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护理分析论文_余梦玲

渠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 达州 6352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90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①月经恢复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②护理后,观察组SAS评分及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调查满意度,观察组为95.6%,对照组为82.2%(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实施综合护理,效果满意,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剖宫产;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护理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uterine scar pregnancy after cesarean section. Methods: 90 pregnant women with uterine scar after cesarean 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5)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45). Routine nursing was given to the control group, comprehensive nursing was carried out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nursing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recovery time in January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SAS score and the SDS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investigation satisfaction was 95.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82.2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dissection The pregnancy of uterine scar after uterine birth operat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effect is satisfactory, has the promotion value.

Ca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 in uterine scar; nursing care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是剖宫产常见并发症,指孕卵于子宫瘢痕处着床并发育的过程,若未及时处理,可能引起大出血、子宫瘢痕穿孔、腹腔出血等病症,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关于CSP,对症治疗中,配合科学的护理,不仅确保临床疗效。而且可缓解负面情绪,改善预后。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笔者将90例CSP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采取不同方式护理,观察比较临床疗效,旨在探讨分析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护理,现汇报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4月--2018年2月期间,收集到我院就诊的90例CSP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最小23岁,最大37岁,平均(29.4±1.83)岁,停经时间3-11周,平均(5.6±0.18)周,距上次剖宫产1-4年,平均(2.3±0.24)年。观察组,最小21岁,最大34岁,平均(28.1±2.01)岁,停经时间4-10周,平均(5.5±0.19)周,距上次剖宫产1-6年,平均(2.4±0.21)年。两组患者年龄、停经时间及距上次剖宫产时间等基础资料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

两组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接受对应治疗,其中,本次研究的90例患者, 39例药物治疗,37例清宫术,14例腹腔镜下瘢痕部位妊娠切除术,术后配合米非司酮或甲氨蝶呤治疗。

1.2.2护理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对症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由于缺乏对CSP的了解,害怕子宫破裂、孕囊破裂出血等,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不安等,影响临床疗效及预后。此时,护士应加强心理疏导,及时评价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主要原因,介绍CSP相关知识,如主要表现、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等,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增加依从性,主动配合治疗。同时,护士鼓励安慰患者,用成功案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回答患者疑问,积极解决患者现存问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缓解患者消极情绪,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2)监测病情: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掌握生命体征改变情况,详细评估并记录阴道内情况,查看是否表现出活动性出血症状,若出现疼痛加剧、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出血量增加等征象,提示可能为大出血,需及时告知医生,予以对症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3)针对性护理:第一,药物治疗患者,用药前,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作用机制、意义,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叮嘱患者遵医用药,切勿随意增减药物,密切留意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定期检查肝功能。用药期间,若出现阴道出血、面色苍白、腹痛等症状,需及时停止用药。第二,清宫术患者,术前,说明清宫术的目的及意义,告知清宫术基本流程及配合要领,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建立静脉通道,方便补液或输血。术后,密切监测体温、阴道出血状况等,叮嘱患者注重会阴清洁,勤更换护垫。第三,腹腔镜下瘢痕部位妊娠切除术患者,术前,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操作方法,告知注意事项,增加依从性。同时,术后第3d,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随后,每周需检测1次,直到HCG<5U/L为止。

1.3观察指标

第一,记录患者月经恢复时间。

第二,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2],评价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程度越重。

第三,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满意度,实行百分制,60-100分为满意,0-59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用到的数据均录入至EXCEL表格中,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2)检查,()用作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2月经恢复时间

关于月经恢复时间,观察组为(42.3±5.89)d,对照组为(65.1±10.94)d,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t=12.309,P=0.000)。

2.2SAS评分与SDS评分

评价患者心理状态,护理前,组间SAS评分与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讨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及某些产科合并症,挽救产妇及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措施,其适用于难产(如头盆不称、胎位异常、胎儿窘迫)、妊娠并发症(如前置胎盘、子痫前期重度)、妊娠合并症(如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心脏病)、珍贵儿(如多年不孕、产妇年龄大)[3]。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升高,CSP发生率随之升高。现目前,关于CSP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原因如下:输卵管内,受精卵运动速度快,然而,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间质蜕膜部位凹陷,出现瘢痕,受精卵到此处后容易着床并生长发育。CSP若处理不及时,可造成早期流产、大出血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4]。因此,一旦确诊CSP,需尽快终止妊娠,根据病情,予以对症治疗。

近年来,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临床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构成要素,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得到了各大医院的重视。常规护理属于被动护理模式,缺乏针对性,内容较为片面,未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价值不高。综合护理,将护理程序作为核心,在护理各个方面均以护理程序为整体框架,如护理哲理、护理职责及评价、病人教育计划、出院计划、护理质量控制等,要求环环相扣,做到整体协调一致,提升护理水平。CSP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给予针对性护理,确保临床疗效,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2.3±5.89 vs 65.1±10.94,P<0.01)。

综合护理是一种现代护理模式,将现代护理观念作为指导思想,融合小组护理与责任制护理的优点,充分考虑医院现状,结合患者病情,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护理干预。CSP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将患者作为护理的中心,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以患者现存问题为出发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促使患者实际问题得到解决,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增加满意度。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6% vs 82.2%,P=0.002)。

综上,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护理中,实施综合护理,可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美红,方妍,王迁美.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临床护理效果[J]. 当代医学,2016,22(28):104-105.

[2]吴晓婷,步仰高.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研究现状和进展[J]. 安徽医学,2015,36(08):1040-1043.

[3]谢红英.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护理探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5,2(08):171+174.

[4]刘霞,马彩莲,康伟,高金保.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护理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6):167-168.

论文作者:余梦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5月上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  ;  ;  ;  ;  ;  ;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护理分析论文_余梦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