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作品多元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滕志萍

幼儿美术作品多元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滕志萍

滕志萍 浙江省绍兴市鲁迅幼教集团(城南园区) 312000

摘 要:幼儿园美术活动形式多样,在众多形式的美术活动中,美术作品是大部分美术活动之后的必然产物。如何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好与差的评价,这是当前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笔者经过实践发现: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方法,能促进幼儿审美、情感、个性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幼儿 美术作品 多元评价

美术是艺术的种类之一,对美术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美术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重要性,幼儿美术作品评价又是幼儿美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遇到以下这个案例,作为幼儿园的老师该作出如何的评价呢?

案例描述:在大班主题活动《动物王国》快要结束的时候,老师请孩子们来完成一幅命题画《森林动物园》。宸宸速度特别快,第一次走过他身边,看到他画得很认真。当再次走过宸宸身边时,看到他的画面构图基本完成了,他发现我在观察他的画面就停下笔,作出略作思考的样子来。笔者想可能是自己在他身边,他有点紧张了,于是给了他一个肯定的微笑走开了。走开之后,他又开始动笔画了起来。“老师,宸宸的纸涂破了!”坐在宸宸身边的小雨不一会儿向笔者报告了他认为很严重的一件事情。笔者疾步走到他身边,发现涂色之后的画面全变了样,我也看不懂他的画了——除了一头狮子和一只小刺猬,其他的地方都用红色的蜡笔涂抹过,也是因为反复涂红色把纸张涂破了,画面效果完全被破坏了。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根据幼儿已有的能力水平,结合幼儿绘画过程、情感表达等元素,由教师、家长、幼儿三者形成评价主体对幼儿美术作品进行评价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审美、情感、个性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能科学有效地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在上述案例中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变静止为动态——关注创作过程,了解创作意图

多元评价的动态性从关注幼儿美术作品的呈现向关注幼儿的创作过程过渡、转变。不再以作品的结果来评论幼儿的创作能力、审美能力,而是通过对创作过程、创作意图的了解,重新审视作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习得的经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评价应自然伴随整个教育过程,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上述这个案例中,宸宸的画面从整洁美观到胡乱涂鸦的转变必然有其独有的思考。

在以上案例发生以后,笔者首先拿着这幅画,把宸宸叫道了一边。“这是怎么回事?”孩子胆怯地说:“我是在保护小动物!”“为什么呢?” 笔者急着追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他停了一会儿支支吾吾地说:“森林里的动物太多的话,草和树叶就要被吃光,森林要被毁掉的……”“哦?”带着疑惑又问:“那到处涂满红颜色是什么意思?”

“老师,我在动物世界里看到狮子要吃其他的小动物,爸爸说那就是大自然,他还给我讲了食物链。我想如果森林里的动物太多了会把树叶和小草吃光,这样森林被毁掉了,生态就不平衡了。所以我画狮子把有的小动物吃掉,这样就好了。宸宸又指着小刺猬说:“小刺猬背上的刺太多,狮子的嘴巴要被刺痛的,所以狮子不要吃。”

一番对话,让笔者对作品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宸宸对自己创作的意图正和我看到的创作过程相吻合:漂亮的构图——犹豫的停笔——涂满红色。这个过程真是反映了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转变。了解创作意图之后再来看这幅画,可谓是把大自然中的部分食物链关系描绘得栩栩如生。

二、从肯定到拓展——鼓励情感表达,拓展生活经验

一般创作性的美术作品都显性或隐性地反应了幼儿的内心世界。就如宸宸这幅画,虽然这幅漂亮的画面被红色蜡笔涂抹后破坏了,但他的回答怎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在介绍中,笔者看懂了画,也看懂了宸宸,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并通过画面表现了他的实际行动。

他的环保意识已经使这幅原本脏乱的作品显得如此生动。笔者给予他深深的拥抱,消去了他的委屈。从他使劲的点头中笔者相信他是在感谢老师的理解,也在肯定自己的做法,似乎是在暗暗地下决心,要把环境保护做得更好。

三、引导科学评价——家园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幼儿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局限,在评价过程中有可能对同伴作品作出不合理的评价。家长对自己孩子的美术作品评价更关注于结果,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对幼儿作品给予评价等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生活经验、兴趣、绘画、动手能力等都是影响幼儿美术作品的因素。由此可见,让家长、幼儿或者社会群体来参与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首先要学习如何评价。

事后笔者查阅了相关书籍并和几位老师进行了研讨,决定针对幼儿和家长开展了两个活动:“说说同伴的画”和“评评孩子的画”。在活动之后,无论孩子还是家长,大家对这幅画的评价都是从开始的绝对否定向了解之后的拍手赞许转变。

因此在进行评价指导之后,如果家长、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能够进行科学评价,那就说明教师对班上每位孩子存在的个体差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家长对自己孩子的了解也更多、更深入,就能在幼儿园教育或家庭教育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美术活动进行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从而在对幼儿的教育上能够步调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

通过“多元评价”能有效提高幼儿美术表现水平。评价过程中评价者要给予幼儿充分理解和肯定,帮助幼儿建立自信,通过家园合作来促进幼儿各领域的和谐发展。相信,“多元评价”方式在幼儿教育的其他领域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论文作者:滕志萍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8月总第18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7

标签:;  ;  ;  ;  ;  ;  ;  ;  

幼儿美术作品多元评价方式的实践与探索论文_滕志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