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泥稳定碎石工艺作为市政施工的重要基层建设技术,具备力学性能好、抗压性强、负荷能力高等特点。与此同时,其路面强度会随着使用期限的增加而提升,能够结合实际的工程建设要求对力学性能进行合理调整。对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作进行了分析,望对今后的工程有所助益。
关键词:市政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概述
1.1材料易获取
水泥稳定碎石这一材料的原料为水、水泥、粗骨料和细骨料等,粗骨料和细骨料的取材可以来自人工碎石或者石屑等,普通水泥以及矿渣等都可以作为原料,取材十分便捷,易于获取。
1.2强度与防渗抗冻性能较好
水泥稳定碎石是一种半刚性结构材料,且结构具有整体性,强度较高,防渗抗冻性能较好。采用水泥稳定碎石铺设的道路基层在铺设完成后强度就可见一斑了,随着道路的投入使用,使用时间越长,道路基层强度还会越高,也使得基层和路面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增强整体道路的抗压性,确保道路的质量,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1.3施工工艺较简单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重要环节在于对材料的集中搅拌和道路基层的铺设,施工的工艺较为简单,难度也较低,只要施工人员经施工操作的相关培训就能进行实际的操作,通过操作训练,不仅可以确保市政道路基层施工的质量,还能因其流水简易作业缩短施工的周期。
2工艺流程
2.1公路下承层的准备工作
在公路路基的水泥稳定碎石建设前,需要做好下承层的准备工作。结合项目设计方案,事先埋好分隔带的排水管线,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与边坡的泄水槽保持对应状态。除此之外,还应保证下承层的质量,确保表层平整。
2.2放样布设
结合设计图纸的桩号,对边桩及中线进行处理,测量出路床标高的准确数值。然后依照实际测量值,对底基层、上、下基层,进行数值计算,确定高度。与此同时,需要分别布设松铺与压实后的标高。
2.3立模
在进行路基底层铺设时,应该选取合适的土模进行外侧施工。如果培肩土的压实度到达90%以上,就可以开展垂直面内侧切割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保证线形的实际顺直度。需要注意,应保证底基层、培肩土、立模的高度一致,下一步选择钢模进行立模,做好立模的固定与支撑。
2.4混合料的拌和
在材料使用之前,应结合设计方案,进行合理配比、拌合工作。施工单位须准确掌握混合料的配合比,并在此基础之上,使用计量设备对材料的比例、数量进行测量,包括粗细骨料、泥浆、水等。除了控制水量、配料比重外,还需要全面掌握材料拌合的时间及投入顺序,对不同阶段的材料含水量进行调整。在投放减水剂的过程中可以同时投入其他的材料,进行拌和加工。
2.5混合料的运输
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情况,可选用自卸车(10-15t)进行混合料运输。运输车辆不能增加高板和坡口排。车厢必须彻底清理干净,车厢底部不能积水。为了保证铺路施工的连续性,摊铺机前必须有1~2辆卡车等待卸货。
2.6摊铺施工
在铺设路基之前必须检查路基的质量。当路基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措施。在铺设基层之前,必须检查基层的质量,并且应该随时检查混合设备和装载机等条件。为了确保基层,下基层或上下基层之间的良好致密性,在铺设施工的初始阶段必须对下承重层进行润湿和喷涂,并喷涂净水泥浆和控制在1.2-1.5千克/平方米。为了确定水泥浆的净稠度,在喷洒水泥浆的过程中应避免白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根据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确定水泥稳定砂砾松动系数。铺设施工时,必须检查路面层厚度和横坡,并根据具体使用范围确定具体范围。为了检查铺路混合物的平均厚度,如果不满足施工要求,必须选择有效的处理措施。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碾压施工
轧制是提高混合强度的决定性因素。轧制方法,轧制次数和轧制时间是否正确合理对于现场压实试验的结果是重要的,这是提高施工整体质量的关键。因此,摊铺后的路面基层施工必须及时全面地进行处理。在轧制过程中,混合物的表面必须润湿。当水含量不足时,应立即进行浇水操作。在水泥稳定的碎石混合物混合后,碾压结构应在60分钟内完成,以确保紧凑性满足施工要求通常,50-80米被定义为初级滚动度。例如,当在施工期间使用重型压路机时,子层压板的厚度小于20cm。
根据工程实际施工条件,不同轧辊的轧制速度不同。在轧制结构中,轧制的重叠宽度在30%和50%之间。在停止振动之前,滚筒应停止振动。每个滚动部分的端部是倾斜的和交错的。轧辊的轧制顺序是从外部到中间。例如,挡板,路缘,肩部等存在于边缘处并且在滚动时应该类似于支撑件。
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内容
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应用中,市政道路的施工企业应当对此技术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实际经验加以总结,从而对技术内容进行更好地管理,提高整体技术水平。首先,为发挥水泥稳定碎石的积极作用,增强道路基层结构的承载力,需要对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进行研究,明确其特征和性能,选择半刚性材料;其次,先进的材料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加以配合才能增强道路基层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引进先进施工技术、工艺,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工期,控制市政道路基层施工成本。
5水泥稳定碎石技术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及养护的应用
5.1严控混合料
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着道路基层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要加强对其的控制。一是要控制好混合比,减小各种用量的误差,最大程度确保混合料的性能和质量;二是要严控混合料的搅拌环节,控制好搅拌的时间和均匀程度,在搅拌完成后还需要进行质量的检测;三是要严控混合料的运输,为确保混合料的应用效果,在运输中应当注意避免水分的散失和混合料的离析问题。
5.2做好基层的摊铺
首先,为使市政道路的基层摊铺后与地下承层的紧密度,需要做好地下承层的湿润工作,同时在施工之前需要对现场做好检测试验工作,确定摊铺的松铺系数。其次在摊铺施工中,一是要重视施工的原则和标准,做好设备的控制,合理调整设备,严格控制摊铺的厚度,二是要确保摊铺作业的连续性以避免道路基层出现接缝情况,三是要在施工中加强对混合料的全程动态观察,若出现离析现象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并解决问题,以此来确保施工的质量。
5.3严控碾压环节
做好碾压环节施工质量的控制,首先需要根据施工的需要来选择合适吨位的设备,设备碾压作业必须遵循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其次在碾压过程中要确保碾压区域的全覆盖,同时控制好碾压设备的行驶速度,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碾压均匀,在碾压时要避免设备出现掉头和刹车的问题,从而确保碾压施工的质量。
5.4加强接缝和缺陷控制
在市政道路基层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各外界因素的影响,出现横纵施工裂缝问题,基于此,在应用水泥最大;节点撞击的塑性应变能占总塑性应变能的比重较小,不同速度下大致维持在47.3%水平。
6结束语
公路建设项目属于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建设工程,也关系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速度。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工艺技术,可以在保证公路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提升路面路基建设的效率。为此,本文从水泥稳定碎石工艺技术应用的现状、原理等方面出发,对具体的施工流程进行系统的了解,以期为城市化基础工程建设与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甘云伟.对道路公路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探讨[J].智能城市,2019,5(10):144-145.
[2]王福建.公路路面基层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04):153+155.
论文作者:丁国华1,徐诚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9
标签:基层论文; 碎石论文; 水泥论文; 稳定论文; 质量论文; 道路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