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文献及其分析方法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_引证文献论文

引文文献及其分析方法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_引证文献论文

被引文献及其相关分析方法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及其相关论文,编辑论文,方法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关于被引文献(参考文献)的价值、作用以及与著作权的关系,已有文章作了有益的探讨[1—4]。本文从信息的角度,讨论被引文献的意义和选取原则;并以事实为基础,运用被引文献相关分析方法,鉴审和编辑加工科学论文。

1 被引文献及其相关分析方法的基本概念

根据文献计量学,本文沿用文献[1,5]中的有关术语,将附有参考文献的某一文献称为“引证文献”,而将所附的参考文献称为“被引证文献”或“被引文献”。利用被引文献所蕴涵的各种信息,对照分析鉴审引证文献(已发表)和文稿(未发表)的学术质量,指导编辑加工文稿,笔者称之为“被引文献相关分析方法”。

本文所指的被引文献相关分析与通常用到的被引频次的分析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信息来源不同,目的也不完全一样。被引文献相关分析的信源来自一篇引证文献(或文稿)所附的被引文献;而被引频次则统计某种期刊(也可用于某篇论文)在给定时间内被引用的频次。前者不仅用于鉴审引证文献和文稿的质量,还进一步指导编辑加工文稿,促进增值;而后者主要用于文献被利用程度和广度的定量评估。

2 被引文献在引证文献中的意义

科技期刊是传递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所载引证文献就是信源。一篇文献(也适于文稿)的信息结构(参考文献[6]的附图), 示于下表:

┌ 新信息

┌─有用信息│

│ └ 相关历史信息

信源 │

(文献) │

│ ┌无在冗余信息

└干扰 ├失真

└噪音

由表看出,新信息应是一篇文献的主体和核心,反映了直接记录的研究数据(现场观测的、实验的和计算的)及其分析结果和结论。

历史信息是相对新信息而言的,它是已有(已知)的信息,包括与引证文献相关的历史信息和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历史信息两部分。被引文献属历史(已知)信息,其中与引证文献相关的被引文献,是相关历史信息的主体,是有用信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新信息起着支持、佐证和强化的作用;而对于那些与引证文献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被引文献及其在正文中的引述,为无关历史信息,属于无关冗余信息,起的是一种干扰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相关历史信息与无关历史信息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主要随引证文献的类型和信宿(读者)而变动。如对于一篇派生信息的综述,被引文献量大,文内引述被引文献相对较细;而对于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则只要选择与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被引文献,引述被引部分要符合简约性。因此,对前者属于相关历史信息的部分,对后者可能就是无关的冗余信息了。

我们利用被引文献相关分析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相关被引文献的信息,强化新信息,以发展有用信息;剔除无关的冗余信息(无关的被引文献及其引述),减少以至避免信息失真和噪音(如被引文献数据有疏误),以防干扰,从而促进科学论文增值。

3 被引文献的选取原则

查阅文献掌握信息是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借鉴或参考他人(含前人,以下同)的研究成果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一篇引证文献(或文稿),必然附有被引文献,作为其组成部分。选取被引文献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

3.1 相关原则

被引文献必须与引证文献(或文稿)相关。除众所周知的科学知识可不列被引文献外,以下情况需要列被引文献:

(1)提供背景材料 一篇引证文献(或文稿), 在“引言”中需要介绍他人相关工作的进展及作者开展某项研究的缘由,这就要提供相关的被引文献。

(2)用作引证、论证 将他人的学术思想、方法、数据、 结果和结论等作为引证文献(或文稿)的论据、佐证,或作对照与比较,属“引证”;对他人的假说、推理等进行证明为“论证”。

(3)产生派生信息 依据大量的原生信息, 对某一专题经过综合分析和加工而产生的派生信息,如综述、述评。

(4)用于评论、商榷 对某一科学文献的学术价值进行评论, 或是对某一文献的学术观点提出质疑和讨论。

3.2 版权原则

他人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被引用,必须提供引用的出处,以符合著作权法[2.4],也体现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3.3 充要原则

