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假日经济”优化策略论文

苏州“假日经济”优化策略

□文/邹 娟 丁福兴

(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江苏·苏州)

[提 要] 近年来,“假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假日经济”对苏州产生增加GDP、缓解就业压力和优化产业结构等积极影响,但也带来消费品质下降、节后消费需求锐减和地区间旅游收入差距加大等消极影响。为优化苏州“假日经济”,可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进区域间协同整合以及助推特色旅游发展等方面着力。

关键词: 假日经济;影响;对策

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假日经济”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经济模式,“假日经济”给苏州带来了诸多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州“假日经济”的积极影响

在小康社会即将全面建成之际,人们对生活品质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伴随着消费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在不断增加。“假日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苏州带来了如下一些积极影响:

(一)推动GDP增长。从模型上分析,假设经济封闭,根据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Y=C+I+G,假日经济分别从C、I、G三个方面增加了国民收入。由消费函数C=α+βy可知,边际消费倾向的增加,会推动消费额的大幅增长。凭借灵敏的商业嗅觉,投资人也察觉到了“假日经济”这个难得的商机。苏州旅游项目总投资额从 2013年的 1,021.76亿元飙升至 2017年的1,604.53亿元,带来了较大的“投资乘数”效应。“假日经济”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IS曲线右移,从而有助于GDP的增长。政府作为管理者,更多的财政支出也用于发展“假日经济”。在若干因素的推动下,苏州GDP从2013年的13,015.7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8,597.47亿元,其中“假日经济”的助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此类费时费钱费力的经历还有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那么支撑姥爷收藏的动力是什么呢?一是真的喜欢,二是想留给我们这些后辈。姥爷说,赠送我这套钱币的目的有三:一是更能激发我对历史的兴趣,鼓励我学习透过小物件研究大历史的方法;二是因为他自身的经历,他希望留铜钱在身边能为我们保平安,带来福气;三是最重要的,留一点古东西给我们这些孩子,让我们能够在长大后给后人,一代一代传下去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了。我再一次被姥爷的远见卓识所折服,更为他对后代如此细致的关心与照顾而深深感动。

表1 2015~2017年苏州各地区旅游总收入一览表(单位:亿元)

(二)缓解就业压力。拥有“永远的朝阳产业”和“无烟产业”美称的旅游业,与汽车业、石油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数据显示,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则会增加大约7个就业机会。当前,苏州市旅游业间接和直接就业已过百万人。目前,“苏州好行”服务已延伸到苏州全域,“苏州好购”、“苏州好吃”等系列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这种“一站式服务”系统在满足游客的假日消费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灵活的就业机会,对降低失业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

(三)地区间旅游收入差距加大。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表现为区域间的不平衡,而且表现为次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问题。这种旅游和消费的不平衡现象在假日中显得更为突出,例如消费地主要集中在姑苏、吴中等区域,并没有和相城、太仓等区域产生太多的交集。消费市场的不平衡会抑制苏州市整体消费总量的增长,加大地区间经济的不平衡。笔者根据苏州市旅游局发布的《旅游业发展报告》整理的数据较为明显地反映了这种不均衡现象。(表1)

二、苏州“假日经济”的消极影响

(二)节后消费需求锐减。节假日,各大卖场和商场往往以低价促销的形式吸引消费者。随着消费者对商品价格预期不断的下降,导致假日和平时价格悬殊较大,消费行为往往集中在各个假日。很多游客会在节假日集中消费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消费,导致节后旅游收入过低,难免会对旅游市场和经济的均衡发展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有学者质疑“假日经济是在创造需求还是在转移需求”,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假日旅游部际协调制度,及早做好相关的部署,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旅游“软环境”。政府可凭借政策手段,对非苏州本地户籍的游客给予门票优惠政策,以此吸引游客。通过将古城中的游客向外引导,将有助于缓解游客积压而造成的景区环境质量下降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城郊次核心旅游集聚区的发展。政府可以在苏州北站、苏州火车站等区域交通节点建设集散中心旅游,提供咨询、接待等工作。政府还应积极落实年假制度,合理分散需求,缓解供需矛盾。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假日经济”亦是如此。在给人们带来积极效果的同时,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若干消极影响。

