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新经济论文

美国的“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新经济论文

美国“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世界经济论文,其对论文,新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信息革命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出现了值得密切关注的新的经济形态。这个经济形态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主导,以全球为导向,以网络为载体,以周期淡化为特征,其核心是信息经济。在21世纪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之时,世界新经济即将到来,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机遇与挑战共存,面临着既要加速完成工业化,又要实现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一、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新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是基于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在旧经济中,生产、分配、销售是以物质为主要内容的,生产要素主要是资本、自然资源及劳动力等。在新经济中,知识则成为生产、分配和销售的主要内容,知识和拥有知识的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美国管理权威彼特·德鲁克指出:现代经济的主要职能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和分配,而不再是物质的生产和分配”。(注:(美)彼特·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年,第186页。) 知识还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知识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美国,每年用于知识的生产及其传播的开支约占其GDP的20%, 其中教育占GDP的10%,培训和在职教育开支占5%,研究与开发开支占3—5%。(注:(美)彼特·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1993年,第186页。)在新经济中,经济增长从资源消耗型向知识和技术型转化,越来越多的经济附加值是由脑力而非体力创造出来的。许多农业和工业的职业正成为知识工作,现在几乎60%的美国工人是知识工人,80%的新职业是由知识密集型部门创造的。正如美金融专家约翰·杜尔所指出:旧经济是资本设备,是职业的维持;而新经济则是知识产权,是职业的创造。(注:美《商业周刊》,1998年3月16日,第37页。)

(二)新经济是以信息为主导的经济。美国正从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通讯业、信息业(包括设计、储存、传递和处理信息)及其相关产业和服务业在美国国民经济中已占主导地位。特别是信息三大部门,即计算(电脑、软件及其服务)、通讯(电话、有线、无线及卫星)和内容(娱乐、出版和信息提供等)的融合,产生了一个全新的多媒体产业。据估计,1996年美国多媒体产业产值约10000亿美元,占美GDP的14%。目前,美国生产电脑的人超过生产汽车的人,制造半导体的人多于建筑工人,在信息处理岗位的人员多于炼油业工人。信息业不仅是美最大的产业,而且是近些年增长最快的产业,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信息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增长也领先于其它方面,据统计,1997年美国汽车、食品、家用电器等“旧经济产品”的消费平均增长0.9%, 而电话、电脑、娱乐、金融服务等“新经济产品”的消费则平均增长12.5%。(注:美《商业周刊》,1998年3月23日,第34页。)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经济业务出现数字化、网络化、电子化等新现象。在旧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流动是物质的,如现金、支票、发票、提货单及报告等,是模拟的,如电话机、收音机和电视传媒等。在新经济条件下,所有形式的信息成了数字(0和1),减少在电脑的储存时间,并在网络中以光速传递。电子商业近年来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商品通过电子网络来销售,并以电子货币形式来支付。据估计,电子商业每年以200%的速度递增,到1999年美国39 %的零售商将在电子网络上出售商品。(注:OECD《观察家》,1998年9/10月号,第6页。)

(三)新经济是以全球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使“地球村”越来越小。知识和信息无国界,作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和信息必然导致经济活动突破国界而成为全球性活动。资本、生产、管理、商品、劳动力、信息和技术等跨国界流动。各国、各大企业间的经贸、技术联系与合作大大加强,同时竞争也趋于激烈。竞争是在全球范围进行的,不仅跨国公司,而且中小企业也参与竞争;中小企业通过与有关大公司联系的网络,直接或间接与世界市场发生关系。目前美国的因特网已连接着世界186个国家和地区, 日益增多的美国企业卷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十年前美国实行全球经营的企业仅占全美企业总数的20%,而目前这一比重已超过60%。美国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提高,进出口贸易占美GDP比重已从一九八六年的14%提高到一九九六年24 %。特别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建筑业和钢铁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一九九○年至一九九七年间,美国出口年增长率达6.5 %,为同期经济增长率的3倍。(注:OECD《主要经济指标》,1998年3月,第218页。)

