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市场环境制约与完善_企业规模论文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市场环境制约与完善_企业规模论文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市场环境制约与完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环境论文,企业集团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企业集团的发展程度如何是界定一国经济发展完善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当今世界,一国经济愈发展,集团经济在该国经济中的所占比重就愈大。截止1996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企业集团数达到2万余家,其中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在所从事行业起了“排头兵”作用的有2500余家。企业集团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一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资源配置以及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企业作为市场的协调机制的一种替代手段,企业集团的发展深受市场环境的制约,其发展变化必须与市场环境相适应。

一、企业集团的生存环境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均是协调社会生产的手段,两种协调机制之间可互相替代,其中技术、市场和交通通讯条件决定了企业的规模和界限。技术和交通通讯条件的变化总是有一定的规律,或者说是不可突变的,其对企业规模的影响要通过一个较长的时期方能体现。而市场对企业来说,却是经常发生变化的,其对企业规模的影响也较为直接和剧烈。因而探讨企业集团的发展,就必须先对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作一分析。

纵观世界各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史,企业发展成“巨人”的过程无不伴随着企业面临市场环境的扩大。市场环境的扩大,企业产品的市场容量也随之增加;要满足这种增加的市场需求,自然需要增加市场供给。供给增加的方式,从市场总体角度而言,无非有以下二种:第一,单个企业供给量基本不变,提供产品的企业数增加;第二,某个企业供给量增加,提供产品的企业数不变。市场供给增加究竟以哪种方式进行,要看增加供给的方式哪种更有效,哪种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效的供给方式指该方式提供产品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比另外一种供给增加方式提供产品的产品成本要低,因而亦更符合社会生产的发展规律。历史和事实证明,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市场容量的扩大必然伴随着企业规模扩张和企业集团的出现。这说明,增加市场供给的第二种方式是一种比第一种方式更为有效的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企业集团的出现有其必然性。

市场规模和企业规模之所以会同步扩大,原因就在于大企业的规模经济优势。企业规模的大小及最佳规模点位置置于何处取决于该市场容量下的技术和交通通讯条件。技术越发达,交通通讯条件越完备,大企业越能体现规模经济优势,企业组织规模也就越大。因此,在一定的技术和交通通讯条件下,市场的大小就成了制约企业规模的唯一因素;市场状况如何,也就决定了企业集团发展程度的框架。因此,若企业面临的技术和交通通讯条件不变,企业的市场发生变化,那么企业规模就要作相应调整,以便与其市场环境相适应,如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大,则企业规模必然会变大。例如,波音与麦道公司的合并,其原因就在于企业面临的市场容量扩大。这是由于市场全球化的发展,使客机制造公司直接面对全球市场,直接面临全世界的竞争,国内市场变成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假设市场容量不变,企业面临的技术条件和交通通讯情况发生改变,企业规模亦会发生变化。例如,当今欧美各国银行、保险等金融企业间的兼并热潮,就是因为当前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化”浪潮改变了企业面临的技术环境,使得深受这些技术影响的行业掀起了一股“兼并”风。因为“信息”技术对这些行业的影响最直接、最大,因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就随即改变了这些行业的企业组织规模。由于技术、交通通讯条件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是两个独立的动态过程,两者之间经常是非同步的,后者具有可逆性,前者不具有可逆性。因此,假设技术、交通通讯条件不变,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必然会发生同步变化;但若是技术、交通通讯条件和市场容量同时发生变化,那么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之间的关系就要看技术、交通通讯条件和市场容量两者之间变化的幅度。这样一来,我们就不难理解,在世界各国兼并浪潮风起云涌的同时,企业分拆也不乏其例。

二、我国企业集团面临的市场环境分析

发展企业集团,实行“大公司、大集团”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既定方针。1997年,我国顺利完成了120 家国家试点企业集团的组建工作。但是,要使企业集团真正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集团本身就要有一定的活力。市场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明确企业发展面临的市场环境,是做好企业集团发展工作的第一步。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状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结构稳定、波动小。经过改革开放后将近20 余年的经济建设,消费者已变得理性。开放初期,一波又一波消费“热点”形成的历史已不再重现。无论是日用品、家用电器,还是高档的消费项目如汽车、住房和旅游等,各层次的消费构成都相当稳定。从整个社会消费现象上看,七十年代的老三件”和八十年代的“新三件”其所指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公认,而进入九十年代后,却再无一致的消费口径。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消费结构的稳定。消费的多样性使得市场容量日趋稳定,想一夜暴富、投机的机会和可能性已变得很小。这样,长期稳定的市场状况就迫使企业在竞争中不得不加强自身实力,扩大市场份额。希望市场容量突然扩大、以此带动企业销量上升的想法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已不再现实。因此,发展企业集团,增强企业实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在当前市场容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对于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企业集团来说,当前市场情况对其发展就只有靠增加市场潜力这样一条途径了。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企业集团发展的难度,减慢了其发展步伐。

