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论文

关于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论文

关于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

中共浚县县委党校 刘向阳

摘 要: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进入到新经济常态时期,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成长。在此形势下,对劳动力就业会产生一定影响,必须有效应对才可以。要用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对未来形势进行深入的分析,保证实现顺利就业,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先介绍基本内容,再展开详细论述,从而促进经济更好发展。

关键词: 新经济 劳动力就业 影响分析

在2018年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快速掘起的新动能,正在塑造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要进行深入探讨,对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升就业水平和质量、改善民生福祉等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1 新经济

广义上的新经济是指美国经济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景象,狭义上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经济,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息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推动了新经济发展,迎来了很好的机遇。当下新经济和上文中美国提到的新经济有着明显差异,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新经济,已经对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为了促进国家更好发展,必须探究中国新经济的发展模式,发挥出有效作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升级。要用发展眼光去看待问题,立足于实际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实现预期目标。我们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寻求中国的新经济,对于未来社会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传统工程测绘极易受到地形条件及障碍物的影响,造成测绘数据出现误差,无法满足后期施工要求。但GPS测绘技术主要采用接受及分析卫星信号的方式实现测量,不必受到天气、温度等影响,只要满足观测条件,就可实现全天候的连续观测,大大提升了工程测量工作效率。

2 中国的“新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各国之间联系,带动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增长,我国迎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当进入到经济新常态时期,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例如就业率下降、经济下行压力大等,增加了发展的难度。新经济以技术创新为引领,加快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新”经济与各产业之间的有效融合,重新焕发出强大生命力。根据国家统计显示,新经济增长值占GDP比例在逐渐上升,起到有效推动作用。新经济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带来的影响,有助于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当然在发展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国情,会更加具有针对性,不断解决遇到问题,不断增强新经济力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希望。

由表1可知,处方3的基质种类配伍较为理想,即油相为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乳化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助乳化剂为二乙二醇单乙基醚,此时所得的自微乳外观澄清、透明,滴入水相中呈现出微泛淡蓝色乳光。

在2018年政府的两会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加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运用“互联网+”发展新就业形态,指出了明确发展方向。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新就业形态是新工业革命劳动的生产资料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条件下,通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互动,实现虚拟和实体生产灵活协作的工作模式。在新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互联网技术获得了较大进步,为就业提供有力支持。共享经济为平台就业模式蓬勃发展,有着良好的势头,而且社会环境非常稳定,有助于提升群体就业质量,衍生出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因此要对总发展趋势进行掌控,为新时期就业更好地服务,促进经济增长结构改革升级。

3 新常态下新经济的特征

试验组将纳米碳注射肿瘤局部,其扩散迅速,染黑肿瘤区域引流的淋巴结,标明前哨淋巴结位置,有效减少冰冻切片次数,还可指导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同时有助于区分甲状旁腺与黑染的淋巴结,降低甲状旁腺误伤率。

(1)“互联网+”核心化。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促进不同产业之间融合,加快发展的速度。(2)高新技术产业化。新技术可以使得旧产业变成新产业,通过扩大规模来形成新产业。(3)产业融合混营化。一二三产业和其他产业联系紧密,实现了有效的融合,知识、信息、数据等无形资产发挥着重大作用,混合经营正在成为一种新业态、新趋势。(4)信息数据资源化。在当今社会,数据是创造财富的重要资源,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打开了数据资源的大门,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5)商业模式平台化。企业之间交易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出巨大财富。

4 新经济下的就业现状、特征及结构变化

4.1 就业发展现状

经济增长是带动就业的重要力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出现了很多问题,对就业造成一定冲击。随着高新技术应用,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将会代替人力劳动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面临失业,增加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新产业对人才能力要求比较高,由于自身技术水平有限,无法适应发展的需求,肯定会被时代淘汰,造成严重失业危机。失业是未来必须面临的问题,所以要积极应对。

4.2 新经济下新就业形态与特征

中国新经济包含内容是非常多的,李克强总理指出:“它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仅是指三产业中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还包括工业制造当中的智能制造、大规模的定制化生产等,涉及第一产业中像有利于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等”。中国新经济可以定义为:以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为基础并相互融合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类活动,内涵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新产业是以新科技成果和新兴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一定规模的新兴产业,新业态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衍生出的新型经济活动,新模式是运用信息技术,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塑,从而实现高效组合。

在新经济时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推动着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有着密切联系。从现阶段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而且前景非常广阔。新经济城镇化不断加快,对劳动者就业有着很大吸引力,成为就业的主阵地。在乡村地区,一般从事第一和第二产业,新经济要进一步深化才能取得良好成效。我国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大国改变,需要大量高技术人才,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出现岗位和人才矛盾的情况,是当前面临的难题。新经济下的就业结构还处于优化阶段,需要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积极克服前进中遇到困难,减少不利因素影响。不断扩大新经济影响范围,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带动经济增长。

