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从脾辨治的临床分析论文_胡宇红

湖南省郴州市桂东县中医院 423500

摘要:目的 分析慢性荨麻疹应用从脾辨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根据患者的从脾辩证分型,予以相应的药物予以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5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51/56);②经治疗后,56例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③随访3个月后显示仅4例复发,复发率为7.14%。结论 在慢性荨麻疹应用从脾辨治,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效果;从脾辨治;临床症状

慢性荨麻疹(CU)属于一种皮肤病,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以皮肤反复出现水肿性风团为临床特征,且病程超过6周[1]。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迁延难愈,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学习均带来不良影响。就目前情况来看,西医治疗易复发,副作用大,效果不甚理想。我院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从脾辨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治疗情况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到2014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37.03±9.62)岁;脾虚湿蕴证19例,脾肺气虚证17例,心脾气血两虚证20例。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荨麻疹诊疗指南(2007版)》中关于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之间,且患者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③患者在就诊前2周内未服用任何抗过敏药物;④患者不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⑤患者不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严重心、肝、肾疾病。

1.3 方法

根据患者从脾辩证分型,采取相应的药物予以治疗。

①脾虚湿蕴证。药方组成:生薏苡仁15g,山药15g,蝉蜕10g,茯苓10g,荆芥10g,白蒺藜10g,白术10g,白鲜皮10g,人参9g,清半夏9g,炙甘草6g,砂仁6g。

②脾肺气虚证。药方组成:黄芪25g,白术15g,蝉蜕10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0g,人参9g,炙甘草6g。

③心脾气血两虚证。药方组成:白蒺藜20g,当归10g,蝉蜕10g,酸枣仁10g,白术10g,荆芥10g,黄芪10g,白芍10g,炙甘草6g。

上述药方每日1剂,水煎2次,每日早晚各服1次。4周为1个疗程,上述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且中间停服3-5d。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根据患者的疗效指数,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疗效指数≥90%为痊愈;疗效指数60%-89%为显效;疗效指数20%-59%为有效效;疗效指数<20%为无效。

(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主要涉及风团的数量和大小、瘙痒程度、风团发作情况三个方面。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20.0版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组对比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56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治疗后,脾虚湿蕴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17/19),脾肺气虚证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16/17),心脾气血两虚证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18/20),56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51/56),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2.3 随访56例患者的复发情况

治疗3个月后,采用电话随访方式了解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显示有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7.14%。其中,脾虚湿蕴证、脾肺气虚证各1例,心脾气血两虚证2例。

3 讨论

慢性荨麻疹病因病机均比较复杂,就目前情况来看,西医主要依赖服用糖皮质激素类、抗组胺药等予以治疗,其只能控制风团的发作,甚至有的患者完全不能控制,且长期服药后易产生依赖性,患者一旦停药,极易复发,给患者造成一系列药物性疾病,比如真菌感染、紫癜等[2-3]。因此,必须要寻求其他的治疗方法。

在中医学观点中,将荨麻疹纳入“瘾疹”范畴,认为其病理性质为属虚或实虚夹杂,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机体禀赋不同,会对某些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即现代医学中的过敏原),再加上饮食不规律、外邪侵袭等因素的影响[4-5]。在祖国医学中,很多医学典籍均对其作出记载,比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瘾疹证治》、《丹溪心法》等。在中医治疗中,主张采用辩证治疗。在本文研究中,将慢性荨麻疹分为三个证型,即脾虚湿蕴证、脾肺气虚证以及心脾气血两虚证。在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不同的证型予以不同的药方予以治疗。其中,脾虚湿蕴证患者采用采用除湿止痒、健脾益气的药方予以治疗;脾肺气虚证患者采采用疏风止痒、补益脾肺的药方予以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患者采用祛风止痒、补血养心、健脾益气的药方予以治疗。在这桑额药方中,均涉及白术、人参,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蝉蜕、白蒺藜、荆芥具有祛风止痒等功效。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07%(51/56),且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随访发现仅4例复发,取得了良好的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应用从脾辨治,疗效良好,复发率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翠月,高征,刘银伟.从脾辨治慢性荨麻疹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08):298-301.

[2]师庆.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治疗综述及患者生活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3]刘瑶.结合“治未病”及“络病”理论运用当归饮子加减方防治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4]徐文静.化痰祛瘀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5]吴明明.慢性荨麻疹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研究及其临床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0.

论文作者:胡宇红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3

标签:;  ;  ;  ;  ;  ;  ;  ;  

慢性荨麻疹从脾辨治的临床分析论文_胡宇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