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论文_侯志超

浅析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论文_侯志超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户县 710302

摘 要: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分析我国道德教育相应的不足之处,是为了促进德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

关 键 词:我国;道德教育;缺陷

当今世界,正值风云变幻、国际形势急剧变迁之时,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泱泱大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精神世界和道德教育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根基的国家,从古至今都比较看重道德教育,特别是自建国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我国逐渐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公民道德教育道路上一直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我国在道德教育体系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的方面,需要结合现状进行分析,找出道德教育中丞待解决的问题。

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尚未充分认识儒家传统价值观的作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普遍指导思想,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因此,我国对全体公民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灌输到每个公民的思想中,这样便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我国道德教育的灵魂。

然而,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智慧结晶的儒家传统思想却被我们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现如今,很多人提到儒家传统价值观首先联想到的可能是它的糟粕部分,而不是精华部分。虽然有一些智者找出了儒家思想的部分合理化内容,也肯定了它的现代价值,但是并未将这些想法付诸实践,也未真正运用到道德教育工作中。不可否认,这些现象的形成,可以归结于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过程中对儒家伦理思想的认识不到位,没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二、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主要通过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课程,教师对学生进行直接的理论灌输。一般的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大学开设马克思主要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俗称“两课”教学。在学校,任课老师通过直接教授的方法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理论知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进行道德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占的比重很小。并且教育的方式主要以灌输为主,教育者将社会规范、学校规则等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学校教育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道德,不仅不能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还会阻碍学生道德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家庭中,家长会从言谈举止中影响子女,很容易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传授给子女,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和悲观的态度,这样会严重影响到子女的道德观念。正是由于我们对家庭教育不够重视,家长未能清楚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的影响,才会不经意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对子女道德的形成产生些许的负面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社会中,一些不良的现象严重,社会大环境混乱复杂,社区活动和日常活动没能很好地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样便会扭曲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正是由于我国没有重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没有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提出严格的要求,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由此可见,我国的道德教育途径,主要是依靠学校教育,没有对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三、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化,缺乏时效性

我国道德教育的方式一直以来都过于呆板,教授的方式也过于单一。在教学过程上,主要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客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学生不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只是被动的接受。在德育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的直接的给学生传授知识,学生采用记笔记或者勾划课本的方式接受老师的理论灌输。这样过于强调形式的教学活动显得课堂没有生气,缺乏活力,老师习惯性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学生厌烦枯燥的教学环境,道德教育逐渐变成了形式化的工作,偏离了教学的初衷。

道德教育在我国尽管被放在了“五育”之首,但实际上远远不及其他教育有成效。我国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不被重视,德育课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有些任德育课的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而是各项素质偏低的“副科”老师,学生对待德育课的态度也极不端正,认为是不必要的课程,不会影响总体文化课成绩。并且,在当今这个多元化思想泛滥的社会影响下,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的设定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学生的热情程度不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排斥心理,导致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四、法制保证欠完善,西方道德观念浸入严重

纵观建国以来至今的六十多年里,我国的道德教育建设成果不算理想,教育不是万能的,单纯依靠教育约束公民的行为活动是不可行的。在教育未涉及到的范围内,在道德不起规范作用的情况下,就需要具有强制性的法律体系来保证社会的安定和谐。但是,我国的法律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违反社会秩序的行为没有明确的惩罚措施,对于维护社会治安的行为也没有明确的奖励行径,不能制约公民的行为,更不能调动公民遵守道德的积极性。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密切,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趋势的飞速发展,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也逐渐频繁。西方国家经济发达、科学技术先进、思想开放,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上,也对我国的道德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要搞好自己的德育,必须在保护自己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处理好继承和借鉴的关系。西方的社会制度不同于我国的社会制度,国家的指导思想不同,道德理念也就不尽相同,虽不能全盘否定西方思想,但必须承认的是西方道德观念中混杂着资本主义的各种腐朽观念和思想,这些观念在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已经潜移默化的深入到我国公民的思想中,严重介入了我国的道德教育领域。

对我国的道德教育进行认真的反思,从实际出发,对世界上一些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进行适当借鉴,加以参考,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结合时代发展的态势,努力找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公民思想实际的道德教育道路,为提高整体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增强国际竞争力奉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薛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前沿》2006年第8期

2、臧红,《中国和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及启示》,《传承》2011(12)

论文作者:侯志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6

标签:;  ;  ;  ;  ;  ;  ;  ;  

浅析我国道德教育的现状与不足论文_侯志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