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陆喜红

肩关节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陆喜红

长沙市中医医院(长沙市第八医院) 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目的 研究肩关节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关节镜检查属于诊断金标准,均采用肩关节MRI检查,比较临床诊断结果。结果:观疾病确诊有62例,所占比例是95.38%;误诊有2例,占3.07%;漏诊有1例,占1.53%;确诊的62例患者肌膜炎6有例;所占比例是9.67%;不同程度肌腱断裂有41例;所占比例是66.12%;肩锁关节炎有4例,所占比例是6.45%;胧二头肌长头键损伤有11例,所占比例是17.74%。结论: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MRI检查诊断能早期确诊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预后且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荐。

关键词:肩关节MRI检查;肩袖损伤;诊断效果

目前临床常见的疾病是肩袖损伤,根据疾病类型划分成完全性与部分性撕裂,患者撕裂后很难恢复正常,诱因是肌腱改变、肩关节反复性创伤、肩关节稳定差与急性创伤等因素有直接联系,早期无典型症状导致误诊率与漏诊率较高,不利于后续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研究显示,关节镜是诊断该病症患者的金标准,但存在操作复杂、创伤性较强或者普及难度高等缺陷,导致临床应用受限。研究显示,采用MRI诊断肩袖损伤患者能提高疾病确诊率,其具有无创、软组织分辨率高与操作简单等优势,诊断效果良好,应用价值显著,便于早期确诊疾病,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可行性[1]。为分析肩关节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0例,年龄33-69岁,平均年龄(48.57±2.41)岁;病程11-58d,平均病程(25.16±5.43)d。①纳入标准:临床经病理确诊确诊符合肩袖损伤诊断标准[2];患者表现为肩部剧烈疼痛症状;自愿参与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②排除标准:肩部骨折或感染;恶性肿瘤疾病;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沟通障碍或精神异常;病历资料不全。

1.2方法

研究对象均采用MRI检查,MRI扫描仪展开扫描流程,检查前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缓解紧张或害怕等不良情绪,详细阐述扫描检查流程,耐心询问其既往病史与肩关节病理学知识,综合性评估肩关节上举时肩肱节律,指导患者选择平卧位,将肩关节与中线接近,不同序列磁共振检查肩关节轴位、矢状位与斜冠状面,完成扫描后获得呈现,确保其肌腱与肌腹处于良好的成像状态,清晰显示轮廓,如果没有伪影出现,表示图像质量较高。综合评价患者的肌腱状态,结合疾病严重程度给予对症的小切口开放性肩袖修补手术,便于提高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检查结束后分析65例肩袖损伤患者检出肌膜炎、不同程度肌腱断裂、肩锁关节炎与胧二头肌长头键损伤的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65例肩袖损伤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疾病确诊有62例,所占比例是95.38%;误诊有2例,占3.07%;漏诊有1例,占1.53%;确诊的62例患者肌膜炎6有例;所占比例是9.67%;不同程度肌腱断裂有41例;所占比例是66.12%;肩锁关节炎有4例,所占比例是6.45%;胧二头肌长头键损伤有11例,所占比例是17.74%。

3 讨论

肩袖损伤是目前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是指患者肩关节前后、冈上肌、冈下肌与小圆肌等部位发生断裂或者撕裂,诱因是肩部慢性撞击损伤、血供不足或创伤等,主要在肩关节极度外展的反复运动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患者表现为肩关节肿胀、感染或者臂丛神经损伤等不适症状,病情加重则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因此早期给予对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临床诊断该病症的金标准是关节镜,准确率高,存在操作复杂或创伤性较强等不足,不利于在临床广泛应用。

有研究报道,MRI检查能提高肩袖损伤患者的疾病检出率,具有较高软组织分辨率,经磁共振检查序列显示,正常肌腱大多数呈中低信号状态,给予其平扫措施时机体冈上肌腱呈完全撕裂状态导致肌腱外形表现为增粗、完全断裂或者不规则形状,能够清晰的观察到肩袖撕裂部位存在积液,对肩袖损伤的实际病症加以明确,提高诊断准确率且为后续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保障。

其次,人体较重要的组织是肩袖,其能对人体关节稳定性起到良好维持作用,主要组成部分是冈上肌、冈下肌与小圆肌等,形成袖套状能将肱骨头包裹起来,确保肩关节能稳定的活动,但是患者发生肩袖损伤或退化会导致肩关节活动存在不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工作与生活质量,因此完善肩袖损伤疾病的检查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常见的检查手段是病理学检查,其以患者夜间疼痛情况为基点不能有效的鉴别肩部损伤严重程度,不利于对肩袖损伤的类型加以明确,使其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给予磁共振检查具有创伤小、准确率高与操作简便等优势,多方位且多层面实施观察患者肩袖损伤部位,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且改善机体病变情况,便于早期确诊病情,改善预后效果且为临床医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参考依据,具时效性与可靠性。

65例肩袖损伤患者经MRI检查发现,疾病确诊有62例,所占比例是95.38%;误诊有2例,占3.07%;漏诊有1例,占1.53%;确诊的62例患者肌膜炎6有例;所占比例是9.67%;不同程度肌腱断裂有41例;所占比例是66.12%;肩锁关节炎有4例,所占比例是6.45%;胧二头肌长头键损伤有11例,所占比例是17.74%,说明本研究与周鹏等[3]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肩袖损伤患者采用MRI检查诊断能早期确诊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改善预后且促进疾病恢复,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杨万就.用肩关节MR双斜冠状位扫描诊断肩袖损伤的临床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6):1266-1267+1278.

[2]孙素芳.肩关节磁共振平扫与磁共振关节造影在肩袖损伤诊断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9,28(02):282-283+295.

[3]周鹏.MRI优化组合序列在肩周炎与肩袖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05):143-146.

论文作者:陆喜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肩关节MRI在肩袖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陆喜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