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研究论文_王昌龙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研究论文_王昌龙

乌鲁木齐市市政设施养护处 新疆 830000

【摘 要】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对于道路通行能力的改善及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措施强化管理道路交通状况,从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本文主要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成因;管理措施

引言

为了提高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全面提出交通安全规划的基本理念和发展框架,提炼其特征,从战略和战术2个方面阐释美国交通安全规划研究脉络和主要成果,总结交通安全规划的研究热点及技术难点,结合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现状,提出有效推进交通安全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交通安全规划理论是当前国际道路交通业界和学界最为前沿的研究方向之一,其考虑将主动安全贯穿于交通系统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强调从宏观规划层面到微观设计层面对安全水平的预测和规划,有望带来传统交通规划方法和交通安全工程与管理方法的双向革新。

一、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实践问题及成因

1、实践问题简析

目前,安全管理规划存在编制过程缺乏规范、内容不一、方案难以落实等诸多问题。就结果而论,一方面,各地政府相关部门为应付“畅通工程”评比,临时组织人员编制文本,或照搬其它安全管理规划内容,缺乏对当地交通安全管理形势的清醒认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近期交通设施改善,将交叉口渠化、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等交通工程设计方案作为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核心内容。

2、问题成因分析

2.1编制技术亟需完善

尽管法律规定各地必须编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但对于条文落实的技术支撑严重不足。首先,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部门、行业层面,尚未有规划编制相应的办法、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导致编制规划的随意性、盲目性。其次,各地规划编制注重设施规划,将交通工程设计当作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缺乏长远的战略统筹,存在规划理念的偏差。再次,规划编制一般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规划方案仅基于交通管理部门掌握的交通事故、交通违法等数据,缺乏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居民出行、客货运输、静态交通等综合交通方面的系统分析,数据支撑严重不足。最后,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中没有对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做指引和预留,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也缺乏对城市发展诉求、交通发展战略、交通设施布局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城市交通规划不合理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流传着“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近年来本地区道路整治的速度较快,质量很高,使我市达到四通八达的状态,城市周边道路,具有专人养护,但是由于本地区,北部、南部、东部为山区,个别的村庄在山区,路陡峭,使此类道路迟迟不能得到完善。

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1、环境及道路因素的安全管理

为了有效避免环境因素对交通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则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1)提供信息。当遇到冰雪天气或大雾天气应及时发布信息,以便于车辆驾驶员调整出行计划,避免因天气原因引起交通事故。(2)交通控制。可以根据道路环境的变化适当调整或增加路面设施,例如设置交通警示牌或信号灯等;也可以通过对道路通行能力进行调节或限制车辆通行等方法预防发生交通事故,例如在大雪天气或暴雨天气等,应限制重型卡车通行。(3)可以采用一定的措施对路面进行处理。例如在冰雪天气可以将盐或沙等撒到路面,以便防滑。此外,如出车时预计可能会遇到相对恶劣的行车环境,则应做好出车任务审批工作,确保审批通过后才能出车。在道路因素管理方面,应做好道路设计管理及路面建设管理工作。(1)在设计道路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行车的安全性与舒适度,例如可以采用纵曲线与平直线相互交错的道路路线设计形式,以便有效改善道路的安全性。(2)在路面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可采用规范化的方法对交通标志及信号灯进行管理,从而为重型卡车的驾驶人员提供更为舒适与安全的行车环境。(3)对于交通事故高发地段,除了进行安全警示之外,还应配置好交通安全保护设施。重型卡车驾驶人员在道路上行车时,必须通过自身听觉及视觉感知外界环境变化,因此完善特殊路段的基础设施就可以让驾驶人员根据路面环境变化过滤路面信息,从而在通过特殊路段时调整驾驶方案及确保行车安全。

2、人为因素的安全管理

由人为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则应重点加强人为因素方面的管理。(1)应把好重型卡车驾驶人员的从业或上岗资格关,确保驾驶人员的职业素养能够得到根本上的提高,以便从源头上扼制引起交通安全事故的高危因素。在驾驶人员培训方面,笔者建议驾校应主动完善自身管理方式,并根据重型卡车驾驶需要对相应的教学内容进行规范。(2)要注意对重型卡车驾驶安全监督及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从而不断提高驾驶人员的安全意识及行车技术。同时要定期审查驾驶人员是否具备重型卡车驾驶资格,如不能通过审查,则禁止继续驾驶重型卡车。(3)应对驾驶人员的具体情况进行逐一摸底登记,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安全管理档案,从而确保安全管理人员能够掌握重型卡车驾驶人员的思想波动、身体状况及兴趣爱好等。此外,还应按照“十八法”对驾驶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并在实施动态管理的过程中重点控制安全行驶过程,从而有效避免发生群死群伤等交通事故。(4)应随时掌控重型卡车的运行情况,对于长途驾驶人员一定要强化安全教育,在行车前告知驾驶人员应履行的义务,避免发生酒驾行为,对于酒驾者应加大处罚力度。

3、车辆因素的安全管理

由于重型卡车与一般车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对路面产生的荷载力较大等,在道路上行驶也更容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对此在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的过程中也应注意强化车辆,尤其是重型卡车的管理。(1)应强化监控运行车辆,并对车辆运行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避免车辆被盗。确保驾驶人员在完成运输任务后能够自觉将重型卡车停回车队,以避免出现“公车私用”的情况。(2)要注意定期对重型卡车的性能进行检查。在检查重型卡车的过程中不仅要依据国家制定的强制性标准逐一审核车辆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运营要求,同时还要重点对重型卡车的刹车系统、转向系统及制动系统进行有效检验,以避免因车辆问题而导致交通事故。(3)如车辆需要在北方行驶,则冬季时应注意将普通轮胎更换为具有防滑功能的轮胎,并将防滑链安装在重型卡车当中,从而避免因路面结冰而导致车辆不受控制。(4)合理设置重型卡车报废制度。在审核车辆是否应进行报废处理时,不但要观察车辆内观、外观保养情况,同时还应重点审核车辆制动系统及发动机是否处于安全及稳定运行状态。此外,要及时处理重型卡车车型或车身结构等存在的缺陷,如车辆已经达到相应的报废期限,则应严格遵守要求完成报废工作,从而避免因车况不佳而污染环境或引起交通事故。

结束语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涉及的内容非常复杂,只有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体系才能有效的解决各种交通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才刚刚起步,尚存在诸多不足,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手段,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周 钱,徐 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13.

[2]童赣生,任 刚.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编制的若干思考[J].交通标准化,2013.

[3]邹志云,胡琼虹,毛保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

论文作者:王昌龙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  ;  ;  ;  ;  ;  ;  ;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体系研究论文_王昌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