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的安全运行论文_郝敬瑞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的安全运行论文_郝敬瑞

身份证号:37292619910401XXXX

摘要:电力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生活当中随时随地都需要的基本诉求内容之一,而作为电力系统中核心内容——变电站,无论是基于时代发展对于其自动化的考量还是基于自身发展中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变电站的运行都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主要公共建设设施。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于关于其通过实现自动化来为安全和稳定保驾护航的运行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安全运行;

引言

要对电力安全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必须建立奖励机制保证其工作质量。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员工如果工作认真,表现出色,那么给予一些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让他们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保障了变电站的整体的安全运行。

1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对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和用户的重要性体现在变电站电气自动化水平和电力运行是否是安全运行,可以从2方面分析得出:(1)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处处都需要电力,同时电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电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它给社会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通过电力所带来的一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和方便,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生活水平。但是随着人们对电力的依赖,而产生了各种的高负荷电器出现,这才使得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和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所出现。(2)想要电力能够安全的运行,就必须要对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水平进行提高,对于变电站管理水平也进行改善。在经济发展快速的社会当中用电量不断增加,对于基础的电站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对变电站的电气自动化和电力安全的正常运行进行严格要求,才有可能使国家的电力系统有良好的运行环境。

2 基于专业角度对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发展方向的分析

2.1 依托分层分布式结构,构建变电站整体框架

对于变电站,其总体框架的设计模式为分层分布式结构,主要涉及三个部分的内容,即站控层、网络层以及间隔层。具体讲,对于间隔层,其主要依托传感层,实现对变电站内一次设备运行数据的全面收集与分析,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指令的执行与传达,实现对一次设备的有力防护,达到控制管理的目的;对于网络层,以工业以太网为支撑,以传输为目的,传输速率超高,是变电站运输的基础。站控层是整体框架的中心,作用是实现对变电站所有电力设备运行的全面监控与管理,涉及报警、指令执行等。

2.2 基于整体框架,全面了解变电站硬件类型,强化系统运行的监督与管控

立足变电站整体架构,其硬件设置的分析主要是对硬件配置进行全面了解。具体讲,在站控层,其主要包含的硬件设备有服务器、报警器以及监控机等;在网络层,硬件内容有交换机、光缆以及光纤接口盒等;中间层的硬件以电能采集装置、开关柜以及相关保护装置等为主。在硬件设施的支持下,能够进行数据的高效传输。基于数据传输的基本原理,主要是以网络层通信光缆为依托,实现双以太网传递目的,维护电力安全运行。只有依靠科学的二次设备硬件设计,才能增强对一次设备的监督控制,为安全性奠定坚实基础。

2.3 重视功能模块与接口的软件设计,加快电气自动化设计目标的实现

基于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软件设计是关键,主要是以硬件设施为依托,强化自动化运行的实现。具体讲,对于软件设计,首先是以功能模块为基础,强化A/D采集以及计算机处理的实现。依托功能性模块,能够实现电力信号的分析转变,构建能够解读与识别的信号,形成系统决策,达到对于各种信号性质的辨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通过A/D采集,借助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同时进行信息存储与合理分类,便于后期查询使用,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最后依托开关量进行输入与输出操作,达到信号转换与传输目的,同时,准确识别信号档位。

功能接口的设计:对于功能接口,主要涉及三部分,即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接口、与电能计量系统的接口以及与智能仪表的接口。对于保护装置的接口,以双网口方式为主,作用是实现网络检测,强化与监控系统的有效连接;电能计量接口以规约转化器为手段,达到电能计量设备电能的合理规约,满足收集的目的;仪表接口也就是通讯接口,与报警器等处于连接状态,达到数据协调处理的目的,满足数据采集与分析的目的,实现高密度监控的目的。依托软件设备的设计,强化电力系统二次设备的全面整合,提升监控自动化水平。

3 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分析

3.1 实行无人值守专责制度

由于新的管理模式已经出台,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没有可借鉴的实际工作经验,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很多差错。对于变电站的运营和管理,结合变电站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相关设备的建设。如无人值守的专用系统。

在管理方面,希望使用不同的分解、巡检和维护工作,专家负责验收和检查工作,对特定员工负责,一旦发生设备运行问题,及时找到负责人,避免不清楚责任、分工不明确、相互洗牌等问题。如果费用已经支出,但是并没有根本地去解决问题,找不到责任人,没有实施惩罚措施,就没有实际的管理意义。

3.2 积极对员工培训运行技能

在变电站管理过程中,由于工作分散,管理过程当中的管理人员的素质较低,所使用的管理资金是有一定限度,专业的工作人员较少。由于变电站中的设备越来越多,管理的压力较大。如果当前管理人员的问题无法解决,那么以后必然会引起更严重的麻烦出现。所以相关部门要尽快建立和健全相关专业人才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专业能力。

3.3 强化对电力运行和自动化的管理

对于变电站自动化安全运行来说,有很多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其运行状态,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更要谨慎。要以认真的态度,专业的知识来进行管理,认真规划,确保管理目标的实现。对于变电站的管理来说,要对其管理人员建立和完善相关的人员管理制度,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其专业的素质,并且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术。在大修过程中,有必要填写日常检查轮换,这有利于今后的检查。如果发现问题,也可以根据记录找到负责人并予以处罚,从而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勤奋程度,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4 结束语

电气自动化实际上就是始终为变电站安全工作而服务的,提高电力安全运行稳定性和质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于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实现的有效途径以及实现自动化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全方位的阐述了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的关系。望广大相关工作者能够就此方面继续深入的探究,不断提升自动化的运行与稳定性,为电力安全运行的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付明芝.关于110k V变电站电气设计方案的探讨[J].民营科技,2016(12):48.

[2]张朝锋.110k 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03):392-393.

[3]何保荣,郝玉东,王超智.基于多种DVR的变电站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3(06):80-82.

[4] 宁雪峰.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在东莞供电局集控中心的应用探索[D].华南理工大学,2017.

论文作者:郝敬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及电力的安全运行论文_郝敬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