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论文_徐港 罗怀岗 李国章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论文_徐港 罗怀岗 李国章

徐港 罗怀岗 李国章

自贡市中医医院 四川自贡,643000

【摘要】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放化疗后再手术治疗为主。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各阶段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独特作用,可明显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期、降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率。并且,现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抑制肿瘤增殖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关键词】 结直肠癌、中医药、治疗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由于人类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在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第四位,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命健康。目前一般早期结直肠癌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中晚期以放化疗后再手术治疗为主。在结直肠癌各阶段的综合治疗中,根据中药的辨证论治,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可明显降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期、降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率。并且,现在研究发现一些中药能抑制肿瘤增殖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本文阐述了结直肠癌的病因机制及中医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进展,以便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1 病因病机

结直肠癌中医称作“锁肛痔”、“肠覃”、“积聚”、“症瘕”、“肠风”、“下痢”、“肠积”、“脏毒”等[1]。中医学认为饮食起居不节、感受外邪、情志不畅,以致湿热内蕴,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耗伤正气,是结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病因病机。《黄帝内经》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济生方》曰:“过餐五味,强食生冷果菜,久则积结为徵瘕”。施志明教授[2]认为,结直肠肿癌多属虚实夹杂,既有气虚亏虚,又伴有气滞血瘀、痰凝热毒,临床需当以辨证论治。 王小宁等[3]认为,脾气虚弱,加之“瘀毒”停滞,是结直肠癌形成、转移的重要病因病机。

2 辨证论治

结合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四诊结合,将肿瘤分型,依据中医的理法方药辨证施治。许云[4]等将218例结直癌患者纳入研究,通过对其主证及次症的分析,将其分为脾胃不足、肠燥津亏、肝阴亏虚、肝胃不和、湿热内蕴、阳虚湿停、肾气亏虚等七大证型。李艺等[5]总结了云南省名中医李斯文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经验,指出结直肠癌多属虚实夹杂,治疗需辨证论治,扶正与驱邪相结合,早期当以驱邪为主,晚期以扶正为主。郭勇教授[6]将结直肠癌分为围手术期、晚期姑息治疗期、辅助治疗期、随访观察期4个阶段, 围手术期予以健脾益气治疗,可提高患者手术的耐受程度,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晚期姑息治疗期以扶正祛邪为主,尽量控制的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辅助放化疗期间,通过益气健脾、疏肝和胃的调理,降低放化疗的毒性,增加放化疗可完成性。随访观察期,可通过中药以益气固本,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杨宇飞等[7]指出阳气不达,气血不通,经脉闭阻是结直肠癌形成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以通阳驱邪为主,并在通阳理论的基础上研制出了“祛邪胶囊”,并在结直肠癌的防治取得一定临床疗效。

3 中医药治疗化疗不良反应

化疗可起到拟制肿瘤生长,减低术后复发转移率的作用,但其临床副作用亦不容忽视,胃肠道反应、骨髓拟制是其最为常见的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往往会使患者产生心理恐惧,拒接放化疗,影响整个放化疗的可完成性。而通过中医药的的辨证施治,主要以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疏肝解郁为主,可减低化疗反应,增加化疗的耐受程度。刘桂伟等[8]给予患者化疗期间以口服自拟中药,对照组予以单纯化疗,结果显示对照组的胃肠道反应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周洁[9]将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4例,治疗组予以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组予以单纯化疗(5-FU+奥沙利铂),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消化道反应、骨髓拟制等不良反映明显低于治疗组(P<0.05)。

4 中医药治疗放疗不良反应

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后相当比例会患放射性肠炎及膀胱炎,西医目前主要予以激素、营养支持治疗及相关对症治疗,但疗效并不理想。中药灌肠通过药物的局部吸收,可起到清热燥湿、涩肠止血、行气止痛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中药灌肠可起到局部抗炎,并改善肠道黏膜的微循环的功效。此外联合中药口服,上下整体全身治疗,可预防及治疗放射性肠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其痛苦,提高生活质量[10]。黄继承[11]用四草方(鱼腥草3、白花蛇舌草、败酱草、仙鹤草等)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对照组予以蒙脱石散+激素灌肠,结果显示对照组在腹胀、腹泻、大便性状、肛门坠胀等症状均低于治疗组(P<0.05)。姜毅等[12] 用复方苦参液(黄芩15g,黄柏15g,制大黄15g,虎杖30g,苦参30g,败酱草30g,白茅根30g等)治疗放射性肠炎2个疗程后有效率达到90.3%。

5 中药抗转移复发的研究

李宇清等[13]将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56例,治疗32例予以自拟中药(黄芪、党参、灵芝等)+卡培他滨治疗,对照组24例单纯口服卡培他滨,结果卡培他滨联合中药治疗组在症状缓解及不良反应反面均优于对照组,可作为其较好的治疗方案。钱垠等[14]将70例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中药,结果显示两组患者1年和3年复发转移率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年复发转移率经统计学分析,P <0.05(χ2=5.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健脾中药主要是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第2年较化疗组时间延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6 中药调整免疫功能

