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经济幼稚病及其危害_公有制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经济幼稚病及其危害_公有制论文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济学幼稚病及其危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稚病论文,经济学论文,国有企业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一些人患有经济学幼稚病。

表现之一:主张按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模式构造我国公有制企业内

部的经济关系。

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是:资本私人所有,资本及其所有

者是企业的主人、主体,资本雇佣工人,资本占有工人、占有企业,企业职工的

劳动、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的收入、企业的利润、企业的全部资产都为资本所

有,工人在企业只是干活拿工资。企业盈亏全部是资本所有者的事。这种资本主

义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资本统治劳动、雇佣劳动的关系。

因为资本主义企业内部是这样一种经济关系,所以,在市场上企业间进行的

商品交换,实际上是企业的资本家(单个的或集体的)相互进行商品交换,各自

拿着凭各自资本从各自企业占有的产品进行交换,通过交换取得收入、利润等。

这就是资本主义市场交换的经济关系及其本质。显然,资本主义的这种市场经济

关系是从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

有些人或明或暗地主张按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的这种经济关系来构造我国公有

制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提出给公有制企业注入私人资本,利用私人资本来强化

企业资本对劳动的统治,甚至提出干脆将公有制企业全部资本变成私人资本。主

张把企业资本及其所有者确立为企业的主人、主体,实行资本雇佣工人制度,把

企业的一切都归资本及其所有者所有,职工在企业只干活拿工资,企业盈亏由资

由于这些人是主张这样构造我国的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的,因此,他

们所主张的市场交换关系自然也是资本与资本的交换关系。所不同的是,这里不

完全是私人资本与私人资本的交换关系,而是加有私人资本的公有制资本与公有

制资本、私人资本的交换关系。

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和主张是幼稚的,错误的。

这些人不了解甚至有意抹杀我国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与资本主义私有

制企业有着质的不同。这里有几种幼稚的观点。一是认为,资本主义企业、社会

主义企业,都是企业,其内部经济关系都应当是一样的,因而对我国公有制企业

内部的经济关系按资本主义企业构造是必然的。这种认识是肤浅的,幼稚的。企

业内部的经济关系反映经济的性质。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适合

于自身发展的企业组织形式和内部经济关系,它是资本主义特定的生产关系的产

物,并不是对一切经济都是适用的,特别是对公有制经济。二是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在战后取得了很大发展,这证明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经济关系是好的,有效

的,社会主义在90年代初遭受到了严重挫折,证明它过去的企业内部经济关系

是无效率的,因此,我国只有按照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经济关系来构造公有制企

业的内部经济关系,企业才会有效率。显然,这些人实际上并没有搞清楚过去社

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之所在,也没有搞清楚我国的公有制企业内部经济关系与

资本主义企业本质的不同。三是认为,我国建设的资金短缺,资金对发展经济的

作用和重要性十分突出。因此,资本应当在我国公有制企业占主体地位,我国公

有制企业的内部经济关系应当按资本统治劳动的模式构造。这显然是混淆了资本

的作用与重要性,以及在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中,资本与劳动应当是一个

什么样的关系这样两个问题。四是认为,发展市场经济,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必须

也只能这样构造,否则市场经济就无法搞,无法发展。显然,这样认识也是肤浅

的,幼稚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市场交换为中心、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其生产、交

换、分配、消费运行的经济。而在其中运行的企业的内部经济关系如何构造、企

业的产品由谁占有并将其纳入市场进行交换,是没有一个固定模式的,不存在只

有按某一种经济关系构造的企业能进行市场交换而其他不行的问题。实际上,按

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构造的企业如合作制的、独资的、股份制的、个体的,都可

以通过市场进行交换。显然,不能从发展市场经济得出我国公有制企业的内部经

济关系必须按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经济关系来构造的结论。

按照资本主义企业的内部经济关系来构造中国公有制企业内部的经济关系,

这些人设计的改革思路是:建立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商品化,职工和企业之间是

劳动力买卖关系,职工工资按劳动力市场价格决定,公有制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

实行雇佣制。他们认为,只要一实行雇佣制,公有制企业就活了,就有效率了。

为此,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口号,利用这些口号推行他们的主张。如“以产权

制度改革为中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化改造”,“职工

不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是股东”,“管理就是胡萝卜加大棒”等等。

我国的公有制企业是一种与私有制企业具有质的不同的企业。过去,之所以

没有完全搞好,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没有把企业放进市场,利用市场机制

对企业进行约束和激励,而是靠行政手段和计划进行管理;二是没有在企业内部

形成一套有效的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因此,对公有制企业进行改革

,除了将整个国民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外,重要

的是要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公有制的并且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机制和经营管理体

