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处理词典编纂中的几个新问题_现代汉语词性论文

词义处理词典编纂中的几个新问题_现代汉语词性论文

辞书编写中有关义项处理的几个新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义项论文,几个论文,辞书论文,新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释义是辞书编写的核心工作,而多义词词义的概括、分项、排序又是释义中重要的一环。一部辞书多义词义项处理得妥当与否,往往是衡量其编写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近年来参与了《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以下简称《规范词典》《规范字典》)的编写工作,对此颇有感触。本文仅从三个方面,根据自己的体会谈谈在义项处理上的一些设想与尝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 根据词义的发展变化对义项进行适当的增补

词义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词义的发展变化使词义的概括变得非常复杂和不易捉摸,也给要把不断变化的词义相对固定下来的辞书编写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我们在参考借鉴前人成果的同时,还必须占有大量的活生生的语言资料,从不断发展变化的语言实际出发去归纳概括词义,在原有辞书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字、词的义项进行适当的增补和删并。就目前一些比较通用的语文类辞书来说,它们在释义方面各有侧重,各具特色。有的因规模、目的、对象等方面的要求,将义项概括得比较简略;有的因编纂体例的需要,将字头下的部分语素义体现在合成词的释义中;当然也有因编纂年代和语言资料等条件的限制,漏收某些字、词的词义或语素义的情况。根据《规范词典》和《规范字典》的编写设想,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调整。即按照今天的语言事实,尽可能地把那些已被社会普遍接受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新词义收到字、词典中来,也增补一些过去漏收的义项,以全面反映现代汉语词义的全貌,提高字、词典的编纂质量和实用价值。例如:

1.厨(chú),《说文》:“疱屋也。”(即做饭的房屋)这个意义一直保留到现在,在今天的字、词典中,一般也只有这一个义项。但是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说法:“连长亲自下伙房帮厨”“正宗川味,名厨主理”等,显然这两个“厨”已经不能用“厨房”来概括。这表明,“厨”已从“做饭的房屋”中引申出“做饭”和“以做饭为职业的人”两个义项。一般说来,只要一个词在语言现实中反映了不同的事物或表达了不同的概念(不规范的说法除外),并有一定的使用频率,就应当把它划分为不同的义项。

2.占(zhàn),《现代汉语词典》(以下简称《现汉》):①占据:霸~|强~|攻~。②处于某一种地位或属于某一种情形:~优势|~上风|赞成的~多数。词条“占据”的释义是“用强力取得或保持(地域场所等)”,可见义项①的占据是以强力的方式实现的,三个例证也完全符合释义。然而这两个义项似乎已不能概括现实语言中“占”的词义,像“我们学校占地一百多亩”“这座大楼两个单位各占一半”“这堆煤占了大半个院子”“旧杂志把书架子都占满了”之类的说法,显然已不是通过强力实现的,因而可否给“占”再增加一个“拥有或使用”的义项。

3.压(yā),《新华字典》《现汉》等一般都有五六个义项:①从上面加重力;②搁置,按住不发;③用威力制服,镇服;④制止;⑤逼近;⑥赌博时在某一门上下注。

在现实语言中,至少有两种用法可以单独立项,其一,“东风压倒西风”“掌声压住了讲话声”“这次比赛,咱们一定得压过他们”“技压群芳”之类用法中的“压”,显然是义项①的一种比喻义,而且用得比较普遍,所以不妨把它用“盖过或超过”的释义固定下来。其二,作为“压力”讲的名词性语素也比较常见,像“变压器、减压阀、降压、电压、气压、血压、高压、低压”等等,完全可以单独立项。

4.室(shi),《新华字典》:①屋子:~内|教~。②机关团体内的工作单位:人事~。③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现汉》也是这3个义项。在古代汉语里,“室”由“房屋,内室”的意义引申出“家庭、家族、妻子、墓穴、刀鞘”等义项,其中有的意义在当今已基本不用了,有的却还保留在成语或合成词中,例如“十室九空、汉室(汉朝廷)、王室、有家有室、妻室、家室”等,所以作为语素义的“家庭或家族”和“家属或妻子”这两个义项可否补收进来。

