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校外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与校外教育论文

传统文化与校外教育

◆李诗斌

(厦门市青少年宫)

【摘要】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弘扬本民族文化应从青少年抓起,从小重视德育教育,培养有道德的人才,是当前校外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一个民族的崛起不但是经济上崛起,同时还是文化的崛起。我们对本民族文化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培育21世纪人才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校外教育 和谐社会 创新人才

中国的校外教育作为未成年人的教育机构,在青少年的道德思想教育、文化艺术培养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校外教育不但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大平台,同时也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在校外教育工作之中我们应该认清一条主线,努力培养有民族文化和有道德修养的人才。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一个和谐社会是由无数和谐心灵组合成的,需要从事校外教育的园丁努力去栽培和耕耘。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精神家园,重温先圣经典,能促进幼儿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它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校外教育普遍不重视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这值得我们深刻的警醒和反思。

第一,就发送者与接受者来看,丈夫蔡伯喈是赵五娘全部愿望的发送者,愿望的接受者则包括丈夫、公婆、自己,也就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嫁与的夫家。可见,赵五娘作为一个传统的封建女子,她的愿望与诉求全部依附于夫家,而缺少自己独立的追求。

这些取值恰充满这样就得到了满足条件的边优美双射f,因此S(7,n)是k-边优美的.根据步骤1~3,即可得到满足S(7,n)为边优美图的双射F.故S(7,n)是边优美的.

一、当前校外文化教育已经滿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经历了多少风雨,但文化的传承却从来没有被割断过,在不断的变革之中,以开放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丰富和壮大本民族文化。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中国文化有一种道统思想,从黄帝、炎帝、神农氏、尧、舜、禹、商汤、周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主流。先哲们总结了一整套如何调节每个人的身心,同时达到和谐治理天下的方法和大道。

2.2.3 管理情况 很多中职教师认为,授课内容比较重要,对学生违反课堂秩序的行为不加以制止,使其变本加厉;有些教师温和胆小,上课时不看学生,不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难免会出现课堂问题行为;有些教师处理不当,会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还有些教师喜欢训斥、威胁甚至恐吓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和课堂问题行为。

《四书五经》是中国文化的根源,诸子百家皆从此流出,是古代圣贤总结出的治理国家、端正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文化遗产。按常理来说,这种煌煌经典之作,本不适应于青少年接触,但是我们却发现中国历代优秀人物背诵经典是一种平常之事,有的人能专治一经,有的人能专治六经。青少年的记忆是没有难易之分,给他什么他就能复制什么,这是我们在教育中要慎重对待的事情。青少年诵读经典并不只是死记硬背,而是他们在踏入社会遇到挫折、烦恼、成功、喜悦、困惑、迷茫时,从小背下的经典,先贤所领悟的人生真谛,就会在他的心中发挥作用,因为知性理解力的增强,小时候不能理解的东西,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忽然打开智慧宝藏,绽放出理性的光芒,指引他走出人生困境。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古人的这套教育方法,如牛返刍,越嚼越有味。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人生的问题、社会的问题由于有了先贤理念的指导,青少年便有了精神的支柱和家园,个人的和谐必将是社会的和睦。

二、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柱和源泉

随着改革开放大门的打开,西方文化冲击着中国大地,东西方文化在碰撞之中,产生了灿烂的火花。西方文明给中国带来了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他们的糟粕。对一种外来文化的优劣判断要站在一个历史的高度去鸟瞰。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他的先哲们特别强调研究大自然。由于重视对大自然物质世界的研究导致西方对科学的重视,诞生了大批科学家,如欧几里德、阿基米德等。

歌德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只会摹仿别民族的文化,永远是低能儿,只有根立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母胎之中,再向别民族学习这样才能有本、有源、有发展”。做快餐我们比不过麦当劳、肯德基;素描、油画我们画不过欧洲人,康德、黑格尔思想那是德国的专利,假设我们全盘向西方学习而对中华文化不甚了解,如何能超越别人。只有从小学好本民族的文化与精神,再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把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化入自己的母文化之中,才能创造出一种即有中国特色的全新文化,有了文化根基才能培养出21世纪的创新人才。

儒家为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提出“仁、智、礼、乐”四大观念。“仁者爱人”,从小有仁爱慈悲之心这是德的显现,孔子又提出“忠恕”之道,有仁心、有直心以后就有忠心,“忠”字的意思是:不是对别人的忠心,而是时时反省自身,使心得到端正为中,这就是正心。“恕”字的意思是:对待别人就像向对待自己一样,如其心,概括起来就是仁心。“智”是智慧,不是自私的小聪明,而是无私的智慧。“礼”字的本意是以虔诚的心祈祷丰收的到来,引申为人人对待任何事物要心怀虔恭、谦逊,相助相让,那就是一个太平盛世了。过多的礼节有时候会束缚人的身心,圣人们用“乐”调和人心,通过音乐来快乐人心,礼的作用在节制民心,乐的作用在和谐民心,“乐胜则流,礼胜则离,礼义立者贵贱等矣,乐闻文同,则上下和矣。”乐为同,礼为异,同相亲,异相敬,乐过则流于不恭,礼过则隔离不亲,礼乐的意义在于“合情饰貌”。这种德育、智育教育既高明又平常,对新时代青少年的教育是有重要的作用,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