在收集和利用历史信息作被引文献时,应把握信息的重要性、代表性和时效性,既要关注国内的学术动态,又必须追踪国外研究的进展。根据撰写论文的需要,在保证引用信息充分性的前提下,满足其必要性,选择那些与其密切相关的被引文献。

4 用被引文献相关分析方法鉴审科学论文

被引文献相关分析方法是一种参照对比方法。被引文献作为信源,信息是十分丰富的,以被引文献作参照系[3], 从被引文献的表现特征到深层内涵信息,都可用于鉴审科学论文(包括引证文献和文稿)的水平和价值。

4.1 表观分析

包括被引文献的标题、被载期刊的学术层次、被引文献类型、发表时限、涉及的学科范围、语种分布[1—3],以及自引(引作者自己的)和引他人文献的比例等。通过这些直观的信息特征,可对引证文献和文稿作初步分析。

如标题,它是一篇论文最重要的信息点,可谓“微型文摘”,综观被引文献的标题,可窥视作者对国际相关学科前沿和热点的了解程度,能初步推测作者研究工作的起点;又如,所载被引文献的期刊学术层次高,又是重要的核心期刊,这类期刊一般吸引高水平的论文相对多,刊登高质量的论文较集中,因此研究工作的参照点相对高;再如,如果被引文献主要是自引,列他人的甚少,可能由于作者的视野受限,文章立论欠全面和准确。

4.2 深层次的分析

查证被引文献,对引证文献(或文稿)与被引文献进行信息对比。即根据被引文献的内涵信息,对引证文献(或文稿)的创新性、重要性、科学性和真实性等信息特征[7]进行相关分析, 以鉴审其学术水平和价值。

对比被引文献和引证文献(或文稿),若后者较前者有所创新,有所前进,提供的新信息是有价值的,则是可取的。后者的新信息量越大,信息价值越高,引证文献(或文稿)也就越有意义和重要。

如果引证文献(或文稿)只是被引文献的一个特例,并未突破被引文献的框架,信息价值不大;或虽有改进,但无质的变化;或两者的方法虽有不同,但结果相近,内容无明显增值;或者立论的依据滞后,内容无创新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有的通过对比,文稿内容有明显错误,失去科学性;甚至有的文稿所列被引文献“数据”并不与被引文献数据相符,这种不具备真实性的伪作,当然予以否定。

5 用被引文献相关分析方法指导编辑加工

对文稿进行编辑加工是鉴审文稿质量的继续和延伸。以被引文献作参照系,分析对比文稿,进行编辑加工,是优化文稿的一种方法。笔者结合《地球物理学报》的例子加以分析。

5.1 求准存真

真实和准确是信息特征的基础。文稿论述片面,与全面、客观性相悖;文稿出现偏差和疏误有违准确性;错误的数据更是违背科学的真实性,这些都对文稿形成干扰,降低文稿质量,必须剔除。

如一篇述评,原题为《中国岩石圈物理和深层过程研究及其今后的发展和任务》,按题意需要引用各种地球物理方法研究的被引文献。笔者审读文稿和被引文献,发现内容和引用的被引文献主要是地震学方面的,资料的覆盖面不足以说明原题意,标题过大。笔者建议重新命题为《中国岩石层物理的地震学研究》,并希望增补地震面波方面的被引文献,使内容更全面和客观。作者补充修改后的述评,被引文献达138 篇,文、题相符,大量的被引文献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增强了文稿的说服力[8]。

一篇高温高压实验文章[9],在论述他人成果时, 未写出真正做实验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的著者和文献,署名的却是未参加子项目研究的总项目负责人,与实际偏离。笔者提供了有关实验成果的5篇系列文献,均被作者采纳。原文经修改,从而归真和有据可查了。

还有一些文稿,引用文献并不全面,有的甚至很少,在未充分考证的情况下,却自称自己的工作是“首次”、“首创”。删去这些违忌之词,文稿更显朴实。

5.2 剔冗增新

文稿中的引文要简明,勿须无谓的繁琐引述,应剔除那些与文稿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冗余信息。