系,而不是将公有制企业应有的内部经济关系挖掉,换上私有制企业的内部的经

社会主义企业内在的经济关系在本质上是不同于资本主义企业的。这种不同

可以这样表述:在公有制企业,不是资本支配人,而是人支配资本,企业是一个

劳动者集体,他们使用公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他们自己用他们生产的产品同

社会上的其他企业即其他劳动者集体进行交换,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义务和

责任,对他们自己的经营负责,对他们使用公有的生产资料负责,对他们劳动的

成果按劳分配。遗憾的是,许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实践上,也并没有真

正地形成过这样的企业关系,在改革中,也并没有认真地进行过这方面的试验。

以劳动为主体的企业,从理论上讲,比资本统治劳动的企业有更高的效率。

因为,它所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是企业全体职工的积极性,而不仅仅是资本所有者

的积极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企业全体职工自己的事,而不是别人的事。

以劳动为主体的企业,所形成的市场交换关系就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关系,

而不是资本与资本的交换关系。这是因为,两个企业进行商品交换,实际上是两

个企业的职工集体(包括管理人员、经理)各自拿各自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

我们应当研究和借鉴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经济关系构造的经验和教训,但是决

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目前,我国公有制企业存在大面积的困难和亏损,许多企业

内部关系混乱,企业职工积极性普遍下降,有相当一部分职工在国民经济高速增

长,城市发展空前“繁荣”的情况下却陷入贫困之中,但同时又有不少人大肆挥

霍和占有公有制企业的钱财,成为富人。这些都不能说和经济学界的这种幼稚病

没有关系。

表现之二:主张我国的全民企业按西方国家办国有企业的路子办。

过去,我国的公有制企业主要是两种形式。一是全民企业,一是集体企业。

80年代,在改革过程中,有人对全民企业的“全民”性提出质疑,说其中,农

民并没有份,叫全民名不符实。经过一番讨论,认为出路是把全民所有制改为国

家所有制,把全民企业改为国有企业。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的国有经济、国有

企业这样一对概念和范畴,就使我国的全民企业走上国有企业之路。

80年代后期,就有人主张把国有企业所占的比例降到30%、25%、1

0%以下;也有人主张,国有企业退到一些基础性产业、公共福利性产业,把竞

争性比较强的领域让给私人企业等。于是,提出不应当提以公有制为主这个口号

,并认为不可能做到坚持公有制为主等。这些说法的根据,就是西方国家的国有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体都是这种情况。例如,德国的国有企业,198

2年,一共有4070家(其中国家直接间接投资的为958家),占全国企业

总数的比例不超过1%,固定资产投资额只占全国全部企业的17.2%,产值

仅占全国企业总产值的12.5%。法国的国有企业,1990年,国家直接控

制与国家控股50%以上的国有企业共2268家(其中国家直接控制的有10

8家),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比例也不超过1%,产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

