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创建知识型科技信息事业--纪念我国科技信息化成立45周年_科技论文

21世纪创建知识型科技信息事业--纪念我国科技信息化成立45周年_科技论文

开创21世纪知识型科技信息事业——纪念中国科技信息事业创建45周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信息论文,事业论文,中国论文,知识型论文,周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科技信息事业自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亲切关怀下创立中国科学院科学情报研究所以来,已走过了45个春秋。45年来科技信息工作历经了初创、发展、壮大、挫折、恢复、改革与创新等多个历程,已经发展成为较为系统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为我国的科技决策、科研、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卓有成效的信息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肯定。1970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出:“情报所要组织得很好,搞一个好的班子,这是为大家服务的”;胡乔木同志在1989年3~4月在美国访问时,曾做了一次题为《中国领导层怎样决策》的学术演讲,在谈到使用一些什么方法决策时,胡乔木同志指出加强咨询机构的作用,并提到了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回顾历史,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设计未来。九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全面阐述了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加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举措。“十五计划纲要”的重要论述是我们总结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指导思想。本文依据这一主导思想,将重点探讨45年来我们做了哪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并提出了开创21世纪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的观点和建设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

一、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工作

坚持为“四化”和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服务的方向

45年来,科技信息工作对国家的重大科技决策、重点科研项目、工程项目发挥着“耳目、尖兵和参谋”的作用,为“四个现代化”提供信息服务,受到各级领导和科学家的好评。尤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加入信息服务产业的大军,为推动以IT产业为支柱的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不是资源大国,水资源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耕地面积是1/5、森林蓄积量是1/10、矿产资源是1/2;人均资产占有比发达国家差一个数量级以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如果没有一种巨大的变革性力量,中国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无法缩小。信息技术提供了新的管理方式和利用资源的方式,是导致生产方式变革的原动力。科技信息工作为“四化”和国民经济社会信息化提供信息服务,不断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又提升了科技信息服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信息基础设施是科技信息服务的物质基础。国家对科技信息服务的信息基础结构建设非常重视,给予较大的投入,到目前为止,科技信息系统从中央、政府部门、各省市乃至绝大多数基层的科技信息服务机构基本上已实现数字化、计算机化和网络化,为创建网络环境下科技信息服务新局面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核心。我国政府确定的信息化方针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放在信息基础建设的核心地位。我国信息资源和数据库建设落后于电子工业、通信网络、电视广播、软件产业,造成了我国信息高速公路“有路无车,有车无货,有货无销,有销无益”的顽症,影响我国信息化的进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科技信息部门逐步明确科技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本行业的主业和优势发展领域,并且集中优势人力资源,重点开发科技文献馆藏数据库、科技期刊、科技文献、企业产品、科技成果等基础性、综合性和公益性数据库。学术期刊是最重要的科技信息资源。我国是期刊大国,拥有8000多种正式期刊和10,000多种内部期刊。近几年来我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出现了可喜的进展。我国科学数值数据库正规化和规模化建设也取得相当的进展。由中科院十几个研究所历时十余年建成的大型科学数据库信息系统,学科跨度大,专业数据库115个,总数据量达4300亿字节(430GB)。

1997年国家科技部确定了8家科技信息机构单位作为科技文献的国藏单位,进行择优、重点支持,组建了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2000年,国家科技部以这8家资源为基础成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建立文献数据库加工体系,建立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并全面实施对科技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的标准化管理。其目标是国内出版的文献满足率达到95%,国外出版的文献满足率达到70%以上。从中心网站统计来看,几乎每天24小时都有用户来访,每月点击数约80万次。

积极应用和开发新技术

科技信息服务向来是信息技术应用的热衷者。国内外实践证明,许多新的信息技术尤其是内容开发技术正是从信息服务的第一线基层企业孕育和发展的。在美国,进入Internet时代以后,搜索引擎、推技术、网站导航系统、自动翻译、SGML、HTML、Metadata等都是在图书馆和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参与下开发的。80年代初,我国科技信息部门率先在国内建立了计算机联机检索系统,80年代中期率先建设信息资源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的文献数据库,90年代初率先建立起Internet网络服务平台,90年代末率先建立分布式信息服务网。在我国,科技信息领域开发的信息检索、汉字切分、自动标引、自动摘要等内容开发技术许多已进入市场,多媒体、本地化、个性化、可视化等新技术也在科技信息服务的新技术应用领域得到了借鉴和采用。

