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论文_李俊伟,陈启裕

一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论文_李俊伟,陈启裕

李俊伟 陈启裕

(福建省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福建 漳州 363000)

【摘要】 某生态园区施工现场发生急性中毒事故,通过现场调查和空气中H2S浓度检测,查明事故原因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为避免同类事故发生提供经验教训。

【关键词】 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386-01

2014年7月1日,某生态园园区的道路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对排污水窨井清污时,发生急性中毒事故,2名工人中毒,送医院抢救后,1人于2小时后死亡,1人始终处于昏迷状态,12天后终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1.中毒经过

7月1日下午17时许,5名施工人员到施工现场清污。3人负责道路周边的清理,2人清理排污管道窨井口内的沙袋(其中1人下到井口内往上搬沙袋,1人在井口接)。17点45分,清理周边的1名工人,回头发现在井口作业的2名工人不见了,立即召集其他人到井口探查,发现2名井口清污工人昏倒在井口下(按当时情况推理应该是在井口下作业的工人先昏迷,上面的工人下去施救,接着昏迷)。3名工人立即趴在井口合力先将1名中毒工人拉出,接着拉出另1名工人,并立即打急救电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名中毒工人被拉出时,双眼、牙关紧闭,全身青紫,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以人工呼吸,没有改善,救护车送医过程中,不断施以人工呼吸,到医院经过2个小时抢救,无效死亡。另1名中毒工人被拉出井口时,双眼紧闭,脸色较暗,全身无力,呼吸、心跳极弱,立即施以人工呼吸,7、8次后可自主呼吸,送医后转入ICU,始终处于昏迷状态,12天后,终因多功能脏器衰竭死亡。

2.现场卫生学调查

事故发生窨井口所在道路为某生态园区道路一期工程中的一条,全长1.4公里,包含支干道共设有井口60余个,每个相距30米,此前大部分井口下清污工作已完成。6月25日打开未清理完成的10个窨井盖,对井下管道进行抽水,6月30日下午抽干后,在距事故井口60米远的地方开动鼓风机进行鼓风,一直持续至7月1日早晨。

7月1日下午事故发生,中毒工人送医后,院方高度怀疑为急性硫化氢中毒,并据此进行抢救。事故次日上午卫生监督与疾控部门对事故现场窨井口空气进行了H2S浓度检测。检测结果,当时现场的H2S浓度尚高达236.4mg/m3,是国家标准的23.6倍(国家标准最高容许浓度为10mg/m3)[1],经过调查分析,确诊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

3.讨论

硫化氢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接触浓度在700mg/m3以上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最突出,出现头晕、心悸、呼吸困难、意识模糊,迅疾陷入昏迷、呼吸麻痹而死亡。接触浓度在1000 mg/m3以上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2],瞬时内呼吸停止。此次事故的发生原因:施工方未对工人进行过职业卫生知识培训,造成工人缺乏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业过程中未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前虽有使用鼓风机鼓风,但操作完全不规范,失去了应有的效果。而且,也未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这起事故的发生提示人们,应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对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有毒有害物质防护知识及技能、现场救护知识的培训,建立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预案,并认真演练,才能防范于未然,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S].

[2] 夏元洵.化学物质毒性全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1:151-152.

论文作者:李俊伟,陈启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一起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的调查论文_李俊伟,陈启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