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与病理对照论文_张新平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效果,以及病理对照观察结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入院诊治的7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住院患者,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行超声诊断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并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7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0例,其中增殖患者10例,包括单纯性、腺瘤样以及囊腺性,癌症患者6例。采用超声诊断的效果显著,能够及时甄别癌症以及异常现象,但是仍有误诊患者,经过病理对照,由主治医师修改治疗方案。结论:将超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诊断,具有现实意义,可以提高确诊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这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声;功能性子宫出血;病理对照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100-02

功能性子宫出血(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FUB)简称功血[1],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病症,其与卵巢功能的失调有关,发生于月经初潮少女至绝经期间女性,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经期不规律,长时间阴道非规则流血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临床分为排卵性与无排卵性两类,无排卵性偏多,好发青春期少女以及绝经期女性。其影响女性身体健康以及生活与工作,会引起贫血严重导致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提倡早诊断早治疗,而早期诊断为主要关键。丛晓丽[2]等对54例功能性出血患者研究中通过超声显像推测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病理类型结果显示,明显提高其临床诊断率,避免和减少宫内操作,降低感染率。相关研究证明,在对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确诊时,应用超声检查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感染几率,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性,本文以我院行超声检查7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病例进行相应对照,分析诊断结果,以此为临床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研究设计 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以超声扫描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1.1.2一般资料 在76例患者中,最大年龄54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38.5±2.30)岁。经产妇73例,未产妇3例。所有患者均以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时间延长以及月经量增多为原因前来问诊。

1.1.3检查指征 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过多;经期过长。

1.1.4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患者满足功能性子宫出血诊断标准;异常子宫出血;年龄16~52岁之间;所有患者对本次实验知情且自愿参与签字。排除患有子宫肌瘤、癌等严重疾病患者;不愿配合患者。

1.1.5诊断标准 参照夏恩兰提出的标准[3]。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使用的仪器为飞利浦公司生产[4],型号为SSD-630iu Elite,探头的频率为3.5MHz,对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回音以及强度进行及时的观察和记录,超声检查后,在两日内进行诊断性刮宫术,一般不需要麻醉剂,在无菌操作下取出子宫内膜送检,观察其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诊断按不同组织分型。

2.结果

2.1 进行超声扫描检查

在76例患者中,显示为患者子宫大小,形态均属于正常,其中17例患者检查为子宫增厚,厚度在10mm以上,回声呈强。所有患者子宫形态并未检查出异常改变,检测表面均光滑,宫腔线处于居中位置,且子宫内膜厚度最大值为15mm,最小值为8mm,回声显示逐渐加强,以条形和梭型为主,大多数患者可见两侧卵巢有小囊泡。

2.2 进行病理诊刮检验

76例患者功能性子宫出血70例,其中增殖患者10例,其中包括单纯性、腺瘤样以及囊腺性。癌症患者6例。超声结果与病理对照数据符合度相似,高达79%。

2.3 分析不同类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超声对照 见下表。

3.讨论

在女性的生理周期中,月经来临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如女性的内分泌以及神经系统正常运转,则月经量以及月经周期将均匀有致,其中biological rhythm[5]是生物时钟严格遵守的法则。当月经失调则表明神经内分泌遭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损伤,则有可能导致月经紊乱和子宫出血情况发生。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月经周期超过40天,且月经量偏少;②月经周期小于3周,且月经量过多;③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有延长现象;④月经周期不正常,无明显规律性;⑤月经量偏少;⑥在月经周期两次时,正常却伴有排卵疼痛。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发病年龄多以青春期以及更年期女性为主,根据本文研究显示,中位年龄为(38.5±2.30)岁。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以76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临床数据作为参考对象,其中经过超声以及病理对照显示,有70例患者为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患者为子宫内膜癌,但并未出现其他器官性变异和血液病症。

子宫内膜癌的英文名称为endometrialcancer[6],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人群主要以绝经女性为主,且作为严重威胁女性病症的肿瘤之一,治疗十分困难,死亡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本次有6例患者经过临床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癌,这6例患者临床反应不明显,只存在出血不规则,其他现象并未存在。对这6例患者进行B超以及胸部检查,也存在病变表现,临床症状如果不经过确诊,很难与功能性子宫出血进行鉴别。

我院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其中超声应用的优点主要在于,避免进行诊刮,诊刮分为一般诊刮和分段诊刮,应用这一手段的目的在于将宫腔内容物刮出,进行病理检查,帮助确诊结果,但是此种方法的应用给患者造成了身体上的痛苦,部分患者难以忍受,且感染几率高,而进行超声检查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发生,超声具有安全、价格低廉、感染率低等诸多优势,患者可以进行数次检查,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痛苦,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呈79%以上的相符性,此种方法的应用为临床研究提供相应的依据[7-8]。

进行超声检查后,子宫内膜位置显示的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厚,7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囊腺性以及腺瘤样性增生为最常见的典例,这两种病症呈现子宫内膜厚度为最大,而单纯性增生的为最薄。诊断内膜厚度的标准,则是内膜厚度超过1厘米,且显示回声变强。

使用超声诊断依然会出现误诊情况,在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70例确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6例为子宫内膜癌,根据超声呈现的图像并不能有效将这两种病症进行区分和判断,但是经过细致检查仍然存在问题。在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4例年龄均大于49岁,且有过停经史,却出现了出血症状,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年龄部分小于49岁,并未完全停经。综上表明,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检查时,应用超声诊断,如果有部分患者停经后数月再次发生出血现象,并且内膜厚度增强,应怀疑为子宫内膜癌,并进行病理性检查,防止漏诊和误诊[9]。因此,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相似度高,且超声检查伤害小,安全率高,此种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和采纳。

【参考文献】

[1]郭艳琴,汪芳,石珍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初步观察[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5,31(4):358-360.

[2]丛晓丽,刘敏.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超声图像与病理改变[J].黑龙江医学,2003,27(3):190.

[3]夏恩兰.妇科内镜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3,81.

[4]高东霞,王普杰,汪易辉等.射频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对比[J].西南国防医药,2014(10):1100-1102.

[5]邹定梅.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7):400-401.

[6]郭艳琴,汪芳,石珍等.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实验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4):2154-2157.

[7]黎琬秋,黄翠芸.宫腔镜、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J].广西医学,2014(5):692-693.

[8]赵俊,薛林燕.宫腔镜或诊断性刮宫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3,17(3):2092-2093.

[9]温彦丽,张晓薇.诊断性刮宫及宫腔镜检查在围绝经期阴道流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10(3):751-754.

论文作者:张新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0

标签:;  ;  ;  ;  ;  ;  ;  ;  

超声诊断功能性子宫出血与病理对照论文_张新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