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与防范规制措施探讨论文_谢梦君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与防范规制措施探讨论文_谢梦君

四川路桥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本文先简析防范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意义,然后在控股股东与相关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与操作概念股等方面,总结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进而在加强惩罚力度、确立监管框架、构建预警机制以及改善法人治理结构基础上,具体分析和阐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及其防范规制措施。

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防范规制

近年来,证券市场不断发展完善,信息披露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信息披露违规事件却屡禁不止,并且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上市公司作为市场主体,其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发生频率却逐渐增加,破坏了上市公司的诚信形象,扰乱到了市场秩序,同时也损害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为了保障市场秩序,保护投资人的合法利益,需要对信息披露的行为实行严格管控。因此,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及其防范措施展开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防范意义

所谓信息披露,其具体是指上市公司,或者是拟上市公司,用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等当作载体,将公司与公司相关信息,向投资者与社会大众公开披露的行为。投资者与社会大众通过大众媒体对上市公司进行相对深入了解,从而决定是否对此上市公司实施投资行为。只有得到了真实、全面、及时与充分的信息,投资者才可以对后面的投资做出较科学合理的选择。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的证券市场也取得很大的进步,并且针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制度正在不断的健全与完善。即便如此,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着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这对于上市公司融资活动的开展,还有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

近几年,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频发,也逐渐多样化,总结最近的一些信息披露违规案件,其主要的违规行为如下:

(一)控股股东与相关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的行为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控股股东与其相关联方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上市公司违规担保等行为,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是上市公司稳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隐患,同时也是证券监督管理重点。出现这个行为的原因主要是,一些控股股东的资金链比较紧张,其通过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方式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源,实现了利益输送的违规行为。(二)并购重组中高额业绩未完成的行为

从2015年开始,并购重组的现象在市场上逐渐增多,同时也伴随着一些忽悠式与跟风式的并购重组现象,这让高估值与高承诺的现象逐渐出现。在最近一段时间中,因为部分上市公司业绩承诺的期限已满,一些重组交易的问题就逐渐显露出来,标的资产完成业绩目标难度较大,这成了市场上的主要问题。

(三)炒作概念股行为

概念股炒作一直都是A股证券市场备受诟病的一个问题。在前期阶段中,科创板与创投企业等都先后受到了市场的追捧,一些上市公司因为不合理的市场价值管理动机,利用这些热点概念的内容与题材,在市场上向投资者发布了不真实的内容,从而误导投资者,导致股价出现波动,进而影响了整个证券市场秩序。

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防范措施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固然有成功后巨大物质回报的诱惑,但更多是在于违规行为被监管者发现的概率较小;同时,违规行为被发现后承担损失比较小。因此,要对违规者有效的实施监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加强惩罚力度

近几年来,融资的渠道逐渐变窄,这让民营企业融资难度更大,股票质押风险逐渐提高,监管层要对这种情况下的上市公司监管进行预判,有效预防资金占用与违规担保等行为。虽然在资本市场上,规则已不断健全,限制也不断升级,一些乱现象得到了控制,但是监管力度还需要加强,尤其是在科创板试行注册制与多层市场更加立体化的趋势下,更加需要加强约束管理,预防小问题出现。同时,还要使用证券法修订的机会,让原则与底线更加清楚,加强执法力度,创新打击惩罚违规行为的手段。市场上一旦出现违规行为,各个监管机构就需要严厉快速地实施监管措施。在打击惩罚违规行为时,要一直保持严厉查处的高压姿态。监管要在决策合理性与披露及时性上,重点关注上市公司与相关方资金交易,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事项。

(二)确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的监管框架

根据有关的证券市场监管理论,政府在市场监管中不应事必恭亲,将自己置于矛盾的焦点,而应将证券中介机构及各种自律机构推向监管的第一线,从而使自己处于一种相对超脱的地位。证券交易所是证券市场最为重要的自律组织,也是一线的监管者,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监管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监督质量,构建预警机制

首先,要确定监管目标,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比较特殊,证券市场承担着很重大的经济使命,这些使命与任务的实现都要和监督目标相结合。监管部门要确定自己的监管目标,其中主要是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保障投资市场的公平与透明,控制市场中的风险。在这些清楚的目标下,监管部门才可以把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落实,从而控制信息披露中的违规行为,尽可能保障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其次,监管部门不能及时、充分发现违法违规问题,说明监管力量不足也是原因之一。不难理解,即使制度很齐全,没有足够的专职人员去执行,最终也很难有较好的效果。所以,要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以及提高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除了以上方式,还可以尝试建立上市公司的风险预警系统,通过科学的风险预警系统的监测,当有着内部逻辑的众多监测指标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发出不同种类的风险预报,并将之转化成一般投资者能够理解的信息。这将大大地提高及时发现违规的能力,并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免受巨大损失,这是一种事中监管。

(四)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上面的内容主要是在外部上入手做好预防控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防范,还需要做好内部监管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从公司内部入手,预防更加隐蔽性的违规行为出现。当前我国部分上市公司中,法人结构中角色与职责都有一定问题,这样使公司在内部无法做到有效管理,人员与职责没有体现出来。在上市公司中,董事长一般是领导者,监管层与管理层直接接受董事会管理。这种模式中,公司内部监管工作无法加强,监管机构也无法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所以,上市公司需要健全自己的法人治理结构,才可以对公司开展有效监管。上市公司需要对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管机构的职责进行明确,让公司权利、决策与监管等分别落实在不同部门,构成一种职责分明与相互约束的法人治理结构,以此在内部管理中预防违规行为。

结束语

防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可以保障整个市场稳定运行,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当前的形势中,主要存在控股股东与相关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和炒作概念股的行为,这些行为对市场的秩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加强惩罚力度、确立监管框架、构建预警机制、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等方式的实施,有效防范违规行为,保障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王苗.建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防范机制[J].时代金融,2012(18):233-233.

[2]刘颖,董莉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24):192-192.

[3]吴京育.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7,39(4):88-91.

[4]张绍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行为的分类监管模式设计与创新[J].海南金融,2018(1):37-45.

论文作者:谢梦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与防范规制措施探讨论文_谢梦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