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来西亚工业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论马来西亚工业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丁来强[1]2000年在《论马来西亚工业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60年代,马来西亚是一个经济落后、产业结构单一的发展中国家。而到了90年代,马来西亚已经一跃成为一个经济繁荣、产业结构齐全、工业较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了,仅三十年便基本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关键靠的是马政府成功的工业化战略政策。本文就从工业化战略的角度来探讨马来西亚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教训。 全文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并分析了马来西亚政府主导型工业战略,指出马政府作为工业化的计划者、调节者、经营者、促进者、治理整顿者,其积极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但同时也存在政府过度专制、忽视市场经济规律作用、政府失灵、繁多规章制度阻碍工业化进展等弊端;鉴于马来西亚政府主导型工业战略的成功与不足,结合中国工业化实际,提出了三方面启示:正确认识政府与市场引导工业化的辩证关系;转变政府联能,实现政企分开,促进工业化进程;矫正政府失灵,发挥政府积极作用。 第二部分介绍了马来西亚外需主导型工业战略的发展历程,论证了外需主导型工业战略的巨大成就与不足;同时,明确指出马亚西亚采取此工业化战略是其必然的客观选择。在新形势下,此战略面临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产业结构升级艰难、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滞后、教育和科研发展滞后等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困难,这对马亚西工业化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借鉴马外需主导型工业战略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工业化应着力作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与推动外需的辩证关系,启动内需,加速工业化进程;二是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 第三部分分析了马亚西亚引进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investmemt)的四个阶段,明确指出外国直接投资已名符其实地成为了马来西亚工业化的主要动力;但由此也产生了工业化进程受制于外资、外资掠走巨额国民财富等弊端。鉴于中马同为引进外资大国,特将中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问题进行比较,在分析论证基础上,指出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应努力做好五方面工作:高度重视引进外资,但应主要依靠国内储蓄;把握好利用外资适度点;强化对外资的宏观调控;扩大利用外资的领域和地域,科学利用外资。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公营企业私有化问题,明确指出私有化是马亚西亚工业化的新动力;虽然在私有化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之处,但其公营企业改革仍是非常成功的。马来西亚公营企业改革给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诸多宝贵的经验,即积极探索多种国企改革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调整工业企业的战略布局;建立健全国企改革监管制度。

周智伟[2]2004年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工业化战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工业化作为经济发展理论的核心问题,历来受到经济学家们的关注。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时期,期间遇到很多有别于其他国家工业化进程的特殊情况。为此,我国迫切需要一项新工业化战略来指导我国的工业化实践。本文在论述工业化和一国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简要回顾我国建国以来传统工业化历程及其绩效,接着探讨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行工业化战略(出口导向)遇到挑战的原因,最后结合当今全球发展趋势和本国国情,提出一项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工业化战略。

参考文献:

[1]. 论马来西亚工业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D]. 丁来强. 山东师范大学. 2000

[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新工业化战略探讨[D]. 周智伟.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标签:;  ;  ;  ;  

论马来西亚工业化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