结直肠癌本身是一种消耗性疾病,不断消耗人体的正气及营养,加之手术、放化疗等治疗的打击,患者往往出现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正气不足,影响患者整体治疗的康复。通过中药益气扶正固本,调节人体的免疫机制,以增强机体抗肿瘤的作用,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周期。陆军等[15]将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口服,对照组单纯予以同方案化疗。结果显示:术后治疗组的IgA、IgM和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P < 0.05)。张杰等[16]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的基础加上中药口服加灌肠,对照组单纯予以化疗,化疗均用FC方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生存质量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7 中药抗结直肠癌的现代研究

中医药通过自己的理论系统辨证论治,从益气扶正、活血化瘀、以毒攻毒、清热祛湿等方面着手,对结直肠癌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并随着现代药理学的发展,对中医药的研究深入,人们对中医药的抗结直肠癌机制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肿瘤细胞的持续增殖需要激活细胞内多条信号转导通路,参与结直肠癌发病的通路主要有:Mapk、Wnt、STAT3、P53通路。通过对肿瘤信号转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发现中药可以通过下调上述通路中的关键分子来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生存和增殖[17]。现代研究已证实KRS基因突变的患者结直肠肿瘤恶性程度相对高,对抗EGFR靶向治疗耐药,预后较差,治疗相对困难。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证实中药可以阻断KRS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并且现代药理学也从中药提取物中发现一些中药成分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张庆[18]等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苦参碱有防治结直肠癌的作用,拟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调节NF-κB P65、P53、iNOS、γH2AX、COX-2蛋白表达有关。白惠茹等[19]通过黄芩苷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体内外研究,发现黄芩苷在体内外均可以明显抑制结肠癌 HCT116 细胞的生长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并使细胞周期阻滞G1期。

8 结论

中医药在结直肠癌综合性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中医药的优势,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目前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已证实中药可以起到抑制肿瘤增殖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也从一些中药提取物中证实中药有抗结直肠癌的作用。但由于中药的成分复杂,作用广泛,抗肿瘤的机制也是多途径但其仍缺乏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其中中药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还尚不明确,需要继续深入的研究,更好的指导以后的临床工作,让中医药更好的发挥在结直肠癌防治过程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瑞,徐玲,曲秀娟,车晓芳,郭天舒,刘云鹏.结直肠癌的中药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2217-2219.

[2] 丁金芳,黄云胜,李明花,施志明.施志明治疗大肠癌经验举要.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 43-44.

[3] 王小宁, 霍介格. 中医治疗大肠癌的思路与方法探讨.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 13: 681-682.

[4] 许云,赵爱光,谷晓红,等.218例大肠癌根治术后中医辨证规律的临床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2011;13,(6):938-934.

[5] [李艺,郭利华,李斯文.李斯文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经验[J].光明中医,2011,26(07):1322-1324.

[6] 赵海燕.郭勇教授中西医结合治疗大肠癌的经验. 中医中药,2010; 7: 138-139.

[7] 杨宇飞, 王建彬. 通阳法防治结直肠癌的理论探析.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 33: 715-71.

[8] 刘桂伟,马小群,任维聃,王明,李泽钊,姜国胜.复方中药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5,23(10):1406-1409.

[9] [18]周洁.中药扶正健脾汤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12):2814-2816.

[10] 佟玲,李超,许昌韶.中药内服加灌肠防治放射性直肠炎47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2,53(21):1838-1840.

[11]黄继承.四草汤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39例[J].河南中医,2015,35(12):3067-3068.

[12]姜毅,李俊,张建玲,金晓炜.复方苦参液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膀胱炎及肠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0):70-71.

[13]李宇清,曾波航,杜志强.卡培他滨联合复方中药治疗晚期复发性结直肠癌[J].现代医院,2010,10(08):11-12.

[14] 钱垠,黄欣,刘青.健脾中药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干预作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16(01):80-81.

[15] 陆军,童宗培,潘龙,颜成杰.益气通里中药煎剂对结、直肠癌术后早期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03):297-298+303.

[16] 张杰,乔林茹.中药内服配合灌肠对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毒性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医药导报,2015,21(10):34-36.

[17] 马瑞,徐玲,曲秀娟,车晓芳,郭天舒,刘云鹏.结直肠癌的中药治疗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0):2217-2219.

[18] 张庆,茹庆国,刘艳,赵博琛,康倩,李辉,吴清.苦参碱与氧化苦参碱对炎症相关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研究[J].中草药,2016,47(09):1548-1553.

[29] 白惠茹,撒云俐,卢山,白惠元,刘平.黄芩苷诱导人结肠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的体内外研究[J].肿瘤,2017,37(03):208-217.

论文作者:徐港 罗怀岗 李国章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进展论文_徐港 罗怀岗 李国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