(2)市场分层不明显,层间差异模糊。 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虽有所扩大,但与国外相比,差距还是较少。另一方面,出于种种原因,我国居民的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情况阐释了我国于八十年代期间出现的几次“波浪式”的消费热潮。消费能力的集中、不分化,自然容易形成一股股对市场的“冲击波”。而“冲击”过后,市场又是一片风平浪静,市场容量急剧萎缩。此种市场环境的突变,极易导致企业投机现象的出现。这种投机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市场扩张初期,企业数量急剧扩大;当市场冲击波运去,市场容量急剧下降之后,企业数量又锐减。我国的冰箱、彩电市场就二次重复了这种现象。消费分层不明显的结果,就是市场的波动性较大,企业的短期行为明显、投机性强。在这样的市场状况下,企业集团的发展,往往处于经过震荡之后的市场平稳期,此时市场容量稳定,市场最多有一个微缓的增长演变过程,因而企业集团发展难度较大。而西方国家企业集团的飞速发展往往处于市场急速扩张期,与之相比,我国企业集团的生存发展环境可谓是“先天不良”。

(3)市场容量小,地区分割严重。从企业的角度上讲, 市场是其经营对象的所有现实购买者和潜在购买者组成的群体。从消费者角度看,市场是由具有购买能力、有购买动机的消费者组成。因此,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但由于经济不发达、人们收入水平较低,因而市场容量与西方国家相比并不大。如汽车市场,美国和日本的市场容量分别达到1000万辆和500万辆,而我国却只有140万辆。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我国交通通讯基础设施落后,国内市场分割严重。例如,至1990年底,国土面积比我们小的美国电话直线接通数量达1.4万门,铁路轨道20.5万公里, 而我国铁路到1997年底才达到6.5万公里,何况铁路等级大都不如人家,更不用说对方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方便快捷的空中运输网络了。交通通讯条件的落后,使得大规模的生产和分配与就近市场的小规模生产和分配相比,效率不明显,规模优势得不到体现,客观上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区域生产中心。再加之行政限制等人为的市场封闭政策,造成了国内市场事实上的分割局面。这种局面的存在对企业集团的发展也造成了不少的障碍。事实上,假若你对“地方名牌”和“国家级名牌”这两种说法认可,你就承认了这种分割局面的存在。

三、我国企业集团发展与市场开拓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受市场环境制约的情况相当严重。从宏观层次上讲,只有建立一个统一、有序、开放并且运转成本低廉的市场,才能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一个必要的生存环境;从企业的微观层次上看,企业本身要重视市场开拓工作,不断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党的十五大指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集团”。可见,企业集团只有在突破地区、行业、所有制甚至国别限制的市场环境下,才能真正有所发展。

(1)加强和完善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工作。交通通讯设施的落后, 是造成国内市场存在差距的客观原因。市场分割一方面阻碍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生产力的分布不均。我们希望通过企业集团的发展消除这种生产力分布不均的状况,这实际上是颠倒了因果关系。事实上,市场分割造成了生产力分布不均,阻碍了企业集团的发展。因此,发展集团经济,首先第一步就要消除市场分割状况。不仅要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市场分割,更主要的是要消除由于交通通讯落后而造成的事实上的市场分割。只要市场差距存在,就表明市场是被分割开来的。只有建立了大一统的国内市场,才能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扫清外部约束障碍,才能弥补因我国市场分层不明确而造成的市场容量剧升剧降、容易萎缩的企业集团发展环境上的“先天不足”。加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工作,就是为克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市场环境“先天不足”而做的“后天培养”工作。人为的行政限制约束可以很快被消除,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改善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工作。因此,对我国企业集团的成长过程而言,其进程也将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

(2)适时开放国内市场,做好开拓国际市场工作。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规模与市场规模成正比例关系。因而一个企业面临的市场越大,该企业的可能最大规模亦就越大。因此,企业集团要发展,就要十分重视市场开拓工作。在国内市场一定或不可能有大的发展甚或难以发展的情况下,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投身于国际经济大循环,对那些已有一定实力的企业集团来说,可以借机更上一个新台阶,从而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波麦合并——无国界竞争的结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又应看到,企业集团之所以与大市场相适应,原因就在于其比中小型企业具有更高效率和更多优势,这在现实生活中就表现为企业集团的较强竞争力。因此,面对强大的国外企业集团,在我国企业集团还没有达到一定势力以前,匆忙开放国内市场,会使我国企业集团拥有的市场容量下降,因而不利于我国企业集团的发展,甚至会造成国内外企业集团发展的“马太效应”,违背我国开放市场的初衷。

因此,发展企业集团,从长期看,首先要做的就是市场环境的培育与建设工作。只有有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市场生存空间,企业集团的发展才有希望。市场开拓工作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集团发展的趋势与生命。

标签:;  ;  

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市场环境制约与完善_企业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