面向市场,拓宽服务领域

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基础性、公益性事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有效创办企业和引进面向市场的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发展这一事业,科技信息部门做出了有效的尝试。1993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了国内第一家专业数据库公司——北京市万方数据公司。1997年,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加速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进程,组成以万方数据公司为母公司的万方数据(集团)公司,进一步加强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推出“万方数据(ChinaInfo)”信息服务系统,并按市场机制,在全国建立了数百个“万方数据”服务中心,以企业集团机制运作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走出了一条新路。在市场化和企业化最具有进取性的案例应该是清华大学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西南科技信息中心开发的国内最大的科技期刊题录数据库。

机构转型,行业重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要求科技信息部门的信息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作出相应的变革。几年来,国家的信息政策作了调整,鼓励科技信息部门向企业化发展,拓宽服务领域,逐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机构转型方面,科技信息部门目前出现了各种模式:公益型非盈利机构,有与图书馆合并的模式,以产权改革为突破口营造新机制模式,转成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中介型机构模式,通过股份制改造剥离部分进入市场模式以及整体转为企业直接进入市场的模式,还有像中信所剥离出一部分业务和职工实现股份制改造——万方数据股份公司模式。

科技信息服务与网络服务其他领域具有天然的兼容性和互补性,因此在网络服务市场里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Internet信息服务的ICP、信息门户等,许多是从科技信息系统起步或以它为骨干成立的。许多科技信息系统通过并购兼并而成为垂直门户、电子商务、ASP、IDC、SI、网络咨询等Internet信息服务业的新成员。

推动学科建设

情报学发展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一个发展的有机体,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需求和科技进步;第二,新的社会需求和新的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情报学带来学科交叉,而且由于人们从不同的侧面,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理论来研究情报学的发展和变化,出现了不同的范式:科学范式、实物范式、认知范式、行为范式、传播范式和协同范式。围绕学科和理论建设,我国科技信息界曾发生过几次学术大讨论。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关于“国际+进分类法”(UDC)以及分类法和主题法的大讨论至今大家还记忆犹新。1992年10月,原国家科委宣布将“科技情报”改称为“科技信息”的决定,在全国科技情报界产生了很大的震动。这是我国科技情报界历史上最大的学案,争论一直延续至今。

在我国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看法,情报学是从图书馆学和文献学演变而来的,大体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是将文献与科技结合;60年代,重点研究信息处理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提高传统情报工作效能;70年代,重点研究计算机信息处理,刊物编辑出版自动化、联合编目、计算机检索;80年代,重点开发联机系统、办公自动化、区域网络化、现代情报分析研究与决策支持;90年代,重点发展Internet网络服务、竞争情报和全球网络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数字化革命正导致情报学发生深刻的变革和飞跃。

二、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的主要标志

信息服务业的主业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把信息资源开发的中心任务明确定位于提供知识,并围绕中心任务从提供信息向提供知识转移而重新设计和运作,这是我们迈向新的高度的起点。我们称未来科技信息服务为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它应该体现以下主要特征:

面向知识

目前信息资源开发,主要是对数据和信息进行采集、编码、数字化、存贮、分类、组织、控制、加工、处理、传输、检索、计算等,让用户用自己的大脑判断信息有用或有害并将信息加工、吸收、提取或评价变成知识,存在于个人脑中。现在,信息服务业可以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库知识发现、人工智能技术等获取信息中隐含的知识,用大型数据库、新型检索技术、智能代理、搜索引擎等存储与传播知识,用网络技术、组件技术等保证知识的充分共享。知识型信息服务的任务不仅要把信息需求者带引到信息大门,而且要帮助他们深入信息去获取能够带来时间、财富、效率、效率的知识,帮助他们走进各自的知识王国去寻找和创造新的生产力。

以人为本

信息价值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千差万别,因此,提供的信息最好是为用户量身定做。现有信息服务以系统为中心,面向技术和设备,知识型信息服务则以人为本,面向用户,也就是说把服务放在第一位,其后才是产品和技术。未来信息服务从信息系统的设计、资源内容的创建到信息的提供等都要从用户利益出发,将更加关注本地化、精品化、专业化、层次化、个性化、客户化、可视化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技术应用,让用户以最小努力则可从信息服务中得到知识和智慧。Microsoft.NET是微软公司提出的下一代互联网构想,网络应用将超越网络浏览,进入一个更为先进的互联网平台和极为丰富的软件服务的新世界,用户同时获得的是来自多源头的信息,而且是以有机方式呈现在他面前。它为我们提供了Internet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演变这一趋势的生动样例。

