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图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思维导图论文

思维导图及其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物学论文,思维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思维导图(Mindmaps)被称为“21世纪全球性的思维工具”,引领着“学习要革命,思维也要革命”的浪潮。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合作学习中一个最常用的思维方法,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 (Tony Buzan)于19世纪60年代在研究大脑的潜能和记忆规律中创建的,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1 思维导图与概念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Radiant Thinking)过程具体化、外显化的方法和工具。它依附于脑部的思维活动,具体展现大脑抽象思维活动过程,引入了图像、文字、线条、符号以及颜色等形象表达的手段,从一个主题(问题)开始,按照一定的层次不断地向四周辐射和延伸,产生二级主题、三级主题等等,直至思维的暂时终结,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形象直观、发散性和系统性等特点。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侧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顺序、分析,而右侧大脑负责空间意识、形态(整体概念)、节奏、想象、色彩。在我们浏览图像时,就启动了另外一部分大脑,因此阅读图文并茂的材料,比单纯阅读文字材料的印象和记忆要深刻许多。遵循这一规律,思维导图提高了记忆效果,改善了思维质量。

表1

项目

思维导图概念图

创建时间上世纪70年代 上世纪60年代

英国学者托尼· 美国康乃尔大学

创建人员巴赞(Tony Buzan)

教授诺瓦克(J.D.

Novak)

注重表达与核心 注重表达起点到

主题相关的内容;

终点的流程;是一种

思维方式是一种放射状的思维 多线性思维表达

表达方式

方式

能够帮助人们确 能够在表达概念

立一个整体性、全局 的逻辑关系、推理方

化的观念;常常作为 面发挥很好作用;常

主要应用一种记忆、学习和思 常作为一种教学策

维的策略,致力于改 略,致力于帮助师生

善学习者的学习 建构概念体系,提高

质量

教学质量

现今课程改革中,还流行着绘制概念图的做法,那么思维导图与概念图是不是一回事呢?从本质上说,思维导图和概念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因为两者在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可以简略地用表1加以表述。

当然,两者也存在着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将人们的思维过程直观地加以展示,使之外显化、可视化,因此在帮助人们整理、总结和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 思维导图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应用于教师的板书设计和学生的课堂笔记

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都要涉及板书问题,板书是教师利用文字符号和图表等形式,简明扼要地呈现教学要点的一种教学方式;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做好课堂笔记将有助于有意注意,提高记忆效果,改善学习质量。无论是教师的板书,还是学生的笔记,都应追求概括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的板书设计和有效运用,以及学生良好的笔记方法,无疑将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而思维导图将是一种较好的设计工具和笔记方法。图1是有关“酶”的思维导图,图中仅列出一级主题、二级主题和三级主题,可以作为教师教学的板书设计蓝图,同时学生笔记也可以此为线索进行记录和整理。

图1

2.2 应用于教师的复习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复习

图2是笔者设计的用于高三专题复习的思维导图之一,由于版面所限,思维导图仅仅出示了一级主题和二级主题。但是在该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曾发生的激动人心的教学场面,至今仍让人心潮澎湃。学生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等5个层次上,通过发散思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列举了教材内外极其丰富的素材,现将这些主要素材整理如下(见表2)。

图2

表2

研究层次主要素材

(1)光合作用同位素示踪实验;(2)呼吸作用

及三大有机物代谢中物质的转化过程;(3)细

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时大量蛋白质进入细

分子水平

胞核,进入细胞核的还有酶、ATP、核苷酸分子

等;(4)在基因表达时,RNA先从细胞核出来,

再进入细胞质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2)

细胞分裂中染色体是移动的;(3)中心体在细

胞分裂前期也在移动;(4)细胞质是流动的,叶

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也在运动;(5)无丝分

裂中核膜是流动的;(6)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

复原过程中,细胞膜和液泡膜也是在流动中

细胞水平

的;(7)植物叶片中气孔的开闭;(8)用含有[3]H

-胸苷的营养液处理活的小肠黏膜层,半小时

后洗去游离的[3]H-胸苷,然后连续48h检测小

肠绒毛的被标记部位,情况怎样?假如用的标

记物是[3]H-尿苷呢?假如处理的材料是鲜活

的根尖呢?

(1)植物茎的向光性和根的向重力性;(2)含

个体水平

羞草的感震性运动;(3)花朵的感夜性运动;

(4)动物的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等行为

种群水平

(1)种群S型增长曲线;(2)种群J型增长曲

线;(3)细菌生长曲线

(1)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种群数量的影响;

群落水平

(2)生物群落的演替;(3)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

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经过这样的思考和交流,学生的思路顿时开阔,这样的场面就连教者本人也大吃一惊、眼前一亮,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从这个专题复习中受益匪浅。

2.3 应用于教师的问题教学和学生的问题解决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思维导图有利于激发联想与创意,有利于人们对其所思考的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与思考,有助于人们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富有创造性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关键步骤。例如,在高三复习中笔者曾设立“如何提高农作物大棚种植的产量?”的专题复习,取得了较好成效。学生通过激烈的讨论,各小组交流了绘制的思维导图,最后概括出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2]浓度、中耕松土、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培育优质高产品种等16项可行性的措施,并列出了与各项措施相关的知识和原理,其相关内容几乎涵盖了教材的所有章节。通过这样的专题复习,一是帮助学生掌握了一种有效的学习策略;二是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三是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有序整理,促进了知识的系统化,有利于构建知识的全景图,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一步内化,从而建立一个有效的、生长的知识系统。

2.4 应用于教师的群体研究和学生的学习交流

思维导图的创作不仅非常灵活,而且没有严格的限制条件,故而能够充分体现个人的思维特点,具有非常显著的个性化特征。对于同一个主题的思维导图来说,由于创建者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和生活经历不同,因而其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也具有显著的差异,这样思维导图就有利于张扬个性,体现不同个体思维的多样性。由于上述特点,思维导图在教师的教学沙龙、教师论坛等群体教研活动中,以及在学生的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过程中都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有助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一言堂,有助于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大家围坐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简明扼要地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然后进行互动交流,每人的发言将变得非常有条理,更重要的是在思维的碰撞中将会产生异彩纷呈的智慧火花,别人的观点又会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使自己的思维导图在不断“生长”。在这样的群体研究和学习活动中,既关注了整体互动,又激励着个体积极参与,有利于建立创新型、学习型组织,有利于建立团结合作的研究机制和学习机制,从而培养了师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

标签:;  

思维图及其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_思维导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