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古于新 文质相兼——华喦人物画研究

寓古于新 文质相兼——华喦人物画研究

赵燕青[1]2004年在《寓古于新 文质相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们对扬州画派书画艺术成就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和关注扬州画派的书画艺术,许多关于该画派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现,这些研究成果中也有不少关于华喦的文章和论着,都可作为深入研究华喦人物画的重要资料。 近几年来很少有关于华喦人物画的专门论着,这也为本文以华苗的人物画为对象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可能。本文在已有的关于华喦书画艺术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采用分析、归纳以及比较的研究方法,详细论述了华喦人物画的艺术思想即绘画美学观,深入剖析了华喦人物画艺术特点的成因,同时对华喦人物画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以及他在人物画发展史上的地位作出客观的评价。 本文写作的意图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系统地研究华喦的人物画艺术特色和成就,总结出其艺术创作的经验,从而更好地继承扬州画派艺术的优秀传统。

刘存有[2]2002年在《浅谈华喦“文质相兼而又超出畦畛之外”的艺术特色》文中指出在“扬州八怪”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华喦,创造性地把文人画和画师画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清新俊逸、生趣盎然的艺术风格,他创造的新鲜的艺术趣味和艺术表现,文学家徐逢吉称之为“文质相兼而又超出于畦畛之外”。 本文建立在新旧资料以及以往对华喦研究的得失上,从生平、艺术特点、形成原因;绘画作品,启迪等几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引用,对比、罗列等手法对其风格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些自己的观点。限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只能对该领域的某些重要问题进行详细论述。

游春明[3]2017年在《浅析华喦文学故事题材人物画中的艺术品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喦为清代花鸟画大家,在花鸟画方面颇有建树,其小写花鸟有"新罗体"之称,独特的艺术品质和"文质相兼"的艺术特点成为当时的"空谷足音"。华喦善叁绝之胜,在人物画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在人物画选材上,多钟爱带有文学故事题材的绘画,包括隐逸高士题材,其"解得天弢"、"离垢扫尘"思想在画面中得以呈现。人物画技法上,多为师马和之、王树毂、陈洪绶之意,但不局限于一家,并多融合自己独到的见解,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丁丁[4]2012年在《论华喦苦寒生香的艺术精神》文中研究指明华喦是我国十八世纪富于独创精神的艺术家。他是一位安素守贫、离垢刷尘的文人画职业画家,其艺术风格清新隽秀、帅离疏宕,以新鲜的趣味和新颖的艺术表现,为中国绘画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他的艺术不仅被当时的理论家誉为“空谷足音”,而且,至今一些美术史家仍称他为“清代后半期花鸟画之宗匠”。在华喦去世的一百多年中,他的影响日益扩大,地位不断上升。他在花鸟画、人物画领域开创的新风,几乎左右了清代中晚期画坛。他的创新精神与技法成就,启发了海派中的很多名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华喦的影响没有成为过去。就个人选取华喦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有以下叁个原因:第一是因为扬州画派对于整个绘画史都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而华喦是在扬州画派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第二是想把他作为从个别到整体来看艺术的发展所具有怎样的时代性。第叁还是想通过华喦的艺术成就对于我们当代艺术有何启发,对当代艺术的缺失有何促进作用。