知识管理

获取和利用知识,首先要从加强知识管理着手。知识管理是在信息管理基础上发展的,两者相互衔接。两者在分类与检索、整序与整合、选择与过滤、应用与共享、分析与评价等处理上采用相同的方法和技术。知识管理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知识在信息系统中被识别、处理和传播,并有效地提供给用户使用。而隐性知识的管理,由于人脑是它的载体,也就是对人的管理,它通过促进知识的编码化和加强人际交流的互动,来充分发掘长期被忽略的“宝藏”——非编码的个人隐性知识,使这部分非编码化知识得以充分共享,从而促进知识创新。

控制信息

信息资源一般是指有用的具有现实可用性的信息,但信息资源也包含无关、失效、虚假、错误、有害信息等“非资源”信息。信息资源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社会带来正面效益,也带来信息负效应。实际上,出现Internet以来,信息攻击与信息破坏、信息掠夺与信息渗透、信息泄密与信息窃密、信息骚扰与信息侵害、信息垃圾与信息污染、信息产权与信息犯罪等信息负面影响一直在妨碍社会信息化进程。现有的信息服务把主要目标集中在发挥信息资源正面效益上,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对负面影响无能为力或视为旁业是不符合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知识型信息服务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应该把正面效应发挥到最大,而把负面效应控制到最小。信息服务业应该对信息资源的正负两方面效益都管。技术管理、人文管理和经济管理三维集成的管理,将是新型信息资源管理模式的一大特点。

三、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的主要任务

为知识经济跨越式发展服务

我国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要加速发展信息产业,大力推进信息化。我们理解,这就是以知识经济的观点来制定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要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实现中国科技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条件包括人力投入、知识积累和经济、社会支撑等条件。其中,知识积累条件是主要的因素,而且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国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今天,Internet等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新财富的分配方式,潜移默化地实现着人类社会从基于原子的稀缺经济向基于比特的富有经济进化。人类将更方便地获得知识和积累经验,大大提高更新知识的能力,减少重复劳动,降低知识创新的成本,使人类新的思想和科学发现的速度成倍地增加。

加盟信息产业大军

信息服务业是当今信息产业发展最活跃的热点和牵动信息产业整体发展的龙头。如果没有信息,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也无用武之地,也就无所谓信息产业,就像没有相当数量的电视台和好的电视节目就不可能有电视机产业的发展一样。因此,扶植以网络服务和内容开发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是牵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可行之路。我国拥有数以千万计的网络信息的潜在提供者和上亿的网络信息服务的潜在用户;我国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年出版占世界总量10%的文献和受世界瞩目的极为丰富的信息内容;加上已初具规模的电信基础设施,我国发展网络信息服务业有着居世界前列的潜在优势。新一代信息服务业的兴起仅仅是历史发展长河的新起点。

重构宽带时代信息基础结构

宽带网络,尤其是基于光纤的宽带IP网络及其关键技术是20世纪末在通信领域和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热点之一。以宽带IP技术为核心,使用纯IP协议构建新一代的开放式的电信网络是未来21世纪电信基础设施的主流趋势之一。信息服务业必须看到,宽带将会给整个网络世界带来许多变化,也将带来巨大挑战和无限的商机。信息服务业不提供宽带服务将失去其生存的资格。在未来5~10年能够生存和发展的信息服务系统,必须重新构筑其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宽带化、多媒体内容、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网络结构、多媒体通信、新型业务(流媒体处理、IDC、ASP等)所需的机群系统、协同工作的新OA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安全以及信息基础结构涵盖的各种因素。

大力加强信息和知识资源建设

“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已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信息服务业应该自觉地为这个任务的实现勇挑重担。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具有开发信息内容的专长、成熟的基础结构、信息技术应用的经验、宝贵的技术队伍和人才储备、学科理论的优势,有条件发挥信息资源建设主力军的作用。我国发展以信息内容为重点的信息服务业具有潜在优势。我国目前有2600万Internet用户,即使不考虑国际市场,国内也有巨大的信息供需市场,这是居世界前列的潜在优势。因为只要有好的信息内容,就有人上网,有人上网就要购买设备和服务,购买设备和服务就会牵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和社会也将给予更大投入,从而构成信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当前,信息内容开发要逐步从信息提供型向知识提供型转型,以下是应予关注的重点领域:

