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药并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陈璐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00032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目的:观察灸药并用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将58例RNS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益气活血化湿方治疗及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及艾灸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白蛋白、血清肌酐、24h尿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浆白蛋白均明显升高,24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浆白蛋白升高水平和24h尿蛋白下降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血清肌酐水平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给予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药和灸药治疗,及艾灸护理和辨证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10年10月至12年11月收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58例,全部确诊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24-67岁,平均年龄52.7岁,病程12-24个月。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8.1岁,病程12-26个月。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益气活血(方药组成:苍术15,白术15,山药18,猪苓15,茯苓15,当归15,白花蛇舌草30,米仁15,木芙蓉叶30)每日一剂,水煎300ml,分2次饭后温服,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取背俞穴、脾俞、肾俞、膀胱俞、三焦俞,双下肢穴位足三里、三阴交,用清艾条温和灸,艾条点燃后,用温灸架固定,垂直悬于穴位上方1.5cm处灸治,并随时观察,调整距离,及时去除艾灰。每穴

每次10~15min,隔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2.2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肾病综合征常规护理[1-2],包括(1)心理护理:肾病综合征病程长,易复发,护士应了解患者心理,随时解答患者提问,及时消除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同时向患者宣教相关疾病知识,使患者对所患疾病有一定的认识,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饮食护理:向患者及家属宣教饮食的重要性。患者有水肿、尿少,应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控制在3g以内。对于血钾偏高的患者,限制含钾高的水果和蔬菜。对于蛋白质的摄入,根据不同肾功能情况有所不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给予每天0.8-1.0g/(Kg·d)优质蛋白,如瘦肉、蛋奶等;但热量要保证,每天每公斤体重供给的热量不少于126-147kj;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每天0.8-1.0g/(Kg·d)优质蛋白。为减轻高脂血症,应少进食糖分高的食物及饱和脂肪酸,多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同时每天控制饮水量,注意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3)预防感染:肾病综合征患者免疫球蛋白丢失过多,免疫功能低下,应注意病房通风,避免与感染性疾病患者同住,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医源性感染。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穴位艾灸护理。通过对患者穴位艾灸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取得患者配合,治疗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如患者有热感及时调整距离,避免烫伤。

1.3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并于前一天起留取24h尿液。血浆白蛋白、肌酐、24h尿蛋白采用美国罗氏MODULAREVO全自动生化仪检测。

1.4统计学方法

各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24h尿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浆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24h尿蛋白、血浆白蛋白的改善作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肌酐数值也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对于RNS的治疗,目前临床常以激素或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为首选用药[3-5],但激素的不良反应以及在减药过程中易反弹的问题仍难以解决。本病的中医治疗常以中药为主,艾灸在治疗RNS中罕见报道。《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艾灸也是治疗疑难杂病的主要方法之一。益气活血化湿是我科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常用经验方。本研究发现,该方用于RNS的治疗亦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24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且灸药并用组改善情况较单纯中药组明显,说明灸药并用比单纯中药治疗疗效更好。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是三焦之气所生处,为补益元气,调和气血,补虚强壮之要穴。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之穴,又为足太阴、少阴、厥阴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肾、疏肝、理血之功。足三里、三阴交二穴配伍应用,擅于健脾理胃、补益后天。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背俞穴与相应脏腑之间有着气血贯注,内外相应的联系。故艾灸治疗以下肢足三里、三阴交,背俞穴以脾俞、肾俞、膀胱俞、三焦俞为主,共奏健脾补肾、活血化湿之功。

本研究过程中,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发生烫伤反应,停止艾灸,经治疗后烫伤痊愈。分析原因发现该患者双下肢浮肿明显,且伴有糖尿病,皮肤对于外界刺激反应较差,治疗过程出现了烫伤。因此在艾灸治疗过程中,对于糖尿病伴肾病综合征患者应当更谨慎操作,对于周围神经病变较重的患者,不建议艾灸治疗。

参考文献

[1]吴世芹.肾病综合征67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150-4150.

[2]李辉,张焕霞.肾病综合征的护理与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6):1778-1779.

[3]宋卫国,曾玉群,皮持衡等.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48例[J].光明中医,2012,27(12):2503-2504.

[4]Xu G,Tu W,Jiang D,et al.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treatment for idiopathic 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 in adults:a meta-analysis[J]. Nephron din Prac,2009,111(4):C223-C228.

[5]金春花,张佩青.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7,8(3):168-169.

论文作者:陈璐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灸药并用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论文_陈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