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丁晓霞论文_丁晓霞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丁晓霞论文_丁晓霞

摘要:城市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猛增,建设用地的紧张,促使建筑向高空发展,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也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在当前我国不断推动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超高层建筑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类型,对于整个城市的运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城市超高层建筑不断增加的今天,智能化系统的引进与应用,能够使超高层建筑的用户体验得以提高,顺应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超高层建筑的功能性需求,由此可见,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应用的重要性。鉴于此,本文围绕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展开,并简要阐述了高层建筑的强度控制对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

引言

我国超高层建筑物具有结构复杂,规模大等特点,在针对该类型建筑物构建智能化系统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在保证建筑物安全性的同时,严格控制施工成本。在超高层建筑物进行施工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智能系统的规模大、管线多、结构复杂等问题,将其按照功能性进行模块化区分,合理对于火灾报警系统、防雷系统、抗电磁干扰系统、设备监控系统以及安防系统,提高超高建筑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为其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1、超高层建筑的特征

针对于城市建筑物而言,超高层建筑与其他类型的建筑物有所不同,该建筑能够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有效推动了现代化城市建设不断发展。从我国超高层建筑的建设情况来看,超高层建筑普遍呈现出面积大、楼层多的特点,具有较广的面积空间。此外,超高层建筑还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这是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对建筑技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了满足当前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性需求,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愈发复杂。

2、高层智能建筑物界定及雷击破坏的特征

第一,雷击破坏影响范围扩展到“全行业”。高层智能建筑在支撑资源上大致包括两种,其一是“电力能源”、其二是“建筑空间”,这两方面资源几乎贯穿于现代全部行业。换而言之,对于“高层化”和“智能化”建筑需求的产业,在现代化社会已经不是“个案”,航空航天、电子商务、石油化工、金融经济等各领域中,特别是在“寸土寸金”的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的出现原本就是为了节约建筑用地,这就极容易造成不同行业容纳到同一个高层智能建筑物的现象,一旦出现雷击破坏其影响也是不加分辨的。第二,雷电灾害的影响对象具有“普遍性”。自然界的雷电灾害是无规律可循的,但针对人造建筑的损害却可以进行清晰的界定,基于“传统高层建筑”向“高层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雷击破坏的物理形式也从“二维空间”转变为“三维空间”入侵,即雷击空间扩大的基础上,“入侵途径”不再单纯地是利用闪电直击、过电压波沿线传输,而是更多地基于脉冲电磁场的方式,采取“全方位、无空隙”的破坏,因此防雷技术的关键在于规避雷电电磁脉冲(LEMP),由此形成的“普遍性”损害也可以理解为对智能电子设备的“无差别”破坏。

3、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

3.1做好智能爬架平台的安装控制工作

新型防火型全钢防护智能爬架的安装水平直接关系着智能爬架的应用质量以及应用安全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智能爬架安装流程的控制以及管理,明确安装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影响因素,对相应的安全资料进行全面的收集并做好备案。相关安装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上岗证书,做好文字记录工作。在现场作业的过程中,工人必须要系好安全带并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挂低用的要求,尤其注意超重钢构件的安装和应用,提前采取合理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材料安装之前,保证所有的材料都要干净整洁,没有任何变形现象,提升整体智能爬架安装之后的美观度,避免后期整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还需要合理控制安装过程中的装配误差,对于高层建筑高防护智能爬架系统来说,装配的误差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需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要求架体主要的受力构件不能够存在连接现象,避免使用过程中相互影响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其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以及要求做好系统安装的定位控制工作,根据方案和图纸实施架体安装流程,相应的机位定位、龙骨间距及建筑间距必须与方案完全一致,减少后期返工。同时,还需要合理地进行工序搭建以及进度的控制,结合工程项目的建设要点以及整体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合理地控制新型防火型全钢防护智能爬架的建设时间以及安装流程,严格监控安装进度,保证劳动力的数量,必须一次安装到位。

3.2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技术要点

雷击电磁脉冲(LEMP)是对高层智能建筑危害最大的形式,在防雷施工技术要点方面,涉及滤波、过压、过流、隔离等措施,我国现阶段采用的主要测量是安装电涌保护器(SPD),结合电磁兼容原理展开分层次防护。客观上,该房户技术需要将建筑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内部放雷区”,在进一步采取屏蔽保护、均压保护、接地保护等综合策略。

3.3铝合金模板合模作业

智能钢平台系统顶升作业完成后,需采用16以上的高强对拉螺栓对铝合金模板进行合模作业,通常以墙体控制点和已浇筑混凝土墙体内外两侧标高线为基准,将钢筋内撑设置于模板内,控制铝合金模板合模时的平面及标高。组装铝合金模板时,需严格按照既定施工顺序检查螺栓孔位置及相关配件拼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优化。一般铝合金模板下口夹紧已浇筑混凝土15cm为宜。安装模板后,还需复核每面墙模板定位点,检查轴线位置、截面实际尺寸及墙体垂直度等。通过轴线引测检查,确保每道墙体模板的偏差根据轴线下投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和控制,据此做好模板标记、调整和加固工作,模板固定就位后校核模板安装标高、垂直度及总体加固情况等,然后按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加固作业,派专人看护,防止漏浆。

3.4智慧工地系统

智慧工地系统主要由应力传感技术装置、支撑箱梁、钢平台顶部气象监测站、立柱部位姿态传感器、主次桁架部位应力传感装置、全景实时的动臂式塔式起重机360°监控云台组成,这些核心部件主要负责智慧工地系统的信息化控制工作,相关管理和监控人员通过对智能顶升钢平台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数据信息反馈,能够结合钢平台动态情况进行信息化控制,从而确保智慧工地系统及智能钢平台安全运行。

3.5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外部防雷

主要防范的是直击雷和侧击雷的危害。常用的做法如下:1)对直击雷,常采用一套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组成的直击雷防雷装置。其原理是引导雷云与防雷装置放电,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的途径流散到大地中,从而达到保护建筑物的目的。2)对于侧击雷,一般无需设置专门的接闪器,主要防范措施是根据建筑防雷等级,从30m,45m,60m起,每隔一定高度将圈梁内的周边主筋焊通,形成均压环并与防雷引下线相连,之后将建筑内较大的金属物连接均压环,实现防侧击雷的最终目标。

结束语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不断增加,国家正在加大对于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研究的力度,从而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在各项技术上,相关技术人员要用好这些技术手段,并注意结合智能化技术,研究开发更新、更有效的技术,从而提升高层建筑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晋.建筑智能化在超高层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8(13):152-153.

[2]卢洪亮.高层综合体建筑消防电气及智能化各子系统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35(10):49-50.

[3]魏鹏,章少君,翟婕.建筑智能化在超高层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8):27-28.

[4]程钊.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特点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9):17.

[5]张涛.超高层综合体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J].中国信息化,2018(03):55-56.

论文作者:丁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6

标签:;  ;  ;  ;  ;  ;  ;  ;  

超高层建筑智能化相关技术分析丁晓霞论文_丁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