4.3 新经济下就业结构变化

和传统就业模式相比,新就业形态有着显著优势。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子商务、共享经济、创业等让很多劳动者通过第三方共享平台来找到工作,而且选择是比较多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决定,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在新就业形态下,雇佣形式发生变化,劳动者工作变得更加自由,打破了传统固有的模式。例如滴滴司机、淘宝店家、微商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来完成交易,非常的方便快捷。新就业形态为退休工人、家庭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但是对于劳动者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具备专业技能水平才可以。就业观念发生了改变,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工作,年轻人将创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在工作中保持活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新经济下就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5.1 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并存

几年来,电子商务和平台经济迅速发展,给人们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对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根据有关统计显示,2012—2016年间,新经济就业增长率在不断上升,和传统经济相比较,新经济对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的十八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就业问题,其中新经济对增加就业起到很大的帮助,带来了更多工作岗位,共享经济、互联网平台让就业灵活性大大提高。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弱,就业安全风险加大等问题也慢慢显现出来,为了有效应对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其中存在原因,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克服一切不利于就业的困难,促进新经济成为保证就业、惠及民生的有力支撑。

5.2 人力资源集中于低端服务业

我国服务业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兴行业,例如快递、外卖等,这些给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提供了就业机会,退休工人、家庭妇女、待业青年等,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质。大部分劳动者都服务于低端行业,没有集中在制造业或者高端服务业之中,这对于经济增长是不利的。虽然短时间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但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要对人力资源结构作出调整,从而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5.3 新雇佣关系中劳动者权益难以保障

由于检验统计量的大样本分布为非标准分布,且受冗余参数的影响,Xiao(2009)建议利用如下bootstrap方法,得到检验统计量的小样本分布,步骤如下:(1)以普通最小二乘法(OLS)估计式(5),得到估计值和残差令对运用向量自回归进行估计,得到向量自回归拟合残差从中心化残差中得到bootstrap样本利用和向量自回归,得到其表达式为:其中由其中得到的bootstrap样本进一步利用得到bootstrap样本根据bootstrap样本(y*,t,x*,t),运用OLS和分位数回归法,得到和构建重复(2)到(5)多次,得到的经验分布,以此作为在原假设成立下的近似分布,进行统计推断。

在新就业形态下,“平台+个人用工”模式成为主流,更多的人会选择这种模式。对于青年劳动者而言,他们会通过自己技能、产品、服务等和平台实现对接就业,和传统工作模式相比,具有很高的自由程度,受到人们普遍欢迎。传统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不适用于新的雇佣模式,导致劳动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容易引发劳动关系纠纷。因此要对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对制度作出改变,捍卫劳动者权益。

6 新经济下就业发展应对策略

6.1 以数据技术为着力点

根据科学合理预测,未来生产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岗位和劳动者数量会大大减少,必将面临失业的局面。但是在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领域,将会增加数以万计的新岗位,让人们重新找到工作,有效应对失业问题。要以数据技术为着力点,实现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隐性失业就会彻底消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新就业心态下,要转变就业理念,创造出更多新岗位。

村民传统的饮水观念也是影响饮水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的差异,很多村民喜欢就地取水,直接饮用,饮水安全知识淡薄,这受农村地区的传统所影响,也与广大村民的生活有关。国家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机制来向村民讲解饮水安全方面的知识,让广大村民意识到饮水安全的重要性,改变村民长久以来的饮水观念,达到有效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程度的目的。

6.2 关注弱势群体就业

在技术更新换代的今天,年轻人可以通过培训来学习,从而满足工作的需求。但是对于年龄大的人和残疾人而言,他们就业成为了最大的难题。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生活,国家要颁布相关政策法规,增强社会福利保障能力,例如增加养老金数额,残疾人在衣食住行方面提供优惠,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6.3 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平台型就业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改变了传统劳资关系,对政府治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发挥出自身职能,尽快构建新型劳动关系保障体系,对传统关系作出改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有效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就业环境会更加稳定,减少不利因素影响,解决雇佣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劳动者权益不受侵犯。

7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有一个全面了解。要坚持与时俱进理念,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积极寻找有效应对措施,推动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田洪川.中国产业升级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 刘萍,刁永祚.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38(2).

[3] 陆超.新经济时代下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20).

[4] 刘春梅.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研究及实证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6.

[5] 刘瀑.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8.

[6] 罗润东.新经济时代就业的基本特征[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

中图分类号: F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298(2019)07(b)-221-02

DOI: 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19.14.221

作者简介: 刘向阳(1968-),女,汉族,本科,高级讲师,主要从事经济方面的研究。

标签:;  ;  ;  ;  

关于新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