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移动作业是随着近几年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而应用于变电运维检修工作中的,对检修效果及效率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变电运维检修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就移动作业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移动作业的快速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变电;运维检修;现状;移动作业;
移动作业是利用手持式设备等移动终端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进行数据交互而实现业务应用。在作业现场,通过如移动终端实现对作业任务的下载查看、作业数据信息的记录、过程信息的管理等功能的各类应用,对于企业信息化应用场景进行完善、扩展,移动作业应用将会给企业的管理模式带来较多的变化。
1变电运维检修工作现状
随着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加速推进,传统的运检管理模式渐渐不适应当前的工作要求。一方面从确保大电网安全运行的角度,要求能够对设备、通道环境的状态全面地感知、动态地分析、及时地预警,将设备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从大检修体系高效运转的角度,公司各层级运检管理人员都需要对运维检修过程进行更有效的管控,全面掌握人员、车辆、物料的实时状态,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以缺陷管理为例对运维检修业务进行简要的介绍,缺陷管理是对运行巡视、带电检测、在线监测、试验过程及检修过程中发现的设备缺陷进行记录和管理,跟踪管理电网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消除缺陷的整个过程,是缺陷的发现、建档、上报、处理、验收等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业务流程说明具体如下。
1)缺陷登记:缺陷的发现途径主要包括巡视、检测、检修,其中巡视、运维检修班组人员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登记并进行初步定性。该工作需要在班组人员从现场回到办公室后才能进行登记。
2)班长、技术员确认缺陷和分类:班长或技术员对本班组发现的缺陷进行确认,可重新对缺陷进行定性,并保留历史定性痕迹,便于后续跟踪。班长或技术员确认后,将缺陷上报给检修公司专责进行审核。
3)检修公司专责缺陷审核:检修公司专责收到班组上报的缺陷后,对缺陷进行最终定性,并保留历史定性痕迹,便于后续跟踪,定性数据不能随意修改。对于自行消除缺陷,可结束流程;如果是重大缺陷,则将缺陷上报给检修公司领导进行审核后再安排消缺计划;如果是一般缺陷,可直接安排消缺计划。
4)检修公司领导审核:检修公司领导对检修专责上报的缺陷后进行审核定性,如果是重大缺陷,则将缺陷上报给运检部专责进行审核后再安排消缺计划;如果是一般缺陷,可直接安排消缺计划。
5)运维检修部审核:运维检修部专责对检修公司上报的缺陷后进行审核定性。运维检修部专责审核后,将可消缺的缺陷发送给检修公司检修专责进行消缺工作安排。
6)专责组织消缺:检修公司专责将审核后的缺陷排入检修工作计划,或直接将消缺工作派发给检修班组。
7)运检班组消缺处理:检修公司运检班组接受专责派发的消缺任务后,首先进行现场勘查、工作票开票,作业文本编制、人员安排等准备工作,然后到现场执行消缺任务。如果消缺班组是运检一体化班组,则缺陷处理流程结束,如果不是运检一体化班组,继续提交消缺验收。
8)运行人员消缺验收:检修公司运维行人员对运检班组消除的缺陷进行验收,若验收合格,结束缺陷处理流程,否则将缺陷退回检修公司专责重新安排消缺。
由缺陷管理业务流程和工作描述可以看出,由于业务受通信通道、通道带宽等因素影响,生产现场工作的移动化、可视化和互动化水平有限,限制了对生产现场的远程管控和技术支持能力,难以实现数据实时自动上传,无法在生产现场实时查询各系统数据,现场作业情况并未实时传递到管控层面,存在滞后性,管理人员无法对现场作业情况做到准实时监控,与现场作业有脱节,制约了生产现场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2运维检修业务中移动作业的应用
2.1移动作业应用架构
移动作业可以分为内网移动应用和外网移动应用两类技术架构,分别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内网移动应用
内网移动应用是移动终端与部署在公司信息内网的业务信息系统实时交互,所有业务流程在内网完成,主要服务公司内部输变、变电、技术监督运维检修作业人员的移动应用。该类应用使用专控移动终端作为载体,以专用(虚拟)加密网络作为通道,通过内网安全接入平台接入公司信息内网,由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提供运行支撑。
内网移动应用平台为两级部署,在总部信息内网部署平台管理模块,在基层单位信息内网部署平台运行支撑模块。
内网移动应用移动作业开发技术路线遵循国网信通部内网移动应用建设技术路线要求,基于内网移动应用平台进行移动作业设计开发,移动作业终端通过内网移动应用平台进行统一接入,与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通过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来完成。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应用管理、设备管理、数据交互等功能。移动作业系统使用时,对移动终端进行安全加固,加装安全接入平台安全TF卡,通过电力无线虚拟专网(APN专网),经由安全接入平台与信息内网的内网移动应用平台服务端进行安全通信。在安全防护方面,遵循国家公司安全防护要求。
(2)外网移动应用
外网移动交互平台按照“一级管理,两级运行”新型部署模式建设,支撑公司外网移动应用的开发、管理、运行,实现互联网终端的统一接入。外网移动交互平台对各业务领域的移动应用提供开发、运行、管理、互联网边界的安全服务。
3.2移动作业在运维检修工作的应用分析
移动作业工作模式,通过移动终端设备的现场数据收集和实时传输能力,可以显著提高信息流转的工作效率。以上文介绍的缺陷管理为例,对移动作业在运维检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应用了移动作业的缺陷管理流程描述具体如下。
1)缺陷现场登记:对现场发现的缺陷在移动终端进行登记。
2)班组长审核:对班组登记的缺陷进行审核,并发送运检专责审核,如果此时缺陷已消除,可直接提交验收。
3)审核:对缺陷进行审核。
4)消缺安排:进行消缺工作安排。
5)变更缺陷信息:提交缺陷变更的详细信息。
6)消缺计划:制定消缺工作计划。
7)班组消缺:运检人员对缺陷进行消缺,缺陷信息可在消缺过程中实时回传。
8)延期消缺部门审核:对延期进行处理的缺陷进行审核。
9)延期审核:对延期处理的缺陷进行审核。
10)班组延期消缺:检修班组对延期处理的缺陷进行消缺。
11)缺陷验收:在现场对完成消缺情况进行验收,并登记验收情况。
从流程可以看出,现场作业(缺陷信息登记、消缺工作、验收等)均可在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并实施进行回传。通过现场作业的实时数据采集,获取实时工作情况信息,管理人员对于运维检修工作的管理深度可以穿透至现场,同时借助4G网络的高带宽,可以实现视频信息的交互,对于工作质量和效率将有较大的提高。同时设备的各类检修、检修信息履历也可方便查询,对于现场的工作人员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3结束语
通过移动作业应用实时采集现场作业信息,实时完善的信息互动平台,加强现场工作管控,从而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无线通信技术,以移动作业应用为平台,建立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移动作业应用使得包括各专业负责人、相关专职在内的管理人员深入到运维检修现场工作的管控中,对现场工作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把控和监督。
参考文献
[1]秦超,张涛,林为民.电力移动作业PDA安全接入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1).
[2]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S].2010.
[3]彭木根.数据仓库技术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李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6
标签:作业论文; 缺陷论文; 班组论文; 内网论文; 现场论文; 工作论文; 公司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