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点滴谈论文_赫东红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点滴谈论文_赫东红

甘肃省白银市第六中学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但现在的学生却知之不多,又不屑一顾,许多优秀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所淡化,甚至被覆盖。语文课程作为文化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传承、 发展与创新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注重传统文化教学,在引领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过程中,探索出了一些渗透传统文化、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方法,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一、紧扣阅读教材,挖掘传统文化之美

阅读教材,特别是阅读古诗文,是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重要方法。在古诗文中,简短的一句话,甚至简单的几个字,不仅能表达丰富的内涵,还可以营造出优美的意境,能反映出汉语言文字的诗情画意之美,展现出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虽然简短,但诗句中所描绘的场面令人震撼,景象令人倍感苍茫、孤独,同时又不失亲切与温暖。简洁的语句犹如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幅壮丽的塞外风光图。在“小桥流水人家”一句里,简单的三个名词组合在一起,则内涵极为丰富,意境绵长而悠远,一幅恬淡的乡村风景画油然而生。学生通过阅读挖掘,感悟到了这种美以后,就会去亲近母语,热爱中国的语言文字,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开设专题讲座,传递传统文化信息

学校教研组根据教师的特长,分工开发和编写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利用学校大课堂开设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把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讲座内容包括诗、词,诸子经典名篇赏析, 中华传统美德、国学,民风、民俗和特产等。学生听讲座,可自由选择内容,可不分年级,不下达硬性学习任务,来听就行, 有感悟就好,能够长期坚持,必将受益匪浅。对于部分有兴趣爱好的学生,还可以开展基础知识训练活动,设置兴趣班,辅导内容可以是书法、作文、诵读、文学常识、人物评传等,把学生的情感熏陶和情趣培养结合起来。

三、开展小组活动,交流传统文化所得

在班内建立传统文化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每月举 办一次小组学习交流活动。首先是小组成员在小组内交流读 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将零碎的知识按大类整理,形成传统文 化花絮。然后,小组选出代表交流,按小类整理形成传统文化 集锦,如成语集锦、谚语集锦等。为能促进学生相互学习,拓 展思维,可在交流会上设立专题,展开讨论,引发争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设 立“如何看待重阳这一传统文化节日”专题,通过讨论,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寻和了解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兴趣,又能起 到引领学生弘扬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四、结合日常生活,体验传统文化韵味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一是组织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传统文化进行调查,分析现状,了解情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拿民间剪纸工艺来说,学生既可以做调查,又可以尝试剪纸操作,效果特别好。二是指导学生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例如过春节让学生了解“年”的由来及各地过年的不同风俗与习惯,记录有特色、有意义的春联。清明节,组织学生扫墓,缅怀先人,寄托哀思。到了端午节,纪念屈原,抒发爱国情怀。到了中秋节,赏月吃月饼,体验合家团圆的欢乐气氛。三是引领学生利用闲余时间观看国学讲座节目,聆听传统文化,然后再把感人的教义转化为学生的躬身实践。

五、参加社会实践,拓展传统文化视野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假期开展文化旅行,可以拓展学生传统文化视野。主要内容是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考察家乡的饮食文化、服饰特点,访问民间艺人,了解传统工艺。比如生活在豫西南的学生,可以游览卧龙岗、武侯祠,领略诸葛亮忠于朝廷、鞠躬尽瘁的智者风范;通过吃一碗方城烩面去了解中原面食的滋补特色。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要做好记录,整理好材料。有条件的,还可以将实践活动的相关资料整理、汇编成小册子,印发给全校学生,让更多的人去分享从实践者个人视角所看到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内容。

六、回归生活实际,强化传统文化的作用

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所以,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要回归生活实际, 让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像学习成语、谚语,会说会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学生能够运用并指导好学习与生活,让成语和谚语中所蕴含的经验与智慧转变为学生的思想与行动。如学习成语“雪中送炭”,是要让学生把扶危济困当作一种责任与美德,学习谚语“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为了培养学生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高尚情操。

家风、家规的教化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知道了孟母择邻 而居、岳母刺字等故事,了解了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 的《温公家范》等为人做事的规范,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 家风,晒一晒自家的家规。对于那些能够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的家规,要在班内、校内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秉承 良好家规的自豪感,又能提高家规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力,从 而把传统家规的内在约束力推演为学生的良好生活行为与习惯。

传统文化凝结着我们的情感、理想、精神和意志。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 下,我们广大教师只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把传统文化根植学 生心田,才能确保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文化。

论文作者:赫东红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

标签:;  ;  ;  ;  ;  ;  ;  ;  

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点滴谈论文_赫东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