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迈向精细化管理_精细化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部迈向精细化管理_精细化管理论文

HR走向精细化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细化论文,走向论文,HR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粗放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企业存在,不利于人力资源发挥其作用,最终会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实现从传统的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施工企业应结合实际强化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抓住“选、留、育、用”4个环节,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培养、评价和激励五个机制,为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健全人力资源规划机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科学的规划是实现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人力资源收益周期较长,决定了人力资源规划必须先行一步,始终应处在“领跑”状态,早规划、早安排、早准备,体现预见性和超前性。人力资源规划可以分为长期性规划和短期性规划。长期性规划应体现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着眼企业未来的市场开拓,早于市场战略先予实施,形成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梯队模式。任何市场领域出现人力资源空缺,都有及时的补充机制。比如,从事水电建设的施工企业,在研究人才规划时,应同时规划铁路、公路、市政工程等领域的人才规划,为进入这些领域做出必要的前期准备。短期性规划应立足于企业现实,着眼企业现有市场领域,选用、聘任、培养、储备多层次、多专业、多门类的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多元化,努力培养适合国际竞争需的复合型人才。

健全人力资源的招聘机制

合理、有效的招聘机制,是人力资源引进和储备的前提。企业应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指导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选用聘任机制,对不同类型人才采取不同选用方法。坚持做好大学毕业生的招聘工作,深化与高等院校的合作,采用“学校学习+企业实习”的方式,引进更适合施工企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树立面向社会配置人力资源的观念。巩固和完善公开竞聘制,将更多管理岗位拿出来面向企业内外公开竞聘,允许企业外部人员参加管理岗位的竞聘。探索与中介机构合作,建立引进高级技术人才和企业紧缺人才的有效办法。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对于企业未来可能需要的人力资源,建立健全信息储备机制,根据企业的发展不断调整更新,为企业在新领域的开拓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健全员工培养机制

培养是使用的基础,是提高员工能力和素质,使员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主要措施。企业应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工作,重点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训的实际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理论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业务培训与政治培训相结合,组织培养与个人学习相结合。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力度,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开展各类专业系统的理论培训。强化内部培训制度。在企业内部推广导师带徒、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技能鉴定等培训形式,提高员工的岗位实践能力。组建自身的培训团队,结合项目部履约的实际,深入基层进行“对口”培训,提高基层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项目部的良好履约。注重作好员工的企业文化培训。实践证明,吸引人才不仅仅是靠高薪,更要靠先进的企业文化。企业一开始就需要注重塑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凝聚人心。通过搭建平台,学习培训,强化宣传,使企业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渗透工作,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建设和谐团队中的积极作用。

健全员工的评价机制

正确的评价是识人用人的基础和前提。施工企业应以硬性指标和柔性指标相结合,分层分类制订不同类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重点、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企业的实际,引入KPI绩效管理,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对不同岗位的员工侧重不同的重点进行评价。对管理人员,主要考核其政治责任意识、全局意识、决策水平、创新能力等;对专业技术人才,主要考核其科技攻关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对项目经理人才,主要考核施工组织、经营管理等项目管理能力,考核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对国际业务人才,主要考核国际工程开拓管理能力、FIDIC条款合同知识和外语交流等能力;对高技能人才,主要考核其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以及完成任务的数量、质量、成本等。建立有效的能力考评体系,注重把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结合起来,增强考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健全多途径的能力考评结果运用体系,以实绩论奖惩,凭能力用人才。

健全企业激励机制

根据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多种多样的激励途径才能留住人才。企业员工有着不同的学历和个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员工,应给予不同的激励。按照美国联合学院发展心理学教授Claire Greaves的分类,员工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被动型员工。这类员工注着安全感,忠诚企业,善于团队合作,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应密切关注被动型员工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及时辅导和更正其不良表现,帮助制定工作目标,促进其更好履行本职工作,不断进步。二是自我中心型员工。这类员工的主观性强,喜欢独自工作,不喜欢遵守工作的条条框框,乐于从事有冒险性的工作。对于这类员工,在给予一定合理约束和监管的同时,也要给予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对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应通过合理奖励予以肯定,从而激励其发挥自我特长。三是顺从型员工。这些员工有高度服从性,勤奋用功,精于做一些细心的工作。这部分员工的表现通常很平稳,不会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对于一些非正式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有抗拒,所以根据企业政策对其作出定期评估激励,以结果来促进其工作的改善。四是操作型员工。这些员工习惯独立行事,由自己决定工作方式和安排工作程序,喜欢从事多劳多得性质的工作。不介意工作辛苦,但会注重报酬是否合理。对于这类员工可以利用非正式或不定期的抽查较为合适。根据工作成果,给予带薪休假、出国学习、进修培训等间接的物质激励,促使其取得工作上的更大进展。需要特别指出,与其他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较为艰苦,特别是在项目部工作的员工,长期离家在外,建立完善的员工情感关心机制显得十分必要。企业应从关心员工的生活入手,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基层项目部应统筹规划和建设员工的生活设施与文化设施,努力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企业应将关心员工家庭生活,采取措施,解决职工家属的实际困难,使在施工生产一线的员工能够安心工作。

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适应市场发展、满足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每一个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人力资源精细管理的着力点也会有所不同。最重要的是企业能够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为建设一流的施工企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标签:;  ;  ;  ;  ;  ;  ;  ;  ;  

人力资源部迈向精细化管理_精细化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