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传统村镇风貌特征研究论文_唐曦

自贡传统村镇风貌特征研究论文_唐曦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成都市 611756)

摘要: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详细走访调查研究自贡村镇风貌的现状,针对自贡村镇自然环境特征、村镇的形态布局特征、村镇的文化元素三大方面详细阐述,并为今后发展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村镇;风貌;乡村振兴

引言

自贡作为千年盐都,在巴蜀文化长期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巴蜀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和财力。在长期受移民文化影响下的自贡地区发展了凝聚着大量湖南、广州、安徽等地的特有建筑艺术元素的村镇,形成了特有的盐业村镇风貌。除社会文化的影响外,自贡村镇风貌还受自贡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所影响。本文研究的村镇风貌内容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内容:村镇的形态布局特征、村镇的建筑形态、村镇的风貌元素。

1.村镇风貌特征的影响因素

1.1自然环境 自贡地处川西地区南部,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丘陵地形城市,位于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自贡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为荣县丁家山主峰,海拔 901 米,最低点为沱江出富顺县水面,海拔240米。地形分为低山、丘陵、平坝。[1]由于其独特的地形地貌,低山、丘陵、平坝不同的地形中发展处不同平面形态的建筑群落,丘陵和低山处的村落形态较为相似,村落内部平坝空间较少,其多为具有高差的错落空间。同时由于在平坝地形在丘陵地带中十分狭小、分布零星,一般多为沿河阶地,所以建筑群落形态较为沿河水平伸展,形态较为狭长。

1.2 社会经济 国家食盐作为国家的专控商品,与粮税、丝税一起成为国家的三大税收,由于自贡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川盐古道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产盐盛地,逐渐发展起来十分发达的盐业经济,为自贡带来了雄厚的资产。经济的繁华使得村镇风貌精美丰富。盐业古镇的建筑主体,一般既不是官府衙门,也不是宗祠庙堂,而是盐商会馆和行业会馆。各式各样的建筑群体之中,会馆类建筑作为建筑群主体,穿插在并排而置的住宅、商业建筑,沿河流方向横向舒展延伸。

1.3 社会文化 由于自贡移民文化盐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湖南、广州、安徽等地的特有艺术元素的建筑形式。主要建筑类型分为民宅、会馆建筑和堡寨类建筑。民宅集中在盐业镇集中,多为下店上住的形式,村落之中民宅多为散落式布置的多进院落。会馆建筑形式精美极具研究价值。

2.村镇的聚落布局特征

由于建筑群落结合丘陵地形特征沿等高线布置的方式,自贡农村民宅间的巷道可分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纵向巷道与平行于等高线的横向巷道,纵向与横向巷道的交叉使得巷道空间成为自然形成的整齐有序的巷道网络。沿等高线布置的巷道多为缓坡或平路,垂直等高线布置的巷道多为阶梯或陡坡。结合自贡市的丘陵地貌特征,农村建筑群落具有鲜明的特色,农村建筑组团为散落状分散在水域、耕地周围。每组组团的形态为沿道路、河流或等高线平行展开的长条一字型布局每栋新建民宅沿等高线一字排开,所组成的建筑群形体细长,密集。或是一排排细长的民宅群延等高线的逐步升高组合成平面较为方正、竖向上高低错落起伏的形式。

3.村镇的建筑形态特征

3.1会馆 会馆类建筑尺度较大,多为根据地形变换具有高差的体型巨大的多进式院落,一处会馆建筑相当于一处小型建筑群。例如西秦会馆建筑位于地势较陡的山地,结合井院和建筑,建筑层层下跌或逐台而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寨堡 寨堡村落是老百姓为保护自身安全和财产而发展起来的村落,自贡市的丘陵地貌为百姓提供了良好的庇护场所,所以自贡市的大户盐商为保护家眷和财产,避免强盗入侵、对抗农民起义等盐商合资或独资修建的。由于寨堡内的居民并不需要靠农业为收入来源,所以寨堡内部并没有大量的农田以及灌溉系统,更多的是盐商大户娱乐活动、祭祀活动所需要的大型宅院、会馆建筑类公共场所等等。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传统行业的演变,寨堡垒村落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防御型,现今的堡寨中的建筑多作为历史建筑别保存着,同时村落主要发展中着旅游文化产业。

3.3 民宅 因自贡盐业而繁荣,建筑沿街道两侧排列,数以百计的店铺、作坊就置身在街巷中,盐业集镇的建筑多为两层楼,临街而置,所以一层多为对外开放的商业空间作为经营之用,也可作为手工作坊,作生产空间之用二层为生活起居的私密空间。李先奎在《四川民居》一书中高度概括了四川民居在结构功能上的特点“轴线明确,平面布局灵活,变化有序,内外结合、层次丰富。”并且,通过对自贡农村现存农村住宅调研发现,农村民居的平面布置方式大体以一字型、“L”型、三合院与四合院的形式存在。

4.村镇的风貌元素

巴蜀地区为适应多雨潮湿的天气,传统建筑基本的形式为小青瓦铺面的人字形屋顶,屋脊做简单中脊样式,脊柱中部有腰花、穿斗白墙。然而因为盐业产生的移民文化影响,自贡地区出现了大量带有封火墙的类似徽派式建筑,当一类建筑文化进入另一地域时,外来体系受原固有模式影响,一定会有所改变,封火墙、大挑檐成为自贡村镇建筑的传统建筑的特色。

封火山墙材料以砖砌为多,其下几乎都用条石作墙裙。自贡出现的封火墙大致可分二种类型1.直线阶梯型硬山式;2.曲弧式;还有第三种则是直线阶梯型和曲弧式的组合形式。出挑的大屋檐不仅可以遮风避雨,还能为商业、生活、交通提供灵活的空间分配。

建筑材料多样,木材在建筑当中的应用,由于木材资源丰富,易于取材,有足够的韧性和强度,所以木材成为传统建筑当中的主要建筑材料。主要的用处有:建筑构架、墙身、门窗、栏杆等辅助构建。木作上,在大户人家通常会有精细的木刻雕花装饰,样式繁多。石材有耐久不易损坏的特性,在农村传统建筑当中多用在墙身墙裙的位置作稳住、防潮、防损坏的作用,也有用在木柱础的底部,保护木柱不受侵蚀,同时在础基作雕花石刻,石刻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有彰显身份地位之用,十分有特色。自贡农村地区竹类资源丰富,竹编夹泥墙是农村民居的传统工艺,在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这种做法,竹子韧性好又易于取材,同时可以做到通风,很符合川南地区潮湿闷热的天气,所以竹编也被用作民居的窗户或围护结构。小青瓦是自贡农村地区屋顶的主要用材,制作工艺成熟并且易于建造。土类可就地取材,使用过后还能返回土地利用,以土为材料混有砂石、水的夯土墙生态环保、冬暖夏凉,但是强度一般,作为牲畜圈养棚的墙面特别容易损坏。

5.小结

自然环境影响着村镇的布局形态发展,社会经济影响着接着农村住宅建筑功能空间的布局,社会文化影响着建筑立面艺术特征自贡村镇风貌极具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之下,对于自贡村镇风貌的研究有助于在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响应地形特征的丘陵城市线性景观研究——以四川省自贡市为例

[2]谢岚.《自贡会馆建筑文化研巧》[D].重庆大学硕±学位论文,2004

[3]李先逵.四川民居[M].中国建筑出版社.2009

[4]郭泽文.传统川西民居改造中的现代设计表达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5

作者简介:唐曦(1992-),重庆市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设计与理论。

论文作者:唐曦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自贡传统村镇风貌特征研究论文_唐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