有一篇分析喜马拉雅地区深地震反射剖面的文稿[10],在“引言”中,作者详细介绍了他人有关青藏高原隆起成因的10种假说。繁琐论述反而喧宾夺主,笔者提出只需点明各种假说的名称并标明各自出处的建议。作者采纳后经修改的引言简明了,节省了篇幅,标出的被引文献又可供有兴趣的读者追溯和查证。

另一方面,有时需要给文稿增加必要的相关内容和被引文献,可谓“增新”。如《重力学反问题中零外部位密度研究》[11]是一篇理论性文章。论证严谨,美中不足的是在“问题提出”部分没有把前人的相关工作和代表性文献写进背景中。笔者要求作者补充了一段重要背景材料,加注了代表性文献,给读者提供了必要的相关历史信息,作者研究工作的意义也就一目了然。

另一篇讨论邢台震源区波速异常与地震关系的文稿[12],笔者对比文稿和被引文献,发现被引文献中缺少近年来他人在同一地区所做研究工作的相关文献作比较,于是提供了具体文献,被作者补进文稿,为原结果增加了佐证。

5.3 填补遗漏

有的文稿已述及有关的被引资料,但这些资料出自何处,却未标注。这既碍于文稿的完整性,也与著作权法不符,必须填漏补齐。

如《格尔木至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研究文集》(地球物理学报,1995年增刊),由于各篇文稿集中在一期上,相互引证时一些作者忽略了对被引文献的标注。笔者对照各篇文稿,并向作者核对,在该标之处一一补标,使文稿更符合科学性和完整性。如其中一文[13],原漏标作依据的5篇被引文献,经与作者核对后均填补齐全。

《高温高压下岩石波速与地壳深部物质组成》[14]一文中说明属“八五”攻关项目,但有关岩石测试基本数据的来源,笔者查对被引文献后,发现只标注了国外的被引文献,而漏标了国内的,看不出该文与攻关项目相关。笔者提出疑问,作者认真地重新查阅了已归档的数据和有关文献,最后补齐,从而有据可查了。

5.4 分清泾渭

有的文稿将他人的数据、资料与自己的混杂在一起,分不清“谁是谁的”,可谓泾渭不明。理当标注清楚,以正其源。

一文稿[15]中有一份重要的基础数据表,其上列出了32种岩石及其矿物的有效原子序数,原表注中写着:“数据部分引自文献[6], 部分由计算得出”。但哪些数据引自[6],却无标记。 两者数据之比的大小,反映了文稿的不同价值,不能含混。笔者提出问题后,作者在数据旁一一加以标注,表注修改为“数据部分带*者引自文献[6],部分由计算得出。泾渭分明,文稿更符合实际。

另一篇文稿[16],作者根据多人的资料,经过综合分析和升华,提出渤海存在潜在地幔热柱的新见解。虽文后有被引文献,但文内忽略了标明所用图件是引自哪些作者的。后来作者根据笔者建议,将引证的几幅图件分别加注了出处,从而各归其主,也利于读者查证。

5.5 区别“内外”

所谓“外”、“内”,这里指的是文稿引用的资料分别来自公开发表的文献和内部资料。引用时,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就不引用内部资料,这就是“先外后内”的选取原则。

如果有的数据未正式发表,而又需要被引用(地学文稿常有这种情况),作者必须遵循知识产权,取得被引用者同意后方可引用。如关于西藏羊八井地热田微地震观测和塔里木盆地地壳热结构2篇文稿, 原来都引用了内部资料作佐证。经笔者询问和查证,最后都改换了正式文献。前一篇文稿的作者还用被引文献校勘了原引的数据。

综上所述,编辑在鉴审和加工文稿时,要充分重视被引文献这一信息资源,深入挖掘和利用;并要有强的版权意识,保护被引用的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把好关。

收稿日期:1997—05—06 修回日期:1997—09—08

标签:;  ;  ;  

引文文献及其分析方法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_引证文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