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患者围产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代玲

前置胎盘患者围产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代玲

(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护理服务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37例产妇均于围产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产妇则于围产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比2组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差异。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观察组37例产妇围产期并发症率、剖宫产率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产妇,且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观察组新生儿相应高于同期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前置胎盘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强化产妇分娩质量同时,保证母婴健康,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胎盘前置;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188-02

本研究为选择适宜的护理干预模式,降低前置胎盘所致的孕产妇分娩影响,切实强化母婴预后,系统纳入了我院2016年2月以来接收的74例前置胎盘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4例产妇均分为了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分别给予了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及常规护理模式,并对不同护理方案下的2组产妇预后情况实施了综合对比,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74例前置胎盘患者作为护理服务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4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4~32岁,平均(28.7±5.2)岁,孕周27~39周,平均(35.7±6.5)周,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15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2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0例;对照组3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3~34岁,平均(27.9±5.7)岁,孕周28~38周,平均(35.4±6.8)周,其中完全性前置胎盘13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3例,边缘性前置胎盘11例。2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病情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7例患者均于围产期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模式,做好产妇实际情况观察,避免疾病进展所致的母婴健康影响。观察组37例患者则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基础护理:基于前置胎盘疾病的母婴健康影响特征,护理人员在孕妇围产期内应嘱咐其尽可能减少活动,注意孕妇宫缩情况观察,定时测量孕妇的体温、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波动情况,对孕妇是否存在胎动、头晕情况作出把握,估算孕妇出血量[1];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引导产妇尽可能减少频繁咳嗽、下蹲、用力排便等诱发腹内压增加的活动,避免腹部刺激,体位变换时需要注意动作的轻柔、缓慢。

(2)卧床护理。针对前置胎盘患者,护理人员需督促患者保持足够的休息,尽可能选择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清洁,叮嘱孕妇保持左侧卧位休息,协助家属实施孕妇下肢按摩,避免肌肉萎缩、静脉血栓情况;同时可给予低流量吸氧,每日2次,每次30min,强化胎儿血氧供给,强化胎盘血液循环。围产期间,适当减少孕妇探视,营造良好的静养、休息环境。日常叮嘱孕妇保持会阴部清洁,勤换洗贴身衣裤,避免细菌感染情况[2];存在阴道出血者,应以无菌药棉擦拭血迹,并垫上卫生清洁垫,观察具体出血量;腹部检查时需注意动作轻柔,待停止出血后,能够适当短时间下床活动,但需注意避免滑倒。

(3)饮食护理。目前,为避免孕妇持续出血情况,针对性做好产妇饮食护理十分必要,护理人员应辅助孕妇构建科学的饮食计划,鼓励孕妇多摄取粗纤维食物,保障大便通畅;且前置胎盘新生儿大多存在贫血情况,因此应督促产妇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铁锌元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如蔬菜、动物肝脏、大豆类食品,并协同服用硫酸亚铁糖浆、维生素C等保健药品,补充孕妇机体能量同时,确保胎儿成长发育的营养需要[3],以此良好减少、避免胎儿贫血症状。

1.3 效果评价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结果,对组内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妊娠分娩方式作综合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并对各项指标数据作系统记录,以便后续实施2组差异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37例患者中,选择剖宫产者15例(40.54%),自然分娩者22例(59.46%),产后出血产妇7例(18.91%);相比对照组37例患者中,选择剖宫产者21例(56.75%),自然分娩者16例(43.25%),产后出血产妇11例(29.72%),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值为(9.15±2.24)分,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均值为(7.87±1.42)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前置胎盘具体可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边缘性前置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等类型,从临床层面来讲,无论哪类症状均会导致孕妇阴道流血情况,如不及时治疗干预,可诱发胎儿贫血、孕妇休克等较严重症状,且分娩过程中易导致胎儿缺氧、宫内死亡[4],需在围产期借助合理的医护干预措施,作出良性规避、预防。

本研究为保障孕妇顺利分娩,强化新生儿健康成长,选取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分别于围产期内实施了不同医护干预模式,且通过对比分析方式对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实施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综合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妊娠结局显著优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率均相应较低;且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比,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组间差异对比显著(P<0.05)。由此,进一步表明了前置胎盘孕妇围产期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效果,可良好确保母婴健康,促进新生儿的成长发育,值得后续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芳.183例前置胎盘的病情观察特点分析与护理[J].当代护士,2014,(3):67-67,68.

[2]陈丽,李丰,刘美维等.前置胎盘期待疗法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临床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63-64.

[3]许圣菊.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8):915-916.

[4]张丽丽.前置胎盘孕妇的围产期护理措施研究[J].特别健康,2017,(14):152.

论文作者:代玲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5

标签:;  ;  ;  ;  ;  ;  ;  ;  

前置胎盘患者围产期的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论文_代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