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试析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试析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

□ 陈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44)

摘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啦啦操教学带来新的机遇。本文从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对教学资源整合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等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加以说明。最后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途径等方面阐述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校 啦啦操 教学资源

引言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信息技术在不同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高校体育啦啦操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可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为保障信息化技术高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索出其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途径。

广西梧州市龙圩区税务局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后,不断优化纳税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节约了办税时间和成本,赢得了广大纳税人的点赞,纳税人的满意度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提高。2017年在全市纳税人满意度测评中,从原来的第七名跃上到中上水平。另外,通过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让纳税人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惠及面达100%。据统计,2017年度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共180户,优惠减免5726.9万元;享受政策性减免优惠2700户,减免增值税150万元。

为了满足数据比较的需要,首先需要将台湾对大陆农产品贸易的各细项进行归类合并,使之与2011年台湾166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由于台湾地区的投入产出表每五年更新一次,而2016年台湾只公布了52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因此2011年台湾166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是最新的投入产出表)中的产业分类一致,然后运用静态需求拉动的投入产出模型,并据以计算生产效果和附加价值效果。

1、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应用的优势

1.1、激发学生兴趣

对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应用环节,教师可借助微博、微信、QQ群、教学空间等在将基础知识上传到教学平台,对啦啦操种类、发展历程以及学习价值等向学生传达;还可借助微课、视频、慕课等形式将课堂学习的要点、动作风格等展现给学生,使其在课前预习阶段掌握课堂学习要点。此外,还可上传各种精彩的啦啦操比赛视频,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通过以上信息化技术让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掌握啦啦操比赛规则与裁判知识,促使其学习过程更好地实践。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外,在课前预习过程应用信息技术还可在学生脑海中形成初步的知识框架。教师可将各种复杂的动作上传到平台中,引导学生反复观看,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2、更新教学方法

高校啦啦操教学环节,动作模仿为主要的学习手段,通过学生身体练习完成知识实践。传统教学过程,学生仅可对教师动作进行模仿,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师精力有限,在特定的课堂时间内难以对学生展开高效指导,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与此同时,学生也难以真实地感知自身学习情况,只能通过老师语言提示进行动作改进。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为高校啦啦操的实践教学带来更多种可能。例如:可使用跳舞机软件让学生通过游戏方式进行课前准备。利用手机、摄像机等采集学生课堂信息,通过实施传输将拍摄视频和投影仪相连,将授课环节学生状态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可更好地观察自身动作不足,做出调整。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促使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啦啦操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体育项目,借助信息化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合理应用,可促使学生精准掌握各个动作要领,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大屏幕可更好的调整动作,减轻教师逐一指导的教学负担,促使课堂教学效率更高。例如:在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将啦啦操动作要领,通过音频、视频方式向学生展现,学生可更全面地观察,掌握动作精髓。在网络和多媒体的配合下,学生可对学习过程应具备的理论知识以及动作要领等更好地掌握,促使学生学习啦啦操过程认知逐渐提升,从表象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除此之外,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啦啦操教学,教师可更好地对学生动作展开指导,补充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技术指导不全面的弊端。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啦啦操动作要领时,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导致讲解次数不多,因此,部分学生对难度系数较高的动作要领难以精准理解,甚至对某一动作产生不正确的认知,在练习环节形成错误习惯。对此,通过信息化技术,利用网络展开视频化教学,学生通过教学视频了解到动作分解各个步骤,在实践过程对动作进行逐一模仿,及时纠正不准确的动作,提高学习效率。

1.3、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的啦啦啦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不断练习和巩固。为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教师可使用信息技术通过“会声会影”视频软件整理课堂教学视频。整理之后上传到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学生可更好地与老师以及同学互相交流,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此外,学生课下还可在平台中下载啦啦操视频资料,自主选择视频播放速度,更好地巩固知识。教师可将优秀学生动作拍摄下来,在平台中展示,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为学生课下巩固提供便利,同时还能激发其学习信心,以更饱满的心态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高校啦啦操的教学质量。

2、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

2.1、整合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时的应用,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重点部分。在整合过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挖掘出网络中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经过收集和整理之后形成优质的教学素材。例如:体育教师可利用网络将优质的啦啦操图片、音频、视频、文字等资源收集起来,在授课环节可直接应用,还可将其添加在多媒体课件当中。因为视频和音频等教学资源可灵活调整播放速度,同时能重复播放,为学生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以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形成全方位的教学系统,促使信息化在啦啦操教学过程学生模仿的可能性更高,教学资源更加丰富。

