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COM对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监测的临床研究论文_魏莹亚, 郑兴惠

USCOM对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监测的临床研究论文_魏莹亚, 郑兴惠

遵义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贵州遵义 563000

【摘 要】危重症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常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致出现血压降低时已危及生命,必须早期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监测是危新生儿尤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新生儿抢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早期发现心血管功能异常,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无创心排量监测仪USCOM该仪器能够准确、实时、连续地获得心脏每次搏动输出量的变化,对左右心排量变化情况给予实时监测。

【关键词】危重症;新生儿;心排量;无创监测

【中图分类号】R722.12;R720.5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8-126-01

新生儿常见急危重症有新生儿重症肺炎、心力衰竭、新生儿休克、重度窒息等,此类新生儿常伴有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及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致出现血压降低时已危及生命,为防止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必须早期改善外周循环,增加心输出量,使细胞功能恢复。

1.新生儿急危重症血液动力学改变

新生儿心衰常发生原发性或继发性心源性休克。治疗心源性休克的首要措施是改善循环,其次才考虑静脉应用强有力的增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和机械通气。新生儿心衰,治疗目的在于恢复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纠正代谢紊乱和减轻炎症反应,故早期监测新生儿血液动力学至关重要。

新生儿休克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危重临床综合征,为新生儿常见急症。而新生儿早期休克多为冷休克。休克可产生生命重要器官微循环灌注不足,有效循环血量降低及心输出量减少该病早期症状常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故易被忽视,致出现血压降低时已危及生命,为防止不可逆的病理变化,必须早期增加心输出量。

新生儿重度窒息因缺氧时间较长导致心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导致心源性休克,若等到血压降低或心力衰竭时再采取措施常会贻误治疗最佳时机,有研究显示[1],新生儿窒息引起的心脏损害经过早期干预,可避免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因此,临床医生均希望了解窒息新生儿的早期血液动力学情况。危重患者对容量复苏无反应者高达50%左右[2-3],不恰当的液体治疗会产生严重后果,故有必要精确预测患者容量反应性以指导补液。

2.心输出量的监测

早期监测危重症患儿的血液动力学情况至关重要,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监测是危新生儿尤其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新生儿抢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掌握病情,尤其对于指导临床针对性用药,以及监测药物疗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临床监测心输出量CO手段较多,分为有创性与无创性两大类。有创性监测常用方法为热稀释法与Fick 定律法[4],上述方法需要将Swan-Ganz 漂浮导管插入动静脉血管,专业度高,操作不当易导致感染、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不宜用于新生儿的CO临床监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创性监测方法常用的有:(1)经食管超声多普勒法,该方法需从口腔置入监测设备,无法长时间监测,监测效果易受探头摆动影响。(2)经气管导管多普勒法,该方法需使用专业的气管导管,监测费用较高,患者负担重,操作过程要求专业度较高,无法广泛普及应用;(3)改良Fick 定律法,应用二氧化碳反复呼吸,但适用范围较窄,仅可监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监测数据影响因素较多,如死腔潮气量指标与肺内分流水平[5]。

3.无创心排量监测仪在临床的应用

随着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推出了一种新型的无创心排量监测仪(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USCOM),该仪器应用探头经皮测定主动脉血流与肺动脉血流指标,能够准确、实时、连续地获得心脏每次搏动输出量的变化,对左右心排量变化情况给予实时监测。心输出量变化情况是心脏血流动力学水平的重要监测指标,故心输出量与血流动力学水平的实时监测可以对重症休克新生儿抢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USCOM已用于ICU、麻醉科及儿科,并证实了有效性[6]。USCOM与PiCCO、PAC等监测方法比较,结果显示三者所测得的CO、Cardiac Index( CI)等具有显著相关性。这些均提示USCOM监测心输出量有较好的准确性。USCOM以连续多普勒超声技术为基础,相对于传统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该仪器体型轻巧,操作快速简便,对操作者的限制较少,能够在床边适时监测CO变化,包括心脏的前负荷、后负荷及心肌收缩力。USCOM监测具有无创、连续、简便、准确等特点,尤其适于在婴幼儿等不宜采用有创监测的患者应用。USCOM与传统的ECHO在测量新生儿左心CO时,对于足月儿及早产儿一致性均较好,其测量左心功能的结果可靠。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体位对心输出量测定的影响。国外SIU等用USCOM测量30名正常成人在取坐位、仰卧位、20度半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等5个体位时的心输出量,发现坐位所测得的心输出量比其他体位有明显的下降,而其他四种体位之间则没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在分析结果时要考虑体位因素的影响。操作中难取得满意信号时,可尝试将探头置于锁骨上窝。对于COPD的患者,可能检测右心输出量较易成功。HEERMAN等的研究显示,无论是在胸骨上窝(主动脉)还是肋间隙(肺动脉)检测CO,其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USCOM准确性高,无创,可长期动态监测,适合在急诊科对危重症进行快速血流动力学评价,指导对病情早期诊断,监测药物治疗的影响,等等。其在急诊医学领域的应用尚有待进一步开发。

总之,USCOM技术监测新生儿心排量具有以下特点;(1)安全无创性;(2)检测准确;(3)好的重复性;(4) 实时连续监测;(5)方便床边操作;(6) 价格便宜。因此,USCOM技术监测危重新生儿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并指导临床急救治疗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余珍珠,刘晓红. 应用无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监测窒息新生儿心排血量的研究[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4:15-2.

[2]Osman D,Ridel C,Ray P,et a1.Cardiac filling pressures are not appropriate to predict nomodynamic response to volume challenge[J].Grit Care Med,2007,35(1):64-68.

[3]Monnet X,Teboul JL.Volume responsiveness[J].Curr 0pin Crit Care,2007,13(5):549-553.

[4]0denstedt H,stenqvist O,Lundin S,clinical evaluation of partial CO2 rebreathing technique for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Acta Anaesthesi scand,2002,46(2):152-159.

[5]徐保干,石文静,陈超. 血管活性药物在新生儿休克治疗中的应用[J]. 世界临床药物,2009,10(9):530-534.

[6]Tan HL,Pinder M,Parsons R,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of USCOM ultrasonic Cardiac output monitor in cardiac surgical patients in intensive care unit[J].Br J Anaesth,2005,94(3):287-291.

论文作者:魏莹亚, 郑兴惠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5

标签:;  ;  ;  ;  ;  ;  ;  ;  

USCOM对危重症新生儿左心功能监测的临床研究论文_魏莹亚, 郑兴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