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欧亚大陆桥”与西安经济发展战略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新欧亚大陆桥”与西安经济发展战略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新亚欧大陆桥”与西安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陆桥论文,西安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新亚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九十年代以来,以亚太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趋势更加明朗,亚太地区与欧洲的经贸交流不断扩大。如何抓住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这一历史性机遇,促进西安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是营造“环西安经济圈”,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 丝绸之路促进西安汉唐繁荣的现代启示

“秦中自古帝王州”。西安这个十三朝的帝京,千三百年的古都不仅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代最长,而且以它作为首都的汉唐亦是历史上最为繁盛强大的朝代。其间原委,除了别的一些因素外,地理条件优越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畅通更成为西安繁荣昌盛的契机。

西安地区位于著名的八百里秦川的中部,在罗盘、指南针发明之前,由于远距离运输和对外贸易主要靠陆路,因此自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之后,这条通西域的道路就成为中西交通的纽带。当时的路线东端起自关中的渭水流域,即古都长安,向西沟通中亚、西亚和欧洲,与东部沿海地区关联不大,西向陆路是中外贸易和交往的交通道,所以西安在古丝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大大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以致在西安形成了一股出使西方各国的热潮,许多热血青年都争相前往。汉王朝每年均要派遣这样的使团,多则十余次,少则也有五、六次,每次使团人数少则十余人,多则上百人,因而“使者相望于道”(《汉书·张骞传》)。汉代的丝绸、漆器、竹器、钢铁、黄金、白银由此大批地运往西方。在这些输出物中,以轻软光亮、华丽无比的丝绸输出量最大,

也最受西方所珍视。

因此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中国为“Serice”,意即“丝国”,所以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把这条从西安到达地中海东岸的中西大道称之为“丝绸之路”,以后这个名称就为全世界学术界所公认,同样西方的皮毛、中亚棉花以及葡萄、石榴、豌豆、大蒜、苜蓿、胡麻、核桃等瓜果蔬亦如潮水般地涌入中原,出现了“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西域传》)的空前盛况。到唐代,中西交往更加频繁,丝织品西运的数量也更多,其情景恰如唐代诗人张籍在《凉州词》中所指出的“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当时载运丝绸的骆驼大队于暮色苍茫中冒雨穿越沙漠,向西方跋涉运输的瑰丽景观。丝绸之路成为长安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途,友好交往的大道。

西安因地处交通要道上,才由聚落发展成为通都大邑,同样也因其交通要道的变迁而逐渐衰落。唐安史之乱后,由于全国经济重心向东南的转移和海运事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地位相对下降,所以唐中叶以后西安开始萧条下来,入明之后更日渐冷落,当年“四方珍奇,皆所积集”(《长安志》卷8),“浮寄流寓, 不可胜计”(《长安志》卷10)的西安城在历史的淘洗下,从此成为昨日的黄花,充分反映了丝绸之路的通塞与西安城的兴衰息息相关。今天重温西安与丝绸之路兴衰的历史,我们一定要抓住以陇海——兰新——北疆铁路为东段的欧亚大陆桥给西安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机遇,重振西安昔日的雄风。自1990年9 月北疆铁路与原苏联干线在边境的阿拉山口接轨以来,东起我国连云港,途经中亚、东欧和西欧,西到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其走向基本上与古代亚欧丝绸之路相重合,同样起着国际通道的作用,因此可以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继承和发展。将欧亚大陆桥和西安连成一体,对西安今后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以再现汉唐的辉煌。