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公共信息是指政府机构收集、生产、处理、评估、维护、分发、出版和归档大量的数据,代表有价值的国家资源,属于人民所有。国家目标是使公共信息成为一种战略性国家资产。科技信息服务将是国家开发和共享公共信息资源的主要力量。

开发高知识浓度的内容产品。信息服务尤其科技信息服务始终要把开发高知识浓度的内容产品作为服务基本点。高知识浓度的内容产品通常表现以下特点:原创性、结合社会热点需求、专业化、鲜明特色、深层加工、精品化。信息服务必须实现从靠“别人输血”到“自己造血”的转变,才能既对信息资源建设作出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持续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宽带内容。宽带化正在牵动国家信息基础结构更新换代。传输带宽40Gbps的宽带网,可以同时传递1.5万部VCD、1万部电影,7秒钟完成16部74卷大百科全书的下载,240万用户同时拨打IP电话。在不远的将来,媒体、娱乐和信息将融合,电视、个人电脑、电话等家用设备将连接在一起共享它们的内容和功能。但是谁来制作和提供万象空间的内容信息,人们将再次面临着Internet初期“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局面,宽带内容仍然是影响宽带时代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走向世界。信息资源只有民族化,才能走向世界。开发中文信息资源并向全世界传播,不仅能够扩大中文信息资源的利用和中华民族文化在全世界的影响,同时也可吸引更多的用户,扩大网络信息服务的规模。科技信息服务把中国源的中文图书、期刊、报纸、学术文献、科学数据、专利、标准等制成数字化和标准格式信息,就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就是对全球网络世界的巨大贡献。

开拓科技信息服务新领域

科技信息服务应该在发展信息内容服务、网络服务、情报研究和咨询三个核心服务模式基础上进行重大转轨,应用导向、面向市场、竞争开放,开拓信息服务新领域。

核心服务模式。信息内容服务将更加面向用户、面向知识提供、面向创新的需要。网络服务将随着宽带化而扩大话音/视频服务、协同工作、网络安全。情报研究和咨询将进一步网络化和智能化,而且将服务扩大到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在线教育、电子文化等范围。

垂直服务。随着网上不同兴趣群体的形成,需要系统地获取专业有效知识,综合性网站越来越难以切实地满足各种需求,客观上需要一批能够满足某一特定人群和特定需求的网站。这类针对某一领域、某一特定人群或某一特定需求的网站,内容集中而深入,因此又称垂直网站。垂直平台模式代表未来网站服务的一个潮流和方向,也是向知识型信息服务转型的起点。

满足社会热点需求。为社会热点信息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是信息服务业贯彻“以信息化推动现代化”的最好切入点。信息服务业现在面临空前发展良机:今后5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将投入4万亿元;加入WTO之后,外资将陆续会对中国信息服务业注血;2008年奥运会,北京将投资1800亿元,其中300亿元投入信息化,同时还会有来自民间的资金注入;传统产业加紧改造,电子商务回归本质,将有更高的信息化投入;西部大开发,亟待信息服务业大显身手。信息服务当好“耳目、尖兵、参谋”的意识应该扩大到面向领导、专家和普通用户的全社会服务范围。

扩大服务范围。网络信息服务业原来的ISP/ICP层,目前已发展为系统集成商(SI)、网络服务商(ISP)、内容服务商(ICP)、Internet数据中心(IDC)、应用服务商(ASP)和网络咨询(Consultancy)等多元化类型。科技信息服务业的优势在于内容提供和咨询,应该同这些新型信息服务行业结合,开辟新的信息服务范围。

收费服务。目前认同Internet收费服务的趋势正在扩大,电子邮箱、移动内容提供、垂直门户、精品快讯、电子商务、ASP、IDC、SI、网络咨询等都是收费服务领域。收费信息服务应针对不同的群体特征和加工投入的成本制定收费政策,采取免费、低收费、中收费、高收费服务相结合的市场策略,达到对不收取服务费用的群体有足够的吸引力,又使被收取费用的群体感到费有所值,并推动更多的享受免费的群体不断流入收费的群体之中。收费服务不仅为信息服务带来经济上自我发展的机制,而且必将促进信息服务良性循环发展。

机构重组,开放竞争。目前国内信息服务市场已出现市场竞争局面,中国加入WTO之后必将出现国外竞争对手。为了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目前我国发展网络服务业应采取“集团作战”的路线,即:宏观上依靠政策优势,微观上利用高效的信息网络,尽可能加强合作,形成规模经营,避免“内耗”和“单兵作战”;或对从事该行业的机构、企业或公司进行整合,组建大型企业集团,以对抗外国企业或公司的竞争。“收购和兼并”完全可以成为我国科技信息服务业重建和体制改革的契机。