%,投资只占全国总投资的27.5%。这两个国家的国有企业所占比例在西方

国家中还算是比较高的。这就是不少人主张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总数所占比例大幅

度降低的根据。

问题很清楚,按这条思路办我国的国有企业,将导致以下结果:目前我国的

18.4万户非金融业的国有企业中的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在未来若干年将完

全垮掉,或破产,或被兼并,或被出卖,最后能够剩下的,最多也就是一二万家

,三几万家。到那时,在我们的社会中,将出现与西方国家一样的情况,国有企

业的产值、投资所占比例肯定比企业数所占比例大,但是,最多超不过30%,

很可能只有百分之十几。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劳动者都将在私人企业工作,只有少

数人在国有企业工作。

我国的全民经济、全民企业不能按西方国家办国有经济、国有企业路子走。

战后,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德国曾两次掀起国有化高潮,法国曾三

次掀起国有化高潮,当时这两个国家的政府都曾实行扩大国有经济、扩大国有企

业的资本和企业数量的政策。但是后来,他们都不仅未能把国有企业总数增加得

更多一些,而且在每一次国有化高潮之后,紧接着的就是向相反方向搞私有化,

减少国有企业资本和企业总数。如此看来,这不是主观愿望和政策问题,而是这

些国家的国有企业这种企业形式在市场竞争中自身没有存活能力问题,机制上天

然存在缺陷。尽管这些国家都实行两权分离,但是,它们始终无法回避这种企业

的运行与政府的联系,与官僚主义的联系问题,无法回避受雇于这些企业工作的

经理、职工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程度不同地有一种为国家这个公共

组织工作而不是为自己工作,因而约束软化的心理和行为。这两方面结合,可能

就是这些国家的国有企业始终只能占很小比例并且还离不开国家财政支持而无法

扩大的原因。如果我们按西方国家办国有企业的路子办我们的全民企业,又没有

什么特殊办法,其结局几乎可以肯定将也是这样的。

西方国家办国有企业有不少经验,我们可以借鉴。但是,我国的全民企业应

当走自己的路。这条路应当是这样的:企业职工集体(包括厂长经理、管理人员

)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所需要的资本全由国家提供

,职工集体和国家按市场关系签订使用合同,职工集体向国家承担使用国家资本

金的经济责任。企业生产经营是企业全体职工自己的事,企业生产的产品归企业

职工集体所有,企业所取得的收入也归企业职工集体所有,企业职工集体按它与

国家订立的合同向国家缴纳资本金使用费,在缴完应当缴的税、费后的收入归企

业职工集体自主分配(国家用税收监督调节),一部分用于发展生产,一部分用

于福利,剩余部分作为报酬按劳动分配给各个职工。企业有盈余,企业可以积累

。企业发生亏损,企业职工集体负责。这样,就可以消除企业职工对国家依赖的

心理和行为,消除靠国家吃饭的观念,真正把全民企业推入市场,使其凝聚成一

个整体,集体生产劳动,集体经营,集体承担风险,集体在市场进行竞争。国家

只管国家资本金的保值和增值。这样,就能使企业全体职工,包括厂长经理的观

念由为国家干转变为为自己干,把企业的生死看成是自己的事,从而克服国有企

业的机制缺陷。

这样,在我国的市场上,进行竞争的主体主要的就是一个一个的劳动者集体

。所形成的市场交换关系,主要的就是在这些劳动者集体之间相互进行商品交换

的关系。当然,也还有其他交换关系,如资本家与资本家的交换关系,资本家与

劳动者个人的交换关系,劳动者个人与个人的交换关系,资本家与劳动者集体的

交换关系,劳动者个人与劳动者集体的交换关系等,但是,主要的、占主体的,

是劳动者集体之间的交换关系,是劳动者之间的交换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真

正做到以公有制为主了。

现在,要使我国的国有企业走这条路,关键在两点:一是国家要改变观念,

放弃用国家资本占有企业,占有职工,占有企业产品,占有企业利润的企业模式

。确立资本金是国家的,企业是职工的,国家管好自己的资本金,企业管好自己

的经营,两者作为两个平等的主体通过市场契约实现劳动与资本金结合这种新型

关系。即在中国,没有国有企业,只有使用国家资本金的企业。社会上有多少个

全民企业,实际上就是有多少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劳动者集体。这样,我们

就把现在的全民企业真正推入市场了,一下子把其关系理顺了,同时又为其发展

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二是处理好企业职工内部的关系,把企业职工组织成为

一个有战斗力、市场竞争力的集体。这里不仅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和领导

者,而且这个领导者还要有相当的经营能力。同时,还要把现在企业内部那些陈

腐的关系和观念全部清除掉,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与市场竞争需要相适应的有

领导与被领导关系、有集中与民主、有分工协作、有严格纪律的关系和观念的集

全民企业所使用的资本金可以全部是国家的,也可以一部分是国家的,一部

分是企业职工自己的,一部分是别的单位或私有的,或者按股份结合的,这些都

可以按需要灵活组织。但是,不管如何组织,企业的主人、主体都是企业全体职

工,其资本金和企业职工集体结合都通过市场契约关系结合。

这是一种世界上没有的市场经济,这是我国公有制应当有的市场经济,我们

为什么不可以试验、建立这样一种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呢?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标签:;  ;  ;  ;  ;  ;  ;  ;  ;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经济幼稚病及其危害_公有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