2 新亚欧大陆桥为西安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机

新亚欧大陆桥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经济在江河经济、沿海经济的基础上逐步进入新的陆桥的经济时代,长期以来西安对外贸易主要借助东部沿海的天津、广州等港口进行,现在由于有了这条陆桥,使西安地区向东开放的同时,增加了向西开放的基本条件。首先从缩短运输距离计算,经天津走海运抵鹿特丹港,折合里程近22000km, 但以西安经亚欧大陆桥到鹿特丹,比经天津港走海运缩短13000km, 减少运输里程的60%。其次,从节省运输时间计算,如果亚欧大陆桥在路况、运能、调度、安全诸方面得到国际联运的多方合作,保证货物畅通无阻,那么从西安到鹿特丹的运输时间只需要12天,而走海运却要花费50天时间。再从降低运输的价格计算,从天津到德国汉堡21800海里,每吨运费202美元,据陕西经贸研究所估算:丝绸,海运运价是20级,大陆桥运价为4 级,比海运运费低55%;核桃,海运运价为16级,大陆桥运价是3级, 比海运运费低80%。一般说来,海运运价为10级以上的货物都可以考虑通过大陆桥运输。随着向西开放的扩大,在中央扶持下,兰新铁路复线建设进展很快,可望近日建成,届时向西铁路通道将畅通无阻。向西通讯通道建设也提上议事日程,由上海至德国横跨七国的光缆通讯建设拟将开工。口岸建设也在抓紧进行“一关四检”(海关、边检、卫生检、商检、动植物疫检)设施,铁路过货换装设施及口岸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显然这一新的亚欧大陆桥的通行使地处内陆的由单向开放变为双向开放,形成对外开放的新局面。

当今时代,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由此推动着国际贸易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国际贸易蓬勃发展的形式,迫切要求开放便捷高效的大陆桥运输,以缩短运距,减少运费,加速货物运转。可见发展大陆桥运输也是国际贸易急速增长的必然要求。

3 开拓国际市场,重兴“丝绸之路”

目前,西安与独联体、东欧等国的贸易水平、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数量和规模,不仅与按西安经济实力和其市场所提供的机遇、所应达到的水平相差太远,就是与全国、新疆对独联体国家贸易额相比亦显得规模小、层次低。1992年全国对独联体国家易货贸易额为66亿美元,新疆亦达3.19亿美元,而陕西却不到0.4亿美元。且市场之间不平衡, 易货贸易和技经合作项目主要集中在中亚五国,与巴基斯坦、蒙古、俄罗斯、东欧诸国的经贸合作很少,基本上没有走进西欧和西亚市场。因此发展交通,开辟对外通道已成为开发西安的当务之急。事实上,无论天时、地利还是人力,西安现在都已具有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的主客观条件。

近年西北五省对外贸易面向的市场主要是正在向市场经济转移的独联体国家,尤其是中亚五国,因此通过亚欧大陆桥进一步拓展独联体等市场是实现西安经济走出低谷的重要选择。

4 西安要沿着以上方向前进,实现扩大市场范围, 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以商贸、旅游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亚欧大陆桥要发展,要真正成为世界的“黄金通道”,沿桥地区务必发展第三产业。西安作为货物上、下桥重要的集散中转基地,就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商业、运输业等第三产业,继续加快商贸建设。充实提高一级商业中心区,适当建设一批三级商业网点,积极发展区县配套的四级商业服务设施,把西安建成沟通东西、辐射南北、通过“新丝绸之路”,打入国际市场。同时根据世界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游流从欧洲向亚太地区东移的趋势,努力发展旅游业。

第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发展轻工业产品,欧洲是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密集的地区,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足以与美国抗衡,但纺织日用品工业比较落后。而西安家电产品、纺织服装、手工艺品、轻工杂品素来占有优势,只要利用高新开发区的人才优势,提高技术。更新设备,以新产品开发为突破口,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那么西安的轻工业产品一定会打进欧洲市场,并受到欢迎。为此西安今后要以电子工业为先导,大力发展新技术产业,改造和带动其它工业行业的发展;以发展重型和微型汽车、高压输变电设备、新型仪表仪器和高效节能专用设备为重点,促进机械加工业上水平,以名优工艺品、家用电器、工业缝纫机、食品饮料、日用化工业为特色,加速轻工业的发展。

第三,侧重发展金融、外贸、通讯产业,既为引进外资创造条件,又利于将其引向市场。继续完善长期和短期金融市场,积极稳妥地推进股票市场试点。引进外资重点放在城市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企业技术改造上,继续吸引港、澳、台和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公司、财团来西安投资。为了迎接“入关”后的机遇和挑战,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外资企业要向实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转移,认真筹办经济技术贸易洽谈会、贸易展销会、古都文化艺术节等利用“新丝绸之路”给西安带来的有利条件,加强外事交往,扩大对外宣传,让海外更多的朋友了解西安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投资环境。

标签:;  ;  ;  ;  ;  

“新欧亚大陆桥”与西安经济发展战略_新亚欧大陆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