开发知识内容管理和服务新技术

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是鸡和鸡蛋的关系。新的资源组织、内容开发、服务管理等必须有新的技术来支持。以网络导航为例,1997年底Internet上有约3.2亿个网页,当时最好的搜索引擎能够覆盖其中的34%;而1999年Internet上增加到8亿个网页,功能最强的搜索引擎只能覆盖其中的16%。网络信息组织的需要推动搜索引擎技术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就很难应付网上信息量迅速增长的形势。

统一信息服务UMS(UnifiedMessage Service)是国际上最新提出的一种信息服务理念。UMS将人们以前通过电话网、寻呼网、移动网与互联网分别享受的各种信息服务融合起来,将语音、传真、寻呼、移动短消息、电子邮件和多媒体数据等所有信息在同一位置存储和管理,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电话、传真、手机、呼机、PC、掌上电脑、PDA等任何一种通信设备发送与接收信息,而通过灵活智能的信息管理方式,可使得信息服务更加个性化和智能化。UMS的实现将引起信息服务的一次新革命。

有线、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通信手段具备了越来越多的个性化信息处理功能,并趋向统一。在不远的将来,不仅语音、传真、数据、文本等信息服务将统一,图像、视频、虚拟现实等多媒体信息的统一服务也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迅速普及。

科技信息服务业者应该具有前卫意识,高瞻远瞩,继续发挥开拓信息技术新应用为发展新的信息技术作贡献的历史传统,研究开发面向知识服务的信息技术。一些当前关注的热点技术包括:信息高精度检索、可视化界面、多媒体内容存储和检索、知识提取和挖掘、流媒体技术、知识搜索引擎、语音识别、自动翻译、自动文摘、动态智能站点系统、全景图像技术、特定行业解决方案、实时视频广播、电子交易等。

创建新一代情报学

情报学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应该突破传统的专业角色和视野来总结和发展情报学。

情报学的基本特性。几十年来,我国围绕情报学发展的学术讨论和争论很热烈,出现了不同的学术观点,但是关于情报学基本特性以下是多数观点认同的看法:

情报学同源于具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科学——整理人类知识的图书馆学。它同图书馆学、文献学、档案学等有传统的血缘联系。

情报学是发展的有机体,内涵和覆盖领域不断拓宽,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需求导向和科技进步导向。

情报学的发展融合了跨学科、跨行业产生的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情报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而是由几十门学科构成的大学科,是介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情报学虽跨学科、跨行业而发展,但具有整体相对独立的学科特征和自身的发展规律。特别是围绕信息的数字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信息内容的加工以及与人文科学交叉相迭的领域等,形成了具有独特学科特征的独立学科。

创建新型情报学的必然性。信息化社会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为情报学开创新理论、诞生新概念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情报学不断发展的结果必然在从量变走向质变,现在应该是从新一代学科规范和学科体系的高度重新定义情报学的时候。

(1)信息时代需求驱动。情报学出现于工业化时代,发展于从工业化向信息化社会过渡的过程。知识时代最基本的特征是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地位空前提高。曾经被信息传输效率低下掩饰的知识生产能力的不足,成为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强大制约的瓶颈,知识需求才成为人类实现其他一切预期的前提,知识生产本身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生产和开发知识成为可能,新型情报学的任务是要研究处理各种复杂知识的理论与方法。信息化社会的需求导向要求新型情报学围绕知识和知识创新拓展和开拓新的发展边界。

(2)信息技术驱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起了信息环境的巨大变革,基于Internet的网络化环境已悄然形成。传统、低效、封闭式的图书情报机构的组织结构、工作模式和服务手段正在发生变革,它将跳出固定场所和文献服务过程的限制,向着数字化、电子化、虚拟化、网络化的方向转变。情报学研究的信息技术应用的概念、方法、系统许多已经过时或被淘汰,信息管理正在向知识管理转向,知识管理正在超越显形知识向获取和开发隐形知识的方向发展。

(3)学科融合的要求。情报学在学科上同图书馆学、档案学、新闻和大众传媒、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通信、管理和信息系统等有交叉,在产业上同信息技术、信息服务、通信和社会各应用领域有交叉,需要从大学科的更高层次对情报学重新加以规范化和系统化。

