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论文_曹晓宇

曹晓宇

鹤岗市平安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3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06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观察组给予3联用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联用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3联用药;幽门螺杆菌;胃炎

胃炎的发病多数与幽门螺杆菌的存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多种因素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胃炎的发生多数存在于以胃窦为主的部位,全胃均可见[1]。也有部分患者是胃黏膜层以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在胃炎发病的中后期会有胃黏膜的腺体萎缩。关于胃炎发病的发病原因,多数认为由胃粘膜的防御机制与攻击因子失衡导致的,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被认为是导致胃炎发生的重要原因[2]。对于胃炎的治疗,常规疗法治疗总有效率不高,幽门螺杆菌的清除率同样不高,为了研究3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选取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6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消化内科关于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经消化内镜检查确诊。将106例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指标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年龄为26--61岁,平均年龄43.3±3.1岁。选入研究治疗前未服用过质子泵抑制剂及抗菌药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与常规治疗,口服西咪替丁治疗,药物剂量每次0.2g,每天3次,同时给与每次阿莫西林1g,每天2次。另外给与每次甲硝锉0.4g,每天2次。一个疗程为两周[3]。观察组给与标准三联用药治疗,奥美拉唑每次20mg,每天2次,克拉霉素每次0.5g,每天2次,另外给与每次阿莫西林1g,每天2次。治疗疗程为2周[4]。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依据医嘱进行完整的治疗,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消化道改善状况,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治疗情况分为以下几种情况: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下检查可见胃粘膜恢复正常,并且Hp 转阴;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者部分好转,胃镜下显示胃粘膜基本恢复正常,并且Hp 转阴;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胃镜下显示胃粘膜病变得到改善,Hp部分转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胃镜下显示胃粘膜病变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Hp 未阴转。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 ),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所有患者依据医嘱进行完全治疗,治疗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评估,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81.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清除率比较:治疗后对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有45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84.9%。对照组有36例患者幽门螺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67.9%。两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反酸等情况。观察组治疗后有2例患者有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对照组治疗后有1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两组患者相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饮食不当等多种因素均有可能引起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临床公认的与慢性胃炎以及消化性溃疡的消化道疾病有关的重要因素。幽门螺杆菌的清除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根除幽门螺杆菌会限制胃炎的活动性,并使得淋巴细胞浸润减轻,可以阻碍胃粘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5]。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尚未有单一的特异性药物可以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有效清除,目前对于临床资料的研究可知,单一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40%--50%左右。而标准的3联用药包括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以及阿莫西林。三种药物联用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炎状况,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H + K + ATP 酶部分可逆地结合,起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联合抗菌药使其降低胃内酸度,增加胃黏膜抗菌药浓度,改善对酸性敏感抗生素的活性,根除Hp并防止其耐药性[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84.9%,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67.9%。两组患者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20.7,两组患者相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3联用药用于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张丽,张丽丽.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00 例[J].河南中医.2014,34(6):2015.

[2]由丽娜,高璇,热依汗古丽?乌修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湿热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A):1891-1892.

[3]常养民.半夏泻心汤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68 例疗效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23(6):765-766.

[4]吴忠祥,贺龙刚,谭达全,等.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Hp 感染小鼠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5):23-25.

[5]朱金庆.半夏泻心汤结合西医三联疗法治疗Hp 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0):329 - 330.

[6]石富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43 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5):350.

论文作者:曹晓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3联用药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胃炎疗效及安全性论文_曹晓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