2.2、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在高校的啦啦操教学中,理论教学为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教学环节,教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功能,使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还能提高啦啦操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啦啦操理论知识之前,可通过信息技术将啦啦操的起源、当前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向学生呈现出来,为学生的实践学习奠定理论技术。高效利用多媒体展示啦啦操理论知识,营造良好的课堂视听效果。在网络的迅速发展下,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啦啦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可不受时间、地点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可随时随地获取啦啦操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需求,获取啦啦操动作要领、比赛规则等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在线完成学习。在教学环节,使用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不但可优化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断开阔学生眼界,满足当前体育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

3、高校啦啦操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理论教学信息化

教师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处于引导者地位,只有自身综合素质较高,才可更好地引导教学。教师综合素质既包括啦啦操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其信息素养。为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平。可通过参加信息技术培训,参观其他高校信息化教学过程等途径,不断丰富自身信息技术素养,吸取教学经验。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升之后,才可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展开啦啦操教学,提高高校啦啦操教学效率。

当前,高校中建立了完善网络化教学系统,在啦啦操教学过程,可对体育基础知识、动作要领、健康知识、训练方法等划分成不同模块,分别向学生展示。教师可在教学系统中下载训练音乐、视频素材以及电子教案等,并制定出锻炼计划。学生可在网络教室中浏览大量的教学资源,促使自身啦啦操知识体系更加完善,进而在实践锻炼环节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同时,在网络化教学环境,可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教学环节可配合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合理组织课堂结构,应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在线辅导和测试,展开教学评估。教师可提前录制啦啦操动作视频,并将学生训练动作记录下来,利用信息技术对视频展开对比,分析出学生学习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督促学生改进。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展开对比学习,在训练过程中不断思考,通过自我纠正提高啦啦操学习质量。

3.2、实践教学信息化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践考试还是采取试卷的形式,试卷内容偏重书本理论,忽略了技能的考核,学生复习的内容还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体现不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同时,只是以试卷来考核学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技能考核无法体现,也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更无法真实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学生在技能培养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而有的任课教师常常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实践考核,造成同时开设相同课程的不同班级学生实践教学考核不统一。

3.3、教学资源信息化

信息化时代产生大量的网络信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需要借助网络查询教学资源。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同时还可能存在垃圾信息,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在教学环节如何将不良信息剔除,高效整合教学资源为重点内容。为合理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啦啦操教学资源筛选的过程中,教师应摒弃网络中对学生思想不利的垃圾信息,筛选出积极、健康的教学资源,在理论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只有教师合理利用信息化资源,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3.4、教学方法信息化

胡锦涛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生活幸福安康,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提出的上面几个新思想、新理念,对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3.5、教学途径信息化

在高校啦啦操教学过程中,可基于信息化技术,打造慕课教学空间,拓宽体育教学途径。在教学空间中学生可利用图文学习资源,处于相互交流的空间。借助慕课打造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空间内,学生不但为知识的学习者,同时也是学习活动参与者,以及知识信息传递者。在互相交流传播学习心得过程中,提高学习效果。

在建设慕课空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第一,将学生作为中心,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慕课中内容讲解以及动作演示,使其主动接受学习内容。在慕课设计过程,教师应分析学生认知水平,结合啦啦操授课重点,利用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信息传输功能,将学生作为中心,使慕课设计更加人性化;第二,将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要内容,强化指导。利用慕课开展啦啦操教学,应突出体育教学的特点,通过练习为主的原则,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所以慕课空间的创建重点是练习内容是否契合学生兴趣,教师怎样在网络环境下完成对学生的指导;第三,慕课空间操作的便捷性。设计过程,应尽量将慕课界面进行简化,同时操作便捷。将界面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保障功能区域的模式稳定,便于学习者快速掌握操作方式。通过慕课空间,学生可掌握更多的啦啦操知识,学习过程能够举一反三,夯实课程基础。

在应用慕课开展啦啦操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进入到校园网中,登录慕课教学平台,进入到教师的个人空间创建课程。同时,教师还应准备电子素材、音乐、动画、图片以及视频等,根据上传要求合理修改。制作慕课时,可按照啦啦操风格、难易程度合理划分教学单元。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平台当中,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课程主体内容添加结束之后,可在“资料管理”中将试题、资料等上传,保障慕课系统更好应用到教学当中。制作并调整结束之后,发布到校园网络。高校师生通过登录个人账号即可学习慕课中的内容。此外,在教学环节,教师还可结合授课需求,手动添加学生、班级等,及时为学生提供在线指导。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啦啦操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兴趣、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技术应用过程,教师应重点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在啦啦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霞,李静.基于Blackboard平台下PBL和TBL法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建设与应用[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4).

[2]张婷.电子档案袋评价模式在体育小组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8.

[3]张林燕.信息技术在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16.

[4]廖怡芳.论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07).

[5]黄帅.啦啦操成套动作要素美学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12).

中图分类号: G8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902-(2019)-11-163-2-LXY

作者简介: 陈敏(1985-),女,汉族,安徽铜陵人,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标签:;  ;  ;  ;  ;  

试析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啦啦操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