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_杨广营

我国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_杨广营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渭南 711700

摘要:随着各领域的不断提高,工业企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伤害力度正在逐渐加大,这使得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不得不加强对我国自然资源的保护,生态文明的建设,以及国家土地资源的整治。生态文明建设严重地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于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人们面对自然环境的态度,更是人们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想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必须要加强人们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相处。在生态文明建设下,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整治工作。

关键词:土地整治;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涵义,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地位,另外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政经等诸多层面。有关深入进行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的决议强调,全方位实施改革应当将打造一个美丽的中国、深入实施生态文明机制变革、增快构建生态文明机制作为核心,推动土地的发展,节省与运用资源,健全环保体系,推动人和生态协同发展新局面的构成。土地整治指的是对由于效率较低、不科学运用、没有运用、自然灾害与生产建设活动而导致的土地损害,采用项目或者产权调节举措,提升土地运用率的活动,包含农用地治理、建设用地治理、土地复垦、土地开发等。土地整治作为改进土地空间格局、有效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水平的有效举措,已发展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着力点。

1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联系

从表面上来看,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共同目标几乎一致。土地整治主要是人们加大对各种废弃土地资源的利用,拓展农田的范围,对土地中的各种植物,生物来进行有效的调整,发挥土地资源的最大作用。但是在实际进行土地资源开发整治的时候,人们可能会过于重视对土地的整治,而忽略的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就对生态文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土地资源在整治的基础上,应当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给生态文明建设造成破坏,同时还要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专业的技能,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促进两者共同发展。

2新时代我国土地整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五年来,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通过推广土地综合整治等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效果,但是因为几十年来“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思想根深蒂固,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国长期存在的土地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中的“重视数量、轻视质量和忽视生态”等问题成为土地保护月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要原因。(1)新时代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尤其在城镇化、工业化、农业集约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表现为生态用地面积总体减少,林地生态系统脆弱,草地面积减少,质量退化,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城镇公园与绿地面积仍比较匮乏;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污染等问题突出。(2)耕地减少引起的生态环境连锁效应。耕地的减少带来了土地承载污染物的增加,主要源于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一方面建设占用的耕地主要是城市扩张和开发区建设用地,这两者都是直接与高排放的生产生活方式相联系;另一方面耕地占用伴随着耕地净化能力的丧失,使得环境的净污能力下降。农用地膜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农用地膜属于难降解的物质,一般30%的损坏农用地膜残留在耕地中,大量农用地膜的残留,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强化土地整治在生态文明建设下的途径探索

3.1提高对生态文明的研究

在我国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像土地整治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对周围区域内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等等,而引起水土流失,以及对一些自然环境生态文明造成污染。而这种现象会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严重的伤害,人们必须要加大对这种现象的控制力度,要提高对生态文明的研究,从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带来自然灾害的具体原因进行探究,从而对土地资源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进行政治,加强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对于一些景观设计的格局大小进行调整,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从而对土地资源中的各种生物进行保护,起到维持生态文明的平衡的作用。

3.2加强对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的完善

想要使土地整治更加完善,同时也能够对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益处,就必须要加强对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的完善程度。但是,和国外的国家相比较起来,我国在土地整治这方面所拥有的各种技术还不够先进,所以目前还并不能够达到土地整治的标准。对于一些道路旁边生态景观的保护技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自然环境恢复技术等等,我国在这方面对土地整治的技术标准还应当加强,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来实施,从而促进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机制。在这种更加现代化以及先进的土地整治技术的基础上,来保证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3.3强化规划设计的模式

在进行规划设计阶段,我国还应当加强对其模式的设计和规划。进行土地整治的前提,应当对土地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对其进行划分,要考虑到对生态文明的保护,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角度出发,依次为依据来进行土地资源的有效整治,制定目标,设计实施的合理方案,在专业人员的监督审查下,不仅能够加强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对土地资源周围的各种生态文明进行了保护。

3.4强化生态化土地整治的理念

(1)加大生态过程的研究力度加大对生态过程的研究力度,主要是指对水土流失、灾害防范防治以及非点源污染的研究。在土地整治工作中,水土流失治理一直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内容。据相关土壤污染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存在着严重的土壤侵蚀以及非点源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和调整景观格局来对土地污染进行控制,利用系统模拟的方式,可以使土壤中的硝酸盐含量降低30~50%,进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良好水质的目标。此外,极端天气也会对土地整治区域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洪涝灾害、暴雨等,所以在进行土地整治时,还需要加强对防灾减灾的研究分析,以改善与调整土地的利用格局。(2)重视景观特征研究景观是由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土地利用等构成的一种特殊的区域景观或特征,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欧洲联盟颁布的“欧洲景观公约”承认景观在法律上的价值,承认并保持景观特征已成为欧洲土地整治的重要内容。根据景观格局保护与恢复、景观特征维护与推广、历史遗址保护与恢复等原则,建立景观特征分类、描述与推广的评价方法,研究不同景观类型的区域景观重建、恢复、升级和保护措施。

结语

当前,我国土地整治的特点是土地整治活动系统化、整治目标多样化、整治现代化等,同时,土地整治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土地整治工作结合起来,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效地推进,就必须进行长期的研究、持续的发展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军,钟莉娜.土地整治工作中生态建设问题及发展建议[J].农业工程学报,2017(05).

[2]马永欢,黄宝荣等.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土地利用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6(08).

[3]陈瑜琦,郭旭东等.我国国土资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土资源情报,2017(08).

论文作者:杨广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5

标签:;  ;  ;  ;  ;  ;  ;  ;  

我国土地整治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_杨广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