二 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的差别,对义项时行适当的分辨

词的语法功能是指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在字、词典中给每个词标注词性,可以使人在弄清词义的同时,又能了解它在组合中的具体用法,这对于使用字、词典的人,特别是学习汉语的非汉族人来说,是非常方便实用的。但是,由于受汉语语法研究的制约,过去几十年出版的字、词典都没有给实词标注词性。80年代以后,随着汉语语法研究的深入,在字、词典中区别词类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给汉语实词注词性就有了可能,近几年出版的字、词典有的已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因此,《规范词典》和《规范字典》要求随义项标注词性,以显示词的语法功能。可以说这是符合群众需要的。然而在这方面也有一些难于解决的问题,比如词和语素的区分以及语素如何标注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汉语特有问题,在字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个汉字在历史上绝大多数就是一个词,而在今天,有的仍然是可以单用的词,有的已变成只能构词的语素,还有的是既可以单用又可能构词的或词或语素。从理论上讲,根据词的语法功能给可以单用的词标注词性而不用管只能构词的语素是没有问题的,但问题是汉字中多数是或词或语素的东西,对它们该怎样标注词性呢?而且要想把汉语的词和语素截然划分开是非常不易的。那么,我们不妨暂且采用一种比较简单的处理方法:既然区别词性的主要标准是它的组合能力,而语素在构成词或短语时也是通过各种组合来实现的,那就可以根据语素的组合能力,把它区分为名词性语素、动词性语素、形容词性语素等等(其实主要是这三大类)。这样就可以把一个字的各个义项都标上词性,至于某义项能否单用则在例证中去体现。例如:

1.令(ling),①[动](上级对下级)发布指示:团部~各连队加强防备|饬~|勒~|责~。②[名]上级对下级所发布的指示:一个将军一个~儿|传~|调~|法~|禁~|口~。③[名]酒令,饮酒时所做的一种游戏,可以分输赢,令输的人饮酒:猜拳行~。④[动]使;让:这个消息~大家激动不已|~人佩服。⑤[名]古代官名:尚书~|郎中~|县~。

2.伴(bàn),①[名]同在一起生活、工作或进行某种活动的人:你给我做个~儿|咱们搭~儿走吧|~侣|同~|旅~|舞~。②[动]陪着;随同:~我渡过难关|~君如~虎|陪~|~同|~随。③[动]从旁配合:~奏|~唱。

过去的一些字、词典,由于没有标注词性,所以常常出现把意义比较接近而语法功能迥异的词义归在一个义项里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根据《规范词典》和《规范字典》的编写条例,就需要按照语法功能与词义两方面的差别,把它划分为不同的义项。例如:

1.兴(xīng),《现汉》:①兴盛;流行:复~|新~|新社会不~这一套了。……这个义项中的两个释义词“兴盛”是形容词,“流行”是动词,三个例证都属于动词性用法。其实这个义项可以分别处理为两个不同词性的义项:

①[动]流行;盛行:现在又~穿旗袍了|时~|复~|新~。②[形]昌盛;旺盛:~衰|~盛|~隆|~旺。

2.历(li),《现汉》:①经历;经过:来~|~时半年。……这个义项的两个释义词都是兼类词,“经历”是动词兼名词,“经过”是动词兼名词又兼介词;两个例证前一个是名词性的,后一个是动词性的。因此,这个义项也应当分别为两个义项:

①[动]经历或通过(时间、处所等):~尽千辛万苦|~时八年|游~山川|~程。②[名]过程;历史:阅~|履~|学~|病~|简~。

3.兼(jiān),《现汉》:……②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而有之|~收并蓄|品学~优|~听则明,偏听则暗|他是党委副书记~副厂长。

从释义看,这个义项属于动词性质,是从本义“一手持二禾”引申而来的,但从例证看,五个例证可以根据语法功能分为两类;第一、五例为一类,具有动词性质;其余三例为一类,具有副词性质,因为其中的“兼”都处在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的位置上,又与同样处于修饰位置的“并”“偏”配合使用。仔细体会,这两种用法的“兼”在意义上也是有差异的,因而可以分为两个义项:

①[动]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涉及几种事物:他在校外还~点儿课|身~数职|~而有之。②[副]同时;一并;都:~顾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利益|~收并蓄|德才~备|品学~优。

4.当(dāng),《新华字典》:……③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学习的时候,不要做别的事情|~街|~院|~中|~面(面对面)|~初……。《现汉》:……③面对着;向着:~面|~着大家谈一谈|首~其中。④正在(那时候、那地方):~今|~场。

如果从语法功能的角度看,这两部辞书的上述义项都显得有些含混,释义既可以理解为动词,又可以理解为介词,而例证中既有动词性用法,又有介词用法。当然,这里涉及的动词与介词的界限问题至今仍然是语法研究上的一个难点,不能以此来苛求几十年前编写的辞书。如今要把语法功能引入语文类工具书,就不能回避这个问题。目前大家公认的区别动词与介词的标准是,动词可以充当述语,而介词只能跟它的宾语一起修饰述语。用这个标准可以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当”也可以据此把两种属性的用法划分开:

①[动]面对着:他们家正~着大街|首~其冲。②[动]在,正在:这几天种棉花正~时|大难~头|一事~前|皎月~空|~中间儿。③[介]引进事件发生的时间或处所(也说“当着”):每~春暖花开的时候,人们都愿意去郊外走走|~着大家的面,把事情讲清楚|~场表演|~面点清|~众说穿。

5.经(jīng),《新华字典》:……⑦经过,通过:~他一说我才明白|久~考验|道~上海。《现汉》“经[2]”第①项与此相仿。问题还是动词与介词的区分,按照上例的划界标准,也可以把这个义项一分为二:

①[动]经历或通过(事件、时间、处所等):~风雨,见世面|~年累月|这趟车途~山海关。②[介]引进实现某种情况的过程、方式等(可带动词性宾语):~反复调查取证,终于查清了他的犯罪事实|~他一提,我才想起来了|~别人介绍认识了他。

《现汉》在许多词的注释中已经考虑到语法功能不同,分立成不同的义项,由于体例所限,只是没有明确标注出来。比如“报告”,《现汉》注释是:“①把事情或意见正式告诉上级或群众:你应当把事情的经过向领导~|大会主席~了开会宗旨。②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向上级或群众所做的正式陈述:总结~|动员~。”所以,我们考虑按照语法功能分立义项的做法,只不过是把过去前人的办法加以明确化和系统化罢了。

三 根据梳理词义引申脉络的需要,适当添加必不可少的义项

一般认为,多义词的各个义项之间往往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联系,它们大都是由本义或基本义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比拟、借代等方式引申或再引申出来的。因而一部理想的字、词典应当按照词义发展的线索来排列义项,并标明各义项之间的引申关系,这样才能使客观存在的词义的系统性显现出来,便于读者学习掌握词义。然而要做到这一点是相当不容易的,因为词义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一些词的本义或引申中间环节的某些义项已经消亡了,甚至代表这些义项的有关文献资料也已经散失了。这样一来,这些词各个义项之间的联系就很难找到,它们的引申脉络也很难清晰准确地显示出来,特别是对于一部断代的现代汉语字、词典来说,更是困难。《规范字典》本着尊重历史、尊重资料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与尝试。我们的做法是,对于那些由于资料缺乏而一时找不到意义联系或没有充分把握确认其联系的义项,就作为存疑来处理,不勉强进行缺少根据的主观推断,尽最大努力做到言必有据。这正是吕叔湘先生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他说:“万事起头难,只要开了头,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总有一天会完备起来的。关键要实事求是,现在一时弄不清楚的,不妨存疑,只要不强作解人就好!”[①]其次,对于如何在断代字典中显示具有历史发展性质的词义引申脉络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几种处理办法。

(一)如果一个词在现代汉语里的各义项之间还保留着引申与被引申的关系,那么就可以按照它的词义发展脉络和时代先后整理出它的引申系列。也就是说,一个词的词义引申虽然是经过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完成的,各义项也是在不同的时代先后确立的,但是它的引申源头(不一定是古本义)及其主要分支基本上保留在现代汉语中,那些消亡了的义项并不影响这个词词义引申系列的排序整理,因而就可以根据它在现代汉语里的意义系统来整理它的引申脉络。例如:

流(liú),①[动]液体移动:水往低处~|泪~满面|血~不止|~淌|~速。→②[名]水道中的流水:涓涓细~|洪~|河~|溪~。③[名]像水流一样移动的事物:人~|气~|寒~|电~。→④[动]移动;运行:空气对~|~星|~沙|~浪|~转|~通。⑤[动]流传;传播:~芳百世|~毒|~言飞语|~行。⑥[动]趋向不好的方面:~于庸俗|~于琐碎。→⑦[动]旧时的一种刑罚,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去:~放。→⑧[名]江河水离开源头以后的部分(跟“源”相对);源远~长|源清~洁|支~开源节~。⑨[名]分支;派别;品类:三教九~|~派|第一~技术|下~无耻。→⑩[形]通畅;顺畅:~畅|~利。

标在②④⑦⑧⑩之前的符号“→”为第一层辐射式引申,表示这几个义项都是由①直接引申出来的;标在⑤⑥之前的符号“”为第二层辐射式引申,表示这两个义项是从④间接引申出来的;属于链条式引申的义项之前不加任何符号,如③和⑨,表示它们是由前一个义项②和⑧引申出来的。

(二)如果一个词在现代汉语里的各义项之间的联系由于引申源头或引申的某些环节已消亡而中断或不易显示清楚,就需要适当补出必要的文言义项,以照顾词义引申的系统性。例如:

1.厂(chǎng),《现汉》:①工厂:钢铁~。②厂子:煤~。

要是只有这两个义项,就不太好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补出“厂”的古本义,引申脉络就清楚了:

①[名]〈文〉有顶无壁类似棚子的简易房屋。→②[名]厂子,用来堆放货物并进行贸易或加工的扬所[多设有宽敞的大棚子]:煤~|木~。→③[名]工厂,进行生产或加工的场所:造纸~|纺织~|肉类加工~。

②的释义后方括号里的内容是申述引申理由的。

2.厅(tīng),《现汉》:①聚会或招待客人用的大房间:大~|客~|餐~。②大机关里一个办事部门的名称:办公~。③某些省属机关的名称:教育~|财政~。

如果从梳理义项间引申脉络的角度看,补出一个作为引申源头的义项就容易让人理解了:

①[名]古代官府听政办公的地方:→②[名]大机关里一个办事机构的名称及某些省属机关的名称:中央办公~|省民政~。→③[名]会客等用的大房间:客~|花~|~堂|三室一~。④[名]某些服务性行业的经营场所的名称:歌~|舞~|理发~。

3.废(fèi),《现汉》:①不再使用;不再继续:~除|不能半途而~。②没有用的或失去原来作用的:~话|~纸|~铁|修旧利~。③残废:~疾(残废)。

如果在这几个义项之外,再补出一个古本义,那么,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加清晰:

①[动]〈文〉房屋等倾倒;坍塌:四极~,九州裂。→②[动]放弃不用;停止:~弃|~黜|因人~言|半途而~|~止。→③[形]失去效用的;没有用的:~铜烂铁|~料|~物|~话。④[名]失去效用的东西:利用三~|变~为宝。⑤[形]特指肢体伤残:这条腿算是~了|~人|残~。→⑥[形]沮丧;颓唐:~然|颓~。

(三)如果一个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意义差别较大,有时被分立字头,作为不同条目处理,但从词义引申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发现它们又是有联系的,这就需要把它们归并为一个字头,按照引申脉络合理地建立它的各个义项,以显示词义的系统性。例如:

1.伙(huō),《现汉》:伙[1],伙食:起~|包~。伙[2],①同伴;伙计:~伴|~友。②由同伴组成的集体:合~|入~|成群搭~。③量词,用于人群:一~人|分成两~|三个一群,五个一~。④共同;联合:~同|~办。

从现代汉语看,“伙食”的“伙”与“伙伴”的“伙”意义差别较大,可以分别处理,但是在古代汉语里,这两个意义都是从一个源头引申出来的,所以就需要归在一个字头之下,它的词义引申系统才能显示出来:

①[名]古代兵制,十个士兵为一火,共同起火做饭;同火的人叫火伴,后来写作伙伴;同火做出来的饭食叫伙食。→②[名]从事同一活动或加入同一组织的人:~伴|~计。③[名]同伴结成的集体:拉帮结~|散~同~。④[量]用于人群:过来一~儿学生|三个一群,五个一~。⑤[动]跟别人合起来:两家~着开了一个小店|一台磨面机乡亲们~着用|~同。→⑥[名]集体办的饭食:开~|包~|退~。

以上三个方面的处理都会使部分词的义项有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所有的词都采取了增加义项的做法,而是既有必要的增补,也有适当的删减与归并。删减主要是指在现有字、词典的基础上,删除一些现代汉语已经消失不用的文言义项和普通话中很少用的方言义项。归并是指对现有字、词典中某些分项不够合理的义项所做的合并,例如,《汉语大字典》“匠”的第③义“某一方面造诣或修养很深的人”,就应当归并到第②义“有专门技术的工人”中去,因为③义是在“巨匠、哲匠、大匠”等组合中才具有的意义,而不是“匠”本身就具有的,所以不能“增字解经”。再如,《现汉》“吃”第②义“在某一出售食物的地方吃”,也应当归并到第①义“把食物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中去,因为②义也只是在“吃食堂”之类的组合才具有的意义,它没有改变“吃”本身的词汇意义。假如它能单独立项,那么,像“吃大户”“吃饭吃大碗”之类的用法是否也能单独立项呢?

本文仅代表个人的一些想法和认识,不完全代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编写组的观点。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注释:

①吕叔湘《早日把规范词典编出来》(为《现代汉语规范字典》写的序言),《语文建设》1995年第9期。

②本文引用或论及的辞书的版本情况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版。《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重排本。《汉语大字典》(缩印本),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第1版。

标签:;  ;  

词义处理词典编纂中的几个新问题_现代汉语词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