(四)新经济是以企业网络化为载体的经济。80年代以来,美国企业采用先进信息技术装备,并对企业结构进行重组和重建,使企业实行网络化经营。首先,企业成为由许多小单位组成的网络。智能信息系统利用企业内综合通讯网络把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后,协调生产全过程和分散在世界各地和各单位之间的工作。其次,企业经营过程的各环节实行互联网。对产品设计、加工、制造、销售、售后服务和最终处理实行一抓到底的管理方法。第三,管理机构网络的建立,使高层主管与员工直接联系,减少中间环节,达到精练和高效的目的。第四,不同的公司间建立网络,使协作与合作更加顺利,供货与送货更适时。第五,企业与职员间实行网络化,职员可以在家办公,管理人员也可通过使用便携式信息工具随时随地办公。最后,企业与顾客联网,通过网上交流,企业吸纳顾客的主意,进行满足顾客的经营。

(五)新经济是以商业周期淡化为特征的经济。90年代以来,美国的商业周期仍存在,经济运行有扩张期和收缩期,衰退还会发生。然而,周期运动规律已发生重大变化,其特征与过去相比已明显减弱。第一,周期的扩张期较长。战后美国共出现9个商业周期, 扩张期最长的为60年代(106个月)和80年代(92个月),90 年代的扩张期迄今88个月,一般估计在今后一年内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因而此次扩张期可能超过上次,成为战后和平时期最长的扩张期。第二,周期的收缩期即衰退时间缩短,生产下降幅度较小。90年代初的衰退只持续8个月, 为战后最短的衰退;GDP降幅为1.1%,工业生产下降5.1%, 是战后最轻的衰退之一。(注:美《华尔街日报》,1994年6月6日。)第三,扩张期间没有发生大起大落,同时,持续出现通胀率和失业率“双低”的罕见现象。在60年代和80年代的扩张进入第六个年头时,失业率低于6%,通胀率就开始加速上升;(注:美《纽约时报》,1997年3月12日。)而此次扩张进入第八个年头,失业率降到4.6%,为28年来的最低水平,通胀率仍在3%以下。这样, 联储不像以前那样突然紧缩银根导致经济增长放慢或出现衰退。因此,新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和破坏性较过去大大减弱。第四,此次经济扩张伴随着企业投资的强劲增长,劳动生产率有较大的提高。90年代初以来美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率为2.5%, 是1970—1990年年均增长率的2倍多。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企业大量投资的结果。1992—1997年美国企业投资以每年11.8%的速度增长,出现了近几个经济周期来最大的投资高潮。(注:《1999年度美国政府预算报告》,1998年3月版,第26页。)

二、信息革命是新经济的关键成因

始于本世纪70年代中期的信息革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已开始进入其收获期,即对社会经济,特别是像美国那样高度信息化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电脑、微波、光纤、卫星、通讯、人工智能、软件及因特网等的高新技术的出现和融合,大大加强了信息创造、传递、储存和处理等运作过程的能力和效率。这就为信息产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新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这次新的产业革命中,美国不失时机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处于世界信息技术前沿的美国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过渡的巨变之中。美国政府及时订计划、定目标,以占领21世纪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美政府1992年解除了电话网不能传输电视娱乐节目禁令,开放了地区电话网。1993年9 月美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行动计划; 一年后又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II)的倡议,将各国的NII联结起来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全世界信息共享;并在1995年7 月“七国集团”部长会议上提出讨论各国对信息高速公路的管理等问题。美政府还增加拨款加强对高新技术开发和加强教育。

企业特别是大企业是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主角。企业将信息技术作为投资的重点。自80年代初以来,企业每年对电脑、电信等信息设备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1995年高达2900亿美元。在1980—1995年间,企业对信息设备投资的年均增长率(13%)几乎为传统工业设备投资增长率(4.7%)的3倍。(注:英《金融时报》,1997年6月20日。) 目前美产业、企业大都用高新信息技术装备起来。除电脑等外,美企业大多已“上网”,据美国商业中心估计:1997年底美国82%的企业进入因特网,进行网上经营。更重要的是,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同时,大刀阔斧进行结构调整。放弃旧式批量生产流程,采取适时部件运送制度;精简机构,缩小编制,裁减冗员;加快产业升级和转移,实行全球化经营。调整的重点从通过改组、精简和降低成本来增加收入转向竞争日益加剧的全球市场中谋求发展。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本身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社会学家认为,蒸汽机、电气化和信息技术是使人类获得巨大进步的三次产业革命。如果说过去的机器出现是对体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那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是对脑力劳动生产力的解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科技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人们借助信息技术去开拓新领域、创造新知识、生产新财富。现代信息技术无疑是促进美国经济转变的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渗透力量强,对所有经济部门和产业都有影响。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产业的应用,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它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减少存货,扩大出口,并提高劳动力素质。此外,信息技术还使经济结构变化,增加了抗衰退能力,因为信息、知识密集型工业生产增长快,与信息有关的服务业在衰退时降幅小,加上信息产品价格不断降低,因此美国经济周期发生了重大变化。

