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措施论文_俞赞华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措施论文_俞赞华

浙江方华联合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 312500

摘要: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在实际施工中的到了很好的应用,尤其是一些大跨径大体积的建筑结构,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然而任何一成不变的技术与工艺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最终显得落后,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相关人员在现有技术实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做好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工作,为现代化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好技术保障,促使其健康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

引言

混凝土施工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工艺的进步,日趋多元化、科技化,相应的,在质量管理体制方面也需要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既要根据项目实际确定相对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又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降低混凝土施工质量风险,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

1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1.1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前期阶段,需要自己检查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模板的标高、尺寸、位置、刚度和强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数量、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另外还要将清除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油污,要将淤泥和杂物清除干净,模板的缝隙和孔洞要严格堵塞,同时施工人员应当对模板进行整体性的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要采用科学的浇筑方法,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的确定应当根据建筑物结构和钢筋配比情况和捣实方法等各种因素综合决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当先在底部填入水泥砂浆,要求与混凝土内砂浆的成分相同,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一定不可以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米,则应当采用振动溜管等使混凝土顺利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反复的查看模板、钢筋、预埋件、支架、预留孔洞的状况,及时能够发现变形、移位等现象,此时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2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建筑原材料、外界气候、施工技术水平、施工人员素质和机械设备等各方面的原因影响,导致在建筑体表面墙壁或其他部位出现局部裂缝现象,尤其是在室外施工时,混凝土性质受外界影响更大,所以施工人员要充分加以注意环境和气候条件,特别是高温和低温等情况,都会使得混凝土墙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膨胀或收缩,造成混凝土墙面裂缝,由于混凝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结构会有所差异,所以其裂缝情况的控制也有不同的标准。目前我国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如果不在施工过程中加以注意,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很难再采取补救措施,对建筑物的质量造成了不可扭转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办法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严格监管控制混凝土强度和韧性。

1.3混凝土养护技术

由于一些基础混凝土有尺寸较大的横截面积,混凝土水化热大,为了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在拆除模板后,要及时将一层塑料薄膜用透明胶带临时把混凝土表面包裹紧密,这样既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色差,更主要的是能够保证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过快。同时,为了缩小外部环境与混凝土内部温度的温差,要经常用电子测温仪与混凝土内外部温度及环境温度进行测量,当混凝土内部温度和表面温度差超过20℃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外侧要搭设全封闭防护棚,根据测温的数据,判断棚内是否需要加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养护期不少于两星期。

2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混凝土施工是一项技术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综合性过程,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如露筋、麻面和裂缝等。针对实际施工中常见病害问题,文章系统性的提出以下几点控制措施。

2.1重视初始设计方案

完善的初始设计方案是后续施工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为施工的顺利展开提供参考,因此对于混凝土建筑工程出现裂缝的防治要首先从设计层面进行把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就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要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设计环节,有关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全面考虑,尽可能考虑到各种问题的出现,针对这些问题的出现设计出尽可能完美的方案,借以保证建成后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像是选择材料时,选用性价比高,质量有保证的,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须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行事,要充分考察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2.2严控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质量作为影响工程整体结构使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应从原材料与配合比两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原材料(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外加剂)的选择应按照国家标准与设计要求严格执行,注重原材料的安全性,确保其满足工程需要;对于混凝土配合比来说,含水率是影响集料配合比组成变异的主要原因,其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产生较大的波动现象,在施工过程中应实时严格测量并控制集料含水量。水胶比是混凝土所用水域水泥的质量比,其对混凝土的流变性能、水泥浆凝聚结构和硬化后的密实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变化。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一旦确定后,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

2.3混凝土配合比的有效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决定了混凝土的抗压性和强度等级,科学的配合比能够有效提升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在混凝土施工前,要根据建筑工程质量要求,通过科学试验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但是,试验所确定的配比中,骨料处于饱和面干状态,并不含超逊径颗粒,而受运输方式、天气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坍落度出现变化,导致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骨料中不仅含有超逊径颗粒,含水量也大大提高了。因此,施工人员在结合建筑工程要求和施工设计图纸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气候、环境等因素外在的影响,在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实际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搅拌所需的骨料、水泥、水等原材料的最佳配比。厦门市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多雨,年均降水量在1200mm左右。如果忽略气候条件的影响,按照混凝土抗渗水压值设计日清厂房项目的强度等级,将导致厂房出现严重的渗水问题。因此,在混凝土配比试验时,应结合相关规范、规程以及多雨气候对混凝土抗渗强度的实际要求,将混凝土抗渗强度等级在设计要求的抗渗水压值基础上提高一个级别(即0.2Kpa),砂率控制在35%-45%之间,水灰比控制在0.55以内。

2.4加大施工的监管力度

拥有好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原料后,紧接着要进行的就是施工建设,这也是工程项目进行到最后的落实步骤,但如果前期工作进行的都很顺利但最后的落实受到阻碍,最终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注重施工过程也是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展开的一重要环节,同时由于在施工时存在施工人员玩忽职守,任意删减操作流程,抱着不负责任的侥幸心理工作,最终导致建筑质量差,因此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其监管力度,从而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减少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2.5实施5S控制法

5S控制法是源于日本的一种新型质量控制措施,其含义是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和SHITSIJKE(素养),在我国的应用起步比较晚。建筑工程是一项团队工作,在其实施过程中,由于具体楼层的分部、高度和要求不同,这就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管理控制系统来进行操控。既能做到有条不紊,同时又能符合不同的建筑要求,5S控制法的应用与推广,很好的解决了建筑工程的此种要求,对工程质量起到全面的保障。

结束语

紧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的历史潮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随着当前人们视野的逐渐开阔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追求也愈加精细,体现在人们对相应的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混凝土结构目前已经广泛地被人类应用到建筑工程等相关行业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其同时,也要不断对其进行研究、探讨,使其能很好的发展,更加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徐国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简述[J].智能城市,2016,07:212.

[2]黄兵.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河南建材,2016(04).

[3]沈昇.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6,14:83.

[4]贾兵山,李宗志.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16,22:108-109.

[5]李保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居业,2016,07:78-79.

论文作者:俞赞华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措施论文_俞赞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