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南县市政工程管理处 安徽阜阳 236300
摘要:混凝土路面是市政道路的重要形式,具有施工简便、 投资适中、 使用年限持久等特性, 在中小城市道路中广泛运用。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水阳江大道西北段混凝土市政道路的施工为例, 研究混凝土市政道路施工工艺和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价值。为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 要关注三个问题: 一是材料的选择。选择合格的集料、 钢筋、 水泥,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二是施工工艺的优化。 注重摊铺、 振实、 养护等工艺。三是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理路面开裂、 翘曲、 错台、 磨损、 掉角等质量问题。
关键词:混凝土;道路路面;质量控制
一、分析道路功能不达标的原因
(1)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交通运输量也随之暴增。同时由于车辆超载运输的情况经常发生,而交通监管部门又没办法及时管理庞大的汽车群,从而在道路维护上没有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管制。大量的超载车导致了道路的建造重量承载标准远远达不到目前的超载重量,所以造成了道路使用过程中的损坏。
(2)我们通过观察道路路面出现的裂缝可以发现,路面的伸缩缝在施工阶段没有得到适当的处理。混凝土路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是施工缝的间距过大,甚至达到了 5m 的间距。这种不达标的设计施工将会在施工初期就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质量水平,由于混凝土中的水泥在水化热的温度退却之后由于温度的降低出现收缩现象,导致了内部出现了较大的拉应力,这就使得混凝土路面出现了各种裂缝。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障也是道路功能不达标的原因之一。我们可以通过道路路面的小范围取样测试发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远达不到标准。这就说明了在施工工程中,混凝土质量的监控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导致了在选材阶段没有获取到优质的原材料。
对于上述的这些原因,我们必须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意见,从而确保在今后的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标准,在施工前期和施工过程中秉承高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的达标。
二、施工前的准备
施工前的一些准备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是在施工前期对基层进行清扫和修补工作,使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修补工作,对破损的基层进行修补工作是保证工程后续的道路平整性。在拌合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拌合质量,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并且做好现场地质勘探和技术条件的调查。
三、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应对措施
1、施工流程
在实际路面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工艺主要包括了拌合物搅拌、混凝土浇筑、切缝和养护等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互相关联,起着缺一不可的至关重要作用。其中任意一个步骤出现了控制不合格的现象都会对混凝土板块的质量造成影响。对于搅拌阶段,我们应该严格地控制原材料的选取,严格地按照配合比来限制下料,搅拌的时候也要从投料顺序、搅拌时间等方面来提高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和强度。其中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需要得到适当的控制,如果在搅拌中没
有掌握好加水的度量,这就会改变水泥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导致了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加水过量也会导致面板表面水分蒸发快,体积收缩之后产生表面干缩和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模板安装
在混凝土施工中我们一般选择钢模板作为模板安装的材料,其中钢模板较大的刚度和光洁平整的内侧底面符合我们混凝土浇筑的理想模型。局部变形的控制范围在 5mm 之内,振捣时模板应该满足最大挠度小于 5mm 的要求,对于高度的要求是尽量和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一致,允许的误差范围是 2mm。我们需要保证立模支立稳固准确,接头紧密连接无裂缝,并且模板接头处应该不能漏浆。
3、原材料、配合比,搅拌要求
我们选择的水泥种类应该符合设计要求,并且保证水泥质量合格。出厂的水泥必须要有合格证书,如果超出出厂日期三个月以后就应该谨慎处理该批水泥,进行复检或者重点关注该种水泥的使用情况。如果我们采用的是散装水泥,那么就应该保证安定性之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运输水泥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做好防雨、防潮措施,以防大规模的水泥报废现象出现。石料和砂的质量也应该按照使用标准来选择,尽量选择验收合格的石料,并且加强检验人员的责任意识,严格按照使用要求来质检原材料。
配合比则应该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试验。在大规模的浇筑施工之前进行铺筑试验,在验证人机配合情况、工艺操作方面,应该等待各类参数的反馈满足了设计要求之后才能确定配合比。
关于混凝土的搅拌,我们应该严格按照配合比测量砂石,在原材料的允许偏差内规定好原材料的投放顺序也是相当有必要的。按照操作程序的投放顺序,我们将石、砂、水泥和外加剂依次投料并进行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该控制在90s 以上,在搅拌过程中还应该控制坍落度的大小。搅拌完成之后,我们应该及时将混凝土进行浇筑,如果发现了离析现象则说明我们需要重新搅拌混凝土。
4、主要应对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操作指挥不恰当的情况,这是由于现场监督管理不严导致指挥不当,这种情况常常会使得混凝土板块出现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我们主要就温度裂缝和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作出说明,并且就如何防治提出观点。
预防温度裂缝的现象可以从控制浇筑温度和施工操作工艺上入手,控制混凝土性能和减少约束条件等方面是预防温度裂缝的有效方法。夏季施工的时候谨防高温情况下的混凝土缺水现象,必须要从减低骨料温度,浇筑时间选在晚上等几个方面来降低浇筑情况下的混凝土温度。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我们需要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或者气泡,从而消除混凝土表面变形、不平稳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在初凝前及时进行抹压环节。公路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也会出现裂缝的情况,而我们应该尽量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裂缝。通常我们都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操作条例,遵循相关质量体系文件,从而推行全面质量规范的标准。
四、结束语
道路建设中,影响道路路面质量的因素很多,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指出道路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从选材到工艺控制再到施工中都要严把质量关。工程技术人员应做好各施工过程的质量预检与控制,确保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道路工程是一项整体性的建设性工作,其质量控制的好坏同样取决于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本文通过结合混凝土路面工程介绍了施工材料、工艺和管理方面在工程实践中的主要细节,同时结合自身实践经验阐述了建设施工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和管理要点。在满足规范、规程的前提下,更为重要的是注意质量控制要点,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敖秋平.市政道路混凝土路面病害成因分析及施工应对策略探讨[J].城市建筑,2013(24).
[2] 吴建筑.混凝土道路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与建设,2014(4).
[3] 刘琳琳,邱锋.浅谈市政道路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策略[J].四川水泥,2014(7).
[4] 姚胜利.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路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4(25).
论文作者:丁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路面论文; 水泥论文; 道路论文; 裂缝论文; 过程中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