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教学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_曲线运动论文

系统教学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法论文,课堂教学论文,中学物理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系统教学法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信息系统。根据美国心理学家R.M.加涅对学习活动的解释,学生的学习过程可分为动机、了解、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和反馈8个阶段,这些阶段分别是以学生在学习中所发生的心理活动过程为依据,对应的8种心理过程分别为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从学习动机的确立到学习结果的反馈,就是从学习愿望的产生到学习愿望的满足,这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该遵循这一规律,以物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理论和学习心理学思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做系统策划;以学生为中心,把教学活动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信息传输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为学生安排外部情境,以支持他们每一阶段的学习,让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上的主动建构者,而教师则做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根据教学实践,笔者把加涅所说的8个学习阶段归纳为教学过程的5个环节,即准备、讨论、强化、巩固和反馈。每个环节都有与之对应的心理过程和学习行为,如表1。

现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1节“曲线运动”教学设计为例,对5个教学环节设计进行分析、探讨。

加涅认为,教学设计的最佳途径,是根据所期望的目标来安排教学工作,因为教学是为了达到特定的教育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的速度方向,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3)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了解牛顿定律对此条件的解释;

(4)体验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的探究过程,领略曲线运动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一、准备环节

学生在学习曲线运动之前,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建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图景;通过阅读教材,配合复习和预习作业,巩固直线运动等知识,并对曲线运动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确定学习方向,改善认知先决情感条件,即知道学什么,了解怎么学,明白怎样学好。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将引起他们对即将学习内容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主动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

1.课前准备

(1)观察身边各种运动物体(如自行车)的运动轨迹并与直线运动比较后进行分类汇总。

(2)阅读教材。观察课本中第2页图5.1-1和图5.1-2后思考:砂轮打磨下来的炽热微粒、飞出去的链球,它们沿着什么方向飞出?

(3)复习。什么是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2.课堂准备

(1)观看视频。扔出去的铅球、踢出去的足球、绕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

(2)观察实验。斜抛出去的粉笔头。说出它们的运动轨迹特征。

二、讨论环节

学生对曲线运动有了感性的结论之后,还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知觉编码后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然后再把它们编码加工后转入长时记忆系统。对有关曲线运动的图、表、文字、影像或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讨论,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对曲线运动的充分认识,促进其认知结构发生“同化”,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的结论,还能使他们明白,一个科学结论的形成并不是草率得出,而是需要通过收集信息和分析、处理信息,然后才能得到。平等、民主的讨论环境,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格的健康发展。

1.曲线运动速度的方向

(1)小组讨论:思考题1,一物体沿图1所示轨迹做曲线运动,猜想在A,B,C,D各点的速度方向,记下讨论结果以备验证。

(2)观察演示实验:课本第2页,注意小球在A,B点离开轨道后的墨迹。(提示:墨迹记录了小球在该点的运动方向)

小组讨论: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方向与轨道(曲线)有什么关系?

(3)观察演示实验:模拟雨伞快速旋转时水珠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

小组讨论:水珠飞出方向与其在雨伞上做圆周运动有什么关系?

(4)教师讲解曲线切线的概念。

(5)学生展示对实验思考题的讨论结果,获得结论:

①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②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6)全班讨论:思考题1,学生将正确答案与自己原来的答案进行对照并修正。

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1)小组讨论:思考题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力有何特点(可猜想)?记下讨论结果以备验证。

(2)观察演示实验:课本第3页。

小组讨论:小球在没有磁铁和有磁铁的不同情况下运动轨迹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3)学生探究实验:利用演示实验装置,如何使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如何使小球做减速直线运动?

小组讨论:只要有磁铁在小球附近,小球就一定做曲线运动吗?

(4)学生展示对实验思考题的讨论结果,获得结论。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与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5)全班讨论:思考题2,学生将正确答案与自己原来的答案进行对照并修正。

三、强化环节

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等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提炼,形成知识结构,使之条目化、系统化、联系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目了然,在头脑中留下简洁、清晰的结论,方便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系统记忆和复习巩固。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能力、概括和表达能力。强记训练还可以使教师的外在强化刺激逐渐转变为学生“自我肯定”的内强化刺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品质。

1.学生总结

(1)找出重点内容。

(2)列出知识的框架图。

2.教师总结

3.强记训练

知识运用。如图2所示是标枪运动路线的示意图,请回答下面问题:

(1)说出它在各点的速度方向;

(2)标枪在各点的受力方向(不计空气阻力);

(3)说明标枪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曲线;

(4)从作出的图2中可看出,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弯曲的内侧,这是一条规律吗?

四、巩固环节

课堂练习是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学习问题的一种机会,通过练习,师生双方都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发现错误,从而制定补救措施,调整教学方案。课堂练习设计科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还可以增加教学信息反馈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

课堂练习:

【例1】关于曲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

B.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能不变

C.曲线运动的速度可能不变

D.曲线运动可能是匀变速运动

【例2】关于曲线运动的条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变力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受恒力作用也可能做曲线运动

C.物体所受合力为零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D.物体只要受到合外力就一定做曲线运动

【例3】一物体在几个恒力作用下平衡,现突然撤去其中一个力,则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

D.做匀速直线运动

课后体验:做一个显示抛体运动速度方向的“飞镖”。

(1)观察在空中速度方向的变化;

(2)观察飞镖插入泥土时的入射角。

课后练习:(略)

五、反馈环节

反馈存在于教学的整个流程中,师生通过捕捉教和学的效果、信息,并及时与教学目标比较,发现差距,找出原因,制定措施,调整行为,使行为效果接近学习目标。

同学之间、学习小组、教师对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进行评价,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对有关知识进行再强化,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提高自我反馈和调整能力,养成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的好习惯。

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运用系统教学法设计教学流程,学生的动眼、动手和动脑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从练习批改情况看,90%以上的学生不仅理解了相关知识的物理意义,而且较为深刻地掌握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等重要知识点,课堂练习准确率88%,课后练习准确率96%。

标签:;  ;  ;  ;  

系统教学法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应用_曲线运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