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183;现实#183;能力——浅析2003年高考政治试卷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卷论文,现实论文,能力论文,政治论文,基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的高考政治试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突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试卷中有很多试题或直接出自于教材或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运用或出自课文后面的习题。据笔者初步统计,这类试题约有23题,题量占全卷题量的58.9%,分值约75分,占全卷分值的50%。现把笔者分析的有关试题与教材的相关情况列表如下:
高考试题题号
与教材关系
第3题
出自经济常识上册第43页
第8题
出自政治常识第22页
第9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13页有类似的事例阐释
第10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8页、第11页有相关的阐释
第11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17页有相关的阐释
第12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9页楷书阐释
第14题 出自哲学常识上册第17页
第15题 出自哲学常识下册第63页练习
第17题 出自经济常识上册第77页
第18题 出自经济常识上册第88页
第19题 经济常识上册第51页有类似的事例
第20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30页有相关的阐释
第21题 经济常识下册第114页有相关的阐释
第23题 出自经济常识下册第57页
第24题 出自经济常识下册第108页
第25题 政治常识第88页有相关阐释
第26题 政治常识第15页明确提出农村村民选举
是村民参与政治的途径
第27题 政治常识第150页有相关阐释
第29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120页有类似事例
第31题 经济常识上册第112页和经济常识下册第13
页有相关内容
第32题 完全出自经济常识上册第119页
第36题 哲学常识上册第88页有相关阐释
第38题 第1问答案出自哲学常识下册第112页,第2问
答案出自哲学常识上册第7页和下册第7页
从上表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牢固而准确地把握教材阐述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实在是提高政治高考成绩的关键所在。因为即使是考查能力的试题,也是建立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基础知识,学科能力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基础知识,学生能力的发挥也只能是原地重复。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只死记硬背一些词句或原理,但也需要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没有记忆,就不可能获得知识,更谈不上运用。高考强调考查能力,但丝毫不意味着削弱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要求。我们高中政治课一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觉悟,强调它的德育功能,另一方面也千万不能忽视政治课的学科知识和学科体系。从学生发展和高考选拔人才来看,高中学的有关经济常识、哲学常识与政治常识对学生在今后大学里的学习做了铺垫,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古人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学”与“思”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离不开思,思也必须以学为基础,绝不可将“学”与“思”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
今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问题,这是政治课考试的特定要求和特定形式。政治课高考就是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探讨政治、经济生活中一些重大实际问题。今年高考政治试卷中对现实重大问题的反映,大体采用了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点题。如第1题,我党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归结起来就是我们党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第2题胡锦涛同志提出的重温“两个务必”的内涵;第4题非洲联盟的成立;第5题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第6题联合国安理会将“东突”列入恐怖组织和个人名单;第7题蒋锡夔获2002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第二种方式是由理论或现实问题的拓展,考查它的依据和意义。如第34题,选用了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20余万网友投票居于第一位的、最受人大关注的现实问题——反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求学生回答,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主要依据和意义。第三种方式是面对现实问题,追问其知识性的含义,如第37题,面对政府机构改革这一现实问题,考查学生对国家机构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建立高效政府不仅仅是精简政府机构,还包括转变政府职能等。
今年高考政治试卷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强调综合能力与思维方法的考查。具体说,在考核内容上强调综合性,在考核方法论上强调演绎法与归纳法。例如,第35题要求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轿车生产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虽然这是道简答题,但在内容上却把轿车生产与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联系起来,要求学生能把消费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第三产业对第二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诸多内容综合起来回答。这道简答题考核内容综合性很强。再如第38题,材料以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主宰自然→自然与人和谐相处构成一组材料,跨度大,内容综合性强。从“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变化”和“人为什么要和自然和谐相处”两个问题切入,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内容的综合。在方法论上强调演绎法与归纳法的考查,第39题表现得很明显。第1问:表1、表2、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学生必须从三张图表中找到主要问题和本质问题,并联系材料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这是考查学生演绎能力的。第2问要求考生谈谈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考生必须善于归纳,从扩大内需的两个方面——消费与投资谈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投资既要从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增加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又要谈增加集体经济与居民个人的投资。消费要从提高居民收入,特别要提高农民的收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内容来谈。这道题既从内容上突出综合性考查,又从方法论上凸出演绎法与归纳法的考查。
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综合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这三个特点在以往的高考政治试卷中也程度不同地体现出来。不过今年的高考政治试卷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新的发展。认真研究这些特点,对今年高中政治课教学,特别是对高三年级的政治课复习将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