(四)引发一定的季节性失业风险。假日经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旅游淡季,往往有很多人下岗,形成所谓的“季节性失业”。2017年、2018年10月苏州接待国内游客预测数据分别为1,537万人次、1,629万人次,而2017年、2018年11月苏州接待国内游客预测数据分别为1,029万人次、1,091万人次,两个月的数据悬殊高达500多万人次。目前,很大一部分游客还停留在“观光型”旅游阶段。游客更关注景点带来的视觉效果,而没有更深入地去探求旅游地的文化背景。因此,游客在景区停留的时间往往也是有限的。

(三)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休闲经济,强化休闲产业,对经济转型具有深入的结构性作用,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也对苏州旅游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给广大游客提供更高层次、更具品位的旅游产品。促使苏州旅游产业从物质化向精神化、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既有利于苏州产业结构由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有效倾斜,又有助于推动消费结构全面转型升级。

(1)准备阶段。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研究应用领域,并根据现有的本体库和对应用领域的描述来创建应用本体;第二,寻找与应用领域相关的知识源,创建知识源本体;第三,配置知识源网络——在知识源内部进行知识分配。

三、苏州“假日经济”优化策略

2018年苏州人均GDP已达25,000多美元,是向高端服务业加速发展的绝佳时机。但是,苏州旅游业和“质量效益型”、“休闲型”产业的预期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优化苏州“假日经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消费品质下降。过于集中的消费导致许多旅游景点处于超负荷的经营状态,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导致大量旅游资源的无效流失,使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也下降了。游客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更偏向于知名度高的大城市和旅游型城市,苏州就是其中之一。尽管拙政园等园林增加了线上线下售票点,很多景区通过举办灯会、庆典等活动延长游览时间,各大酒店也纷纷增加床位,但仍无法满足游客需求。过于集中的游客会导致交通拥堵、出行不便以及服务质量欠佳等一系列问题。

(二)推进区域的协同整合。各地区间的旅游资源有很大差别,所以应进行产品错位互补。例如,吴江可侧重高科技农业园的旅游功能,昆山应注重对吴文化遗迹的保护并开展纪念等活动,古镇则应突出个性化。应努力将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会展旅游和研学旅游等实现有机融合。同时,向东对接上海,向南开辟水乡专线,实现交通对接,为区域融合提供便利条件。在旅游淡季,可通过特价机票等方式增加游客量。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也将推动航空业和旅游业的合作共赢。

③Guba,E.G.,& Lincoln,Y.S.,Effective evaluation,JOSSEYBASS,1982.

气固流化床的时空多尺度不均匀结构使床层内气固两相流动表现出强烈的复杂性,用试验方法研究存在很大困难,气固两相流模型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成为热点。气固两相流模型很多,从对气固两相处理的连续性和离散性可分为:拟流体模型(PFM)、离散颗粒模型(DPM)和拟颗粒模型(PPM)。

(三)助推特色旅游的快速发展。特色小镇特别强调产业、文化、宜居、环境等要素的整合,而地方政府不具备此类项目的运作能力,因此亟须引入社会资本,组建特色小镇项目公司。通过PPP模式,既能解决发展特色旅游业资金不足的瓶颈,又可以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助推特色小镇发展,打响苏州品牌。随着人们对填鸭式旅游和快节奏的生活的反思,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所推崇的旅游形式。借此,企业可以研发APP系统,通过大数据对全市旅游产品分类、推送以及路线规划,通过便捷的宣传渠道让特色旅游产品被潜在消费者了解。旅游部门还应对苏式糕点、丝绸等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发旅游休闲系列产品以满足游客需求。

主要参考文献:

[1]《西方经济学》编写组.西方经济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中国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2016-2017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3]罗世美,黄秋玉,李阳,罗世辉.浅析特色小镇投融资体制[J].中国集体经济,2019(7).

[4]李曦辉,李松花.十九大后我国区域发展新格局展望[J].区域经济评论,2018(2).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1日

标签:;  ;  ;  ;  

苏州“假日经济”优化策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