岭南文化负载词是岭南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和习语等,常涉及语篇之外的文化背景,是翻译中的重难点,也是跨文化交际与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作者以主流媒体China Daily为语料文本,搜索相关的岭南文化报道,从报道文章中查找岭南文化负载词的表达,并运用关联理论对其翻译策略进行归类和分析,同时探讨相应的跨文化传播的策略。语料例子句末文化负载词的中文为本文作者补充注释。

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人民勇敢、勤劳、善良,这些优良品性的形成归功于先贤的文化教育和熏陶。尧的禅让,舜的孝道,大禹的勤劳,商汤的正义,周文王、武王的忧患意识,孔子的仁爱思想,无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祖先认为真正的文化教育不但是教授客观知识,最根本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找到如何做人的道理。一个人如果只有学问而不懂得做人,那就根本不懂《大学》之道,《大学》的根本任务就在提高人的至善境界。先贤制定了一整套: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要达到天下太平,社会和谐,国家安定,一定要从小立定正确的志向,从我做起,明白国家是我,我是国家,每个人都修身正心,天下就太平了。

三、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是校外教育当前的主要任务

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青少年之中开展中国书画之教育,不但教会少儿书画技巧,同时关乎中国文化的传承,人格的培养。上世纪初,徐悲鸿、林风眠从法国留学归来,都大力提倡以西方的素描、油画代替中国的书法、国画,从此中国美术教育全盘西化,中国书画只好退出正规学堂。这是国人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心不足,民族虚无主义的心理作怪导致。中国书画不但是艺术,同时是道德、仁义的体现。《周易》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本质区别。

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糟粕部分也深刻影响了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部分家长忽略了对孩子精神文化层面的培养,形成众多孩子娇生惯养的习性,导致某些青少年极端自私,造成社会不良风气。当前,社会的发展如万花筒变化无穷,我们现在的校外教育还只停留于向“雷锋叔叔学习”和“我们是未来的接班人”这种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远远满足不了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然造成青少年身心得不到和谐发展,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一种潜在之危机。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向西方文明学习,同时对本民族的文明采取一种怀疑的态度。新时期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大部人对自己的精神文化家园还是迷茫和失落的。西方思潮的冲击,特别是青少年不认识本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更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志向,痛苦而彷徨,整个时代都在呼唤着重构民族的精神家园。

当前的校外教育主要培养的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一般年龄在5岁到15岁之间,按照科学研究认为此年龄段是最佳记忆时期,此时期的记忆能力大大超过理解能力,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中国古代圣贤根据人的不同时期,记忆力与理解力的不同而制定了一整套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5岁到15岁之间要背唐诗宋词、《四书五经》。

由传统文化观反映在美术观上,中国人对艺术的评价是与人格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人品不高,笔墨无法,已成定论。中国艺术不重技法,而重意境的表现,在照顾物象的同时,更注重人的精神所现。中国书画除笔墨形式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外,对心灵予以更高的净化和升华功能。中国书画创作如果没有经受心灵的净化和洗礼,就不可能产生高尚的意境。因此,中国艺术家很多都要学习庄子,做庄子所说的“心斋”工夫。“若一志,无所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之以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通过洗心,艺术家的作品自有洗涤凡尘的静气,观赏者则能躁释矜平。

在注重道德境界的同时,中国书画又要求与文化修养相结合。北宋苏轼、米芾一大批文人大力提倡诗文书画相融合,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人书画。“文”者,创作者应具备文化修养;“人”者,创作者应是道德高尚之人;“画”者,创作者应有高超的书画技巧。“文人画”的提出使中国书画品味更高,内涵更丰富,意境更深远。在儿童书画教学中,应该使学生从小明白,画品既人品,人品既画品,不能做一个优秀的人就不可能学好中国书画。

建国之初,办青少年宫,设立校外教育系统,正是为补充校内德育、体育方面的不足,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而近几年来,校外教育机构大量办班培训,越来越趋向成为校内智育教育的补充,大量引入校内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削弱了校外教育本系统的特色,与建立校外教育系统的宗旨有所偏离。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本民族的文化,弘扬本民族文化应从青少年抓起,从小重视德育教育,培养有道德的人才,是当前校外教育义不容辞的任务。一个民族的崛起不但是经济上崛起,同时还是文化的崛起。我们对本民族文化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培育21世纪人才有战略上的重要意义。

踝关节是人体的负重关节之一,易发生踝关节骨折脱位,外伤后应立即与积极的治疗,以重建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恢复关节功能,获得一个良好的无痛的踝关节[1] 。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手术的时机,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定论[2] 。本研究即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踝关节骨折脱位实施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参考文献:

[1]四书五经.

[2]庄子.

[3]周易.

[4]论语.

[5]礼记.

[6]苏轼全集.

[7]钱钟书.管锥篇.

[8]陈师曾书画集.

[9]歌德访谈录.

[10]薩特.存在与虚无.

[11]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标签:;  ;  ;  ;  ;  

传统文化与校外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