合画成条形统计图;当数量之间有一定关联时,既可以画成条形统计图又可以画成折线统计图,而折线统计图既能比较数量的大小,又能看出数量的变化趋势.

      2.再次画图,加深认识

      根据下面调查到的联华超市与耀达商场1~4月份销售甲商品的数量,分别在下面两张空白图(图略)内画出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操作后,重点组织评讲纵轴的起始数量和每格表示的数量如何确定是最合理的.

      评析:继续提供了一组既可以画成复式折线统计图又可以画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其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进行综合思考,从怎样确定每格的数量,到完成统计图的绘制过程,达到对复式折线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进一步认识.

      总评:长期以来教师面对练习课感到最困难的是练习的设计.回顾本课的设计过程,教师并没有盲目地去寻找练习,而是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三道练习题分别进行了改变方式、拓展背景、改换题材的不同处理.虽然只是改编、拓展,却大大丰富了本课练习的内涵,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区分了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的功能和适用背景.总之,上好练习课的关键是练习设计,而设计练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就是善于利用原有的练习题“借题发挥”.

标签:;  ;  ;  ;  

充分发挥课题的精心设计,转变形式加深理解--“双折线统计图”实践课教学设计与评价_复式折线统计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