刘海勇[5]2004年在《外柔内刚 机趣天成》文中研究指明清代华喦是一位诗、书、画并工而又富于创造性的杰出的文人化职业画家。华喦花鸟画在18世纪扬州画坛,以其清新隽秀、率意疏宕、文质相兼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与众不同且极具情趣的个性化特征。本文通过华喦用笔、用墨、用色的画法创新;外柔内刚的作品气质;空灵疏宕的构图特点;机趣天成、神形兼备的造型特色诸方面,分析华喦小写意花鸟画的独特风貌。并从华喦“我自用我法”的创新意识;坎坷的人生经历;强烈的平民意识,以及勤奋一生的治学思想等不同视角,着重剖析其作品内涵文人性与平民性双重特征的形成根源,“文质相兼”的小写意花鸟画风格形成的原因背景。华喦将职业画家的专长与文人画家的优点巧妙地融合,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刷新了花鸟画的艺术趣味,他的创新精神和技法成就,对后世花鸟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静静[6]2014年在《王子武水墨人物画绘画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二十世纪以来中国水墨人物画进行了重大的变革,并且有了质的飞越,这期间各方的美术家和教育家都坚持不懈的探索和研究,素描引进中国画为造型提供了解决的方法,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传入也让中国画的发展有了新的方向,水墨人物画重新崛起。王子武也在中国传统笔墨与素描造型结合的道路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当在水墨人物画逐渐转向描绘现实生活,贴近人民时,他是最早开始深入生活刻画人物的,也是最重视笔墨的。王子武先生的早年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坚守对艺术的追求,在艺术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绘画作品。现当代的水墨人物画一些审美标准和思想已经远远不同于传统中国画,因此初学者在继承传统中国画的精髓的基础上,能在现代审美观的标准下找到有发展潜力的绘画方式,研究王子武先生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研究素材,首先他的艺术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他学习西方造型方法,并与中国传统笔墨相结合,在他笔下刻画出的人物以“传神”着称,并具有很强的的代表性。其次王子武的绘画思想是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包容性和创造性的。王子武绘画思想的独特价值体现在他的艺术思想和表现技法的多元化、创新性,结构形式张弛有度、游刃有余,绘画风格的朴实而又高雅、简练而又厚重。就如温克尔曼所提出的“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无论是王子武的绘画,还是他的为人,外界的风起云涌不会扰乱他内心的那份宁静,繁杂的事物在他那里也会转化为简单、单纯,貌似矛盾的事物他能融为一体,这就是王子武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所在。本文主要是对王子武的个案研究,主要先论述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背景,在此基础上从王子武本人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以及其水墨人物的艺术特色中研究分析王子武水墨人物画绘画思想的形成,总结其绘画思想内涵:包括两大方面“寓古于新”和“文质相兼”,并与其他画派绘画思想(京派、浙派、长安画派)相比较,分析出他的不同之处,价值之所在。最后总结论述王子武绘画思想的价值,特别是对当代水墨人物画的意义。从他的艺术生涯、艺术修养和艺术创作的特色中,研究他的绘画思想对于初学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不论是学习研究还是水墨人物画发展的方向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绘画思想的价值从美术史的角度出发为后人留下更多宝贵资源。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许多人为了名与利已经抛弃了对真正艺术的坚守,追逐利益的过程中渐渐迷失自己。与此相反,王子武先生依旧保持着简单、真诚的心去寻求艺术的真谛,依旧过着朴实的、与世无争的生活,其高尚的品格是现代人少有的,让我们不得不肃然起敬,他的画品与人品都是我们现如今所需要学习和研究的。