三、新经济将成为21世纪世界主导型经济

新经济不仅是目前美国经济独有的现象,而且将是西方以至整个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以信息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将主导新世纪的世界经济。

信息革命的浪潮已席卷全世界。90年代以来,除美国外,其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大都已制定21世纪信息技术等高新科技发展计划,提出或已开始建立各国信息基础设施。1995年,信息业产值占世界GDP的6%,估计十年后这一比重将至少翻一番。另据估计,随着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建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将由目前的70—80%提高到90%。因此,不少专家预言:21世纪初,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将全面开通,世界经济发展列车也将驶入信息经济时代。

美国学者马丁·卡诺伊在《信息时代的全球经济》专著中称:21世纪整个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经济阶段;信息技术革命是新兴体系的物质基础,“我们把新经济称为‘信息经济’,因为它的核心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有赖于人类活动中创造新知识和应用它的能力”。他还概括世界新经济具有五个特点:1.生产率和实际经济增长的来源日益依赖科技的应用;2.无论是GDP比重, 还是就业比重都出现从物质生产向信息处理活动为主导的转变;3.生产组织和经济活动的组织都出现深刻转变:从标准化大生产转向面向顾客的灵活生产,从纵向一体化、大规模组织转向纵向分散和横向网络化;4.国家、地区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快;5.这些世界经济和组织的重大转变发生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技术革命过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注:(美)马丁·卡诺伊《信息时代的全球经济》1993年,第5页。)

四、机遇与挑战

在当前世界新旧经济形态交替的过渡时期,信息革命将深入进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机遇。首先,采取先进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产业,有助于加快国民经济中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改造传统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有利于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其次,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正积极发展先进信息产业,除各自制定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外,还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地区信息高速公路,如APEC国家和拉美国家酝酿建设本地区信息基础设施。非洲国家已有十多个国家开通因特网,其它也已拟建信息高速公路。世界银行和一些发达国家已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建立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和资金援助。第三,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播快和成本不断降低等特性,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不少国家拥有较丰富的技术人才等,它们将较快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进口和使用信息技术,而且可制造和创造信息技术。正如美商务部长助理拉里·欧文前不久所说: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学习曲线”的高点和“成本曲线”的低点上进入信息时代。(注:美国新闻署:因特网文件《信息杂志》,1996年9月。)

然而,由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及资金问题等,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二元”发展阶段,大多数尚未完成工业化阶段。工业化是必不可少的发展阶段,没有工业化的信息化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电脑等信息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蓄力驱动的农业机械。发展中国家目前要付出比西方发达国家更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建设物质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信息基础设施,以完成工业化和实现信息化。第二,南北之间的信息技术差距甚大。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先进信息技术的生产、服务和市场等方面占绝对垄断地位。1994年美、欧、日占世界多媒体服务的92%,美、日、德、法、英占世界信息技术产值的80%强,OECD国家占世界信息服务总值的96%以上。(注:OECD《信息技术展望》1995年,第105页。)第三,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发展中国家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发达国家用于研究与开发投资占其GDP的比重(2.5%)比发展中国家比重高出10倍;在世界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中,发达国家占95%以上。(注:(美)克里斯托夫·弗里德曼《长波论》,1996年第46页。)据估计,要使东欧国家的信息技术达到西欧现在的水平,从现在到2005年至少要花1200亿美元,而其它不发达国家要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现有的信息化水平所用的开支更大,所花的时间更长。因此,发展中国家进入信息经济时代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总之,作为信息革命产物的新经济已在美国兴起,并将传遍世界。面对新经济的来临,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落实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指示精神,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注入新的能源和动力。

标签:;  ;  ;  ;  ;  ;  ;  

美国的“新经济”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