(4)行业建设的需要。产业的发展都要求与其匹配或与其相邻近的学科建设和理论指导,科技发达国家无不重视研究与发展、基础研究和学科理论建设。知识经济的产业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信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以信息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重要性及其比重急剧上升。长期以来我国信息产业结构中很少提及信息服务业,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科设置、教委的学科分类目录、国务院的学位授予有关规定等也几乎没有信息服务业的位置。加强和发展情报学的学科和理论建设对发挥数以千万计的信息服务业包括科技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推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影响。

关于创建“知识体系科学”的构想

创建新型情报学要考虑两个基本点,一是学科的继承性,二是学科发展的质的飞跃。从图书馆到情报学的发展是人类处理知识的学问从粗到细的发展过程,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成册的图书、期刊,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则是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文本信息。今天,人们希望新型情报学能够处理隐藏在图书、期刊和文本信息的知识。新型情报学的灵魂是知识。从图书、文献、信息到知识,具有学科血缘继承性,从处理文本到从文本中发现和挖掘知识是质的飞跃。新型情报学的取名可考虑不同方案,如信息和知识管理(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体系科学(Knowledge Architecture Science)或知识科学(Knowledge Science)。考虑到“信息和知识管理”可能过于偏向于技术,而“知识科学”可能过于综合和广义,本文倾向于采用“知识体系科学”的提法,代表发展新型情报学的方向。

学科边界:“知识体系科学”是一门从数字化网络化信息资源中开发和利用

信息和知识的体系结构、理念、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以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经济、法律等人文科学组成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培养知识创新型技术队伍

计算机、通信、信息、人才是构成现代信息产业的四大要素,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形势严峻。目前,全世界范围信息技术人员短缺日益严重,已引起各国政府和IT企业的高度关注。在我国,同样面临IT人才的严重短缺,尤其沿海发达省市纷纷制定引进IT人才的优惠政策,把IT人才吸引到自己地区来。网络信息服务是以内容专家为核心的业务。在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时,往往是专家而不是资料在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强有力的内容专家队伍是决定信息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前提。网络信息服务在向知识提供转型,现有技术队伍需要加强培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增强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开发、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创新型人才的基本标准。创新型人才,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激情,富于怀疑性批评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着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能在经济、科研、军事、文化等领域不断有所新发明、新发现、新创意、新开拓。创新型人才应是多功能人才。他们不仅一专一能,而且多专多能,具有多才多艺的特点。网络经济、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集科技、文学、经贸、外语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又必定是协作型人才。这种人才不能乖僻古怪、恃才傲物,而要善于协调,搞好人际关系,具有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团队拼搏的精神。

激励制度。要采用激励机制,形成人才集聚、人尽其才的局面,通过奖项设计等来调整人们的心态,激发人们奋发向上,为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各项奖项激励如专业培训激励(提供国内外进修培训的机会),实行特别补贴激励(给予购房补贴和有关保险补贴),智力要素(技术、信息、管理)参与分配等绩效激励办法等。要重点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经验胜过学历”,重视实务经验。要向那些复合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开“绿灯”。

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正规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信息服务业的跨学科跨行业的特性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和知识结构复合化,继续教育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继续教育要贯彻少而精、实用、按需施教的原则。学是为了用,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不是从学科体系或教学体系去安排讲课,而是要根据业务和技术发展的需要选择知识结构和知识量。要发展我国的网络信息服务业,不仅需要一批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家,更需要一大批会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设施、能在网上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用户大军。用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高低,同样制约着信息服务事业的发展。用户培训和教育,应当包括在继续教育工作范围之内。

结束语

回顾中国科技信息服务事业45年的历史,最深刻的体会是科技信息服务社会功能的演变。以前我们曾经为担负“耳目、尖兵、参谋”、科学技术事业组成部分的使命而自豪。而今天我们的使命同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变革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信息服务正在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思维和生活方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最积极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科技信息服务事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链条,每个历史阶段都是这个链条的组成部分。过分夸大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会使它脱离传统和基础,成为无根之木。同样,不看到变化,不承认变革,不向前发展,我们将成为中断发展链条的历史罪人。历史留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就是发挥科技信息服务业在信息资源、基础结构、技术应用、传统经验、技术队伍等优势,遵循“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时代原理,推动科技信息事业本身的信息化,不断开拓新领域和新局面,为创建21世纪知识型科技信息服务事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出应有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21世纪创建知识型科技信息事业--纪念我国科技信息化成立45周年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