王拓[7]2015年在《晚清杨柳青画师高桐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桐轩(公元1835年-1906年),是中国十八世纪中期至十九世纪初活跃于京畿一带的民间职业画家,也是津门杨柳青镇从事木版年画创作的着名画师。高桐轩绘画创作领域广泛,从民间肖像画绘制到木版年画的创作都取得很大的成就。他一生游历辗转于晚清宫廷、乡村与市井之间,这种艺术经历不仅使他有意吸收了晚清宫廷画风与西洋线法画的艺术表现技巧,而且还将古代文人的绘画传统与晚明以来民间版画的审美趣味融入到他的年画创作中,形成了迥异于杨柳青传统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特别是其晚年创作的木版年画作品既深受传统的宫廷绘画影响,又凸显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倾向。其作品借鉴宫廷绘画的物象元素,运用西洋“透视法”技法和灰色套版印刷技术表现画面的空间明暗,其画面内容不仅场面宏大且刻绘亦精致灰雅,在艺术的格调上实现了俗与雅的审美融合。特别是岁时节景题材的年画作品,不仅涉及民间社会的精神侧面而且贴近民间生活的创作视角使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面貌。这种揉入宫廷贵族与民间市井文化风情所形成的不同于宫廷绘画、文人绘画以及传统的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全新艺术风格对清末杨柳青民间木版年画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而这在晚清杨柳青木版年画日益衰微的进程中也凸显出重要的文化标型意义。高桐轩将自己一生积累的绘画技法经验以及他个人的绘画思想编撰成一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画论专书——《墨余琐录》。该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出自民间职业画家的绘画理论着作,不仅利导民间绘画的创作实践,而且是民间画工集体绘画实践的经验总结,对于研究中国民间绘画尤其是肖像画和民间木版年画的制作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民间画工阶层的代表人物,高桐轩在画论中还表达了他对精英阶层文人士夫绘画思想的批判立场和审美态度。对晚清民间画师高桐轩创作的年画图像和相关史料的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可正视绘画史中可能被忽视和简单化的学术内容,从客观的角度重现时代和地域以及因画家本人因素而形成的特殊的绘画审美样式、创作脉络以及人文观照方式,是挖掘民间画工传统艺术精神的砌基。

刘源波[8]2013年在《论华嵒的绘画艺术风格及成因》文中研究指明华喦是清代着名画家,也是"扬州八怪"之一。他在文人画和画师画的结合方面有开创之功,并在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等方面颇有造诣,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华喦在注重绘画技能的同时,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学识修养,其绘画充满生气和趣味,风格俊秀、飘逸而疏朗,极富表现力。同时,其新颖的艺术形式和意趣也开辟了一条雅俗共赏的艺术道路,对清后期绘画的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

刘毅[9]2012年在《华喦花鸟画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华喦花鸟画为研究对象,着意于绘画作品艺术本体语言分析,探讨其艺术特色及其在当下花鸟画创作中的借鉴意义。华嵒作为扬州画派中重要的花鸟画家,具有突出的代表性,他将传统文人画审美与民间绘画通俗意味融入个性追求中,形成了自己造型奇特,笔墨柔韧,色彩艳丽,构图险绝的小写意花鸟画风格。笔者试图通过分析华喦对恽寿平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体现其广泛吸收借鉴传统经典的探索历程;通过与元明花鸟画的比较,明晰华喦承续与扬弃的艺术立场;通过与扬州画派其他花鸟画家的比较,揭示华喦花鸟画之个性追求;通过对华嵒花鸟画艺术特色的分析,透视其对海派及后世花鸟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董国娟, 荆琦, 冯艳[10]2017年在《“老有所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文章以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及老房子的现状为基础,通过研究总结出老屋的延承与发展的思路。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概括出传统乡村中老房子延承与老房子发展的策略和方法为老房子主动适应外部变化(新农村建设)的改造,提供参考性建议;为"美丽宜居"的新农村实践及乡村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寓古于新 文质相兼[D]. 赵燕青.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 浅谈华喦“文质相兼而又超出畦畛之外”的艺术特色[D]. 刘存有. 福建师范大学. 2002

[3]. 浅析华喦文学故事题材人物画中的艺术品质[J]. 游春明. 大众文艺. 2017

[4]. 论华喦苦寒生香的艺术精神[D]. 丁丁. 海南师范大学. 2012

[5]. 外柔内刚 机趣天成[D]. 刘海勇. 中国美术学院. 2004

[6]. 王子武水墨人物画绘画思想研究[D]. 李静静. 河南大学. 2014

[7]. 晚清杨柳青画师高桐轩研究[D]. 王拓. 天津大学. 2015

[8]. 论华嵒的绘画艺术风格及成因[J]. 刘源波. 四川戏剧. 2013

[9].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刘毅.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0]. “老有所依”——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老房子的延承与发展策略研究[J]. 董国娟, 荆琦, 冯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标签:;  ;  ;  ;  ;  

寓古